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罗蒲丽在细封野的精心调教下,已经变成了一柄锋利的杀人利器。尤其是劫掠回纥商队的时候,这柄美艳嗜血的修罗刀,从来都是大开杀戒,毫不理会回纥人的哀求。
“既然你们当年根本不在意我母亲的哀求,那今日,我也绝不会理会你们的哀求!”杀戮之时,同罗蒲丽心中涌现着如此汹涌的恨意和快意!
让同罗蒲丽感觉无奈的是,草原上风云变幻许久之后,后突厥汗国在唐军名将王忠嗣的攻伐之下,越来越弱;自己的仇敌回纥部却趁机大肆扩张、越来越强,隐然已经有了称霸漠北的苗头。
回纥的崛起让同罗蒲丽十分气愤,她加大了对回纥商队的劫掠。但她这么一点无关痛痒的轻微打击,根本无法阻挡回纥部开牙建国的步伐。
天宝三载(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可汗,建立了回纥汗国。纷争数十年的漠北,终于重新归于一统。
同罗蒲丽从商队得到的消息,自己的母族同罗部已经分裂了。一部分人留在漠北,成为回纥汗国的附属部族;还有一部分在首领阿布思的带领下,避开回纥的兵锋,迁徙到大唐境内生活了。
据说天可汗很看重内迁的族人,将他们安置在朔方节度使辖境内的河套地区,距离灵州只有数百里。同罗部首领阿布思更是被天可汗敕封为奉信王,赐姓名为李献忠。
从小到大,无论是在漠北还是在灵州,同罗蒲丽到处都听人赞颂天可汗英明神武、宽仁睿智。
同罗蒲丽私下则觉得,天可汗很傻。他花了那么多钱粮、牺牲了那么多勇士的性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垮了后突厥汗国,却让回纥部建了个便宜。
这感觉,就像是头傻熊,奋力拍死了一头野猪,却摇头晃脑离开了,白白便宜了在一边等候许久的饿狼。
而他更傻的是,居然还自废武功,撤换了名将王忠嗣。同罗蒲丽在灵州一带生活久了,听闻了不少这位大将的故事,也逐渐知道,马匪们之所以如此收敛,并不是本性向善的缘故,而是畏惧这位名将在帝国西北的威名。
这样的名将,却稀里糊涂就被天可汗给贬斥了,真是奇哉怪也!
不过,同罗蒲丽的感慨也就仅仅到此为止,天可汗傻不傻,都距离她太遥远。对她而言,更需要头疼的是,回纥汗国建立之后,马匪的生存危机出现了。
在漠北草原之上,最稀缺最匮乏的东西是秩序,但最容易建立起来的,也是秩序。
后突厥汗国由于先天不足、频遭围攻,所以始终没有能够在漠北建立强有力的政治秩序。
而新兴的回纥汗国,依托本族的强盛武力、拉拢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落,通过向大唐俯首称臣,重建了漠北的政治秩序。
回纥汗国建立之后,就开始派出重兵扫除漠北的各种抵抗王庭的武装。他们这只活跃在灵州一带的马匪,自然在打击范围之内。
对于回纥骑兵的轮番征伐,细封野不得不带领队伍潜入到朔方节度使的辖区内,以躲避回纥兵锋。
依靠之前和灵州驻军建立的“良好关系”,在唐境之内,马匪们没有遭受唐军的攻击。但是,之前的无本生意也不能做了。
马匪上下正在烦恼间,忽然有人通过驻军中的关系找到了他们,说是要让他们护送商队到庭州去。
从劫掠商旅到护送商队,同罗蒲丽脑子里面的弯一时还真转不过来。
等到细封野带着同罗蒲丽一起去见雇主的时候,她才明白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雇主看起来很年轻、很普通,脸上还总有点卑贱之气。同罗蒲丽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个所谓的雇主,肯定只是被人推到台前的傀儡而已。
对方的轻视,让同罗蒲丽感觉受到了侮辱,她当即就想让首领拒绝谈判。
对方也察觉到了同罗蒲丽的不满,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拍了拍手,让人抬了一个小箱子进来。
同罗蒲丽谨慎地用弯刀挑开木箱,耀眼的金光顿时倾泻而出,洒满整个房间。
“价值两千贯的黄金……”对方轻描淡写地说道:“这只是定金。到了庭州,事成之后,还有八千贯。”
“只是护送商队吗?”细封野在刀头舔血了这么多年,当然明白,如此重酬绝非轻易可得。
雇主脸上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自然不仅仅是护送商队。鄙号在庭州那边有点小麻烦,需要烦劳诸位出手料理一番。”
“敢问贵号?”细封野试探问了一句。
“长安如意居。”雇主毫不在意,大咧咧地报上了名号。
 ;。。。 ; ; 《大唐西域少年行》在纵横网上已经持续更新快三个月了。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既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也收获了很多的鼓励和幸福。我相信,多年之后驻足回首之时,我不会后悔写这本小说的。
在这里,特别感谢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由于大家的错爱,拙作的成绩还算差强人意。无论别人怎么看,作为一名新人,我已经很惊喜了。
当然,必须承认,《大唐西域少年行》作为一本新人写的新书,不完善、不周全的地方还特别多,有不少读者愿意一一指出,实在是天大的恩赐,我特别欢迎和感激。
由于一些问题比较集中,因此,我决定单写点东西作以回应。
一、剧情推进慢问题
剧情节奏慢是当前被诸多好友点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我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已经开始加快剧情发展的节奏。不过,前面已经完稿的章节,我已经写出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在日日更新的要求下,已经很难进行大手术了,恳请大家谅解。后面的章节会适当加快,敬请期待。以后有机会之时,我会重新梳理和修改的。
本文剧情推进稍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书中的伏笔和暗线非常多。在开写之前,整篇小说的大纲已经定型。在前两卷中出现的一些看似不重要的配角,其实在未来的故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某个反复出现的背。景人物,因其极为特殊的地位,在无数篇章中被不断提及,只看前两卷,似乎是冗笔,但后面揭晓谜底的一刻,相信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的。
再比如,某个在不同人视线里被重复提及的事件,看起来好像已经被人说滥了,但那件事的真相究竟为何呢?它和主角的命运之间究竟有何牵连呢?最终会如何影响主角的抉择呢?在当前的故事中,所有显露出来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我期望能够写出令人惊喜的感觉。
为故事的神秘性考虑,在此只能点到为止。如果您觉得已经猜透了本书的许多谜底,欢迎通过各种渠道找我验证:)
二、多视角写作手法问题
有的书友不喜欢多视角的写法,觉得主角的视线常常为他人所取代,不利于代入。希望更多甚至一直用主角一个人的视线。
我明白,那样的代入感更强。但我期望的,是写出一幅天宝年间的大唐英雄长歌。主角很关键,但他并不能完全掩盖其他人的光芒。
比如王忠嗣、王正见、哥舒翰、马璘等历史名将,比如苏十三娘、同罗蒲丽等虚构人物,他们都会有各自动人心弦的故事。我希望能从多个角度,把他们写的有血有肉。就连书中的一些小人物,我也希望能够写的栩栩如生。
再比如,元日大朝会桥段,是描绘大唐天下大势和政治中枢决策的重中之重,而主角为剧情所限,确实不能赴长安参加,只好借用马璘、李林甫、艾妮塞、高力士、鲜于仲通、李亨、陈。希烈等人的视线,从多个角度描绘整个朝议的画面,并为后面主角介入长安的政争做铺垫。
当然,我会避免主角在他人视线中消失太久,以后也不会再有主角半天不露面的失误。
三、情感戏份的比例问题
关于儿女情长的桥段,书友褒贬不一,似乎男性读者和女性读者间有比较明显的分歧。
在此我也不过多解释了。只是希望各位读者明白,拙作的书名是《大唐西域少年行》,“少年”二字,至关重要;在自拟本书关键词时,我特意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