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城根深蒂固的都城血统特征造就了它与生俱来的气质,从周武王灭商并封黄帝后裔于蓟直到清王朝灭亡,多少宏伟的宫殿化为尘土,北京城见惯了金戈铁马与阴谋诡计所书写的庞大历史文本,封建王朝的森严等级和残酷暴力推动历史的变迁,让无数的生命和漫长的时间在循环往复的历史中烟消云散,然而,北京城却在这历史中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交汇的杰作。随后,现代文明大举入侵,高楼大厦林立的新北京矗立起来,那个古老的北京开始沉默。这件杰作最后定格在多少个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王府被湮没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棋盘式城市特写,关注它,珍惜它,这是古老的北京城晋升为国际化大都市之前的最后一张留影。
完颜亮
二○○七年五月
第一章礼亲王府(1)
礼亲王府小档案
出生时间:顺治年间
出生地点:西四南大街缸瓦市(旧府),西城区西黄城根南街路西9号(新府)
始王:代善
末王:世铎
著名人物:杰书
礼亲王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满族的猛将,自幼征战四方。在清王朝入关之前,礼亲王代善在调和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纷争与对明王朝的侵略战争中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善于把握全局,稳定形势,为清王朝的前途而不是个人的前途寻找正确的契合点。作为“八大铁帽子王”之首,他的地位与他家族的地位在清朝是一个不能逾越的极限。历史的硝烟散去了,清王朝早已经是一个遥远的背影,是一个不断在现代娱乐作品中被美化、丑化、肆意篡改的材料。然而,在历经坎坷的三百余年之后,代善的府邸却保持着相同的表情。
1。始王代善——勇士之最
礼亲王代善与兄长褚英均为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札青)所生。代善从小在军中长大,自幼即随父征战四方,十四五岁时即被尊称为大贝勒,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他作战勇猛,少年时就屡立战功,继长兄褚英后成为其父帐下的另一员猛将,当时,建州刚刚统一,海西女真对建州女真尚有很大威胁。在《武皇帝实录》中记载,代善就是在攻打海西女真的战争中一举成名的。岁丁未,他与兄褚英、贝勒舒尔哈齐统兵袭取东海瓦尔喀部斐悠城之民,乌拉贝勒布占泰遣大将博克多率军阻击。代善看到乌拉兵驻扎于山上,于是率部猛攻,乌拉兵被迅速击溃,代善纵马追逐博克多,将其斩落马下。班师回朝后,努尔哈赤因代善“奋勇克敌”,赐予其“古英巴图鲁”美号。“古英”乃满文音译,意为“刀把顶上镶钉的帽子铁”,“巴图鲁”为“英勇”之意,是勇士的美称,既英勇,又硬如钢铁,更是勇士之最。这个尊号,在清王朝仅为代善所独有。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代善从努尔哈赤灭乌拉。后金建立后,代善于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率军伐明,行军两天遇到了大雨,天气状况恶劣,努尔哈赤遂考虑撤军。代善说:“我军已经进入了明边境,现在返回,难道要与其重修旧好?大军已出,如何回避?且雨又何害,反而能使敌人更加松懈。”努尔哈赤听从了他的意见,率军继续前进,于半夜进攻抚顺城,大败明军。天命四年(1619年)正月,代善在遵化围困了刘之纶驻扎于山上的军队,破其七营。刘之纶逃入山中,代善追击,将其射杀。天命五年(1620年)八月,从努尔哈赤围大凌河,收城外台堡。九月,明总兵吴襄、监军道张春,率四万大军赶来救援,距大凌河十五里,努尔哈赤命代善出击,代善率骑兵冲锋强攻,一举击溃其半数兵力。明军溃散,吴襄败逃,张春收拾残部,重新复阵进攻,代善率军再度将其击溃,生擒张春。张春被押到努尔哈赤面前,宁死不屈,努尔哈赤下令将其斩首,代善上谏,将他赦免。天命六年(1621年)四月,代善随努尔哈赤###察哈尔,过兴安岭,攻归化城。天命八年(1623年)五月,伐明,出榆林口,至宣府边外,分兵自咯喇鄂博,克得胜堡。天命十一年(1626年),太祖驾崩,代善与其子岳托、萨哈,与诸子立皇太极为汗,对清初政权的稳定过渡起了重要作用。而后,代善又大力支持皇太极的中央集权体制,主动放弃与皇帝同座,分理政事的权力。由于代善不可磨灭的战功,及对皇太极的大力支持,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与诸王拥立世祖福临即位,又集诸王、贝勒、大臣议,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共同辅政,以调和矛盾,兼顾对立双方的利益,平息了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皇权之争。之后不久,礼亲王家族发生一件惨事:代善的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因被告发“密谋立多尔衮为帝”,代善大义灭亲将一儿一孙双双处死。
第一章礼亲王府(2)
满族统治者入关后,顺治二年(1645年)初,多尔衮摄政,排斥代善,代善又年事已高,遂在家闲居。顺治五年(1648年)十月十一日,代善病卒于北京,年66岁,帝赐祭葬,立碑记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其第七子满达海袭爵,后世袭罔替。代善倾尽自己的力量辅佐了三代帝王,他效力于父皇帐下时军功卓著、开疆扩土,后支持其弟太宗皇太极继位与巩固政权,晚年亦主持立福临(世祖)为帝,并不惜诛灭自己儿孙两代骨肉以挫败篡位的阴谋。代善多次在历史关键时刻稳住大局维护了清王朝统治的稳定。因此,在所有的清代亲王中,代善被列为首位。
2。清朝第一王族
礼亲王家族在清初的地位可谓显赫至极,代善共有8个儿子,其中有爵位者7人:岳托、硕托、萨哈璘、瓦克达、玛占、满达海、祜塞。祜塞,初封镇国公,追封惠顺亲王,而满达海袭爵。礼亲王家族共传9代,14位后裔袭爵(其中两个被削爵),分别用过礼、巽、康三种封号,仅“八大铁帽子王”中,礼亲王家族就占有三席,分别是礼亲王代善、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之孙),祖孙三代均是世袭罔替,另外,礼亲王家族还有二人被封为郡王,一人封为贝子,一人封为辅国公。代善其后,家族一直兴旺,贯穿整个清朝始终,在后来世袭的礼王中,人才济济,武士与学者辈出。礼亲王家族堪称“清朝第一王族”,其它家族遥不可及。
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满达海罪,常阿岱降为贝勒,代善所遗亲王爵由代善之孙杰书(祜塞第三子)继袭,仍沿用原封号康亲王,并在巽亲王府以东新建康亲王府(即今礼亲王府)。代善之孙杰书是清朝名将,在康熙朝曾任奉命大将军,率兵征讨三藩之乱,在征讨耿精忠和防范噶尔丹的战役中屡建战功。杰书与电视剧《鹿鼎记》中以他为原型刻画的康亲王其实不同,并非趋炎附势、碌碌无为之辈。杰书在顺治年间就已被晋升为亲王,而他真正成名却是在康熙年间。吴三桂和耿精忠叛乱后,康熙皇帝急需在亲族中找一位智勇双全的亲王领兵作战。安亲王岳乐,不仅威望高,而且身经百战,是首选之人。但面对从云南和福建两路杀来的叛军,仅岳乐一人恐怕不能兼顾,这样,康亲王杰书就脱颖而出,被封为奉命大将军,率师###耿精忠。杰书率军抵达金华时,温州、处州已经失守,耿精忠的大将徐尚朝率五万大军强攻金华。战斗一经打响,康亲王的军事才能便显露了出来。清军在他的指挥下屡战屡胜,收复诸多州县。康熙十五年(1676年),杰书率军移师衢州途中遭到伏击,与叛军短兵相接。杰书此时正在军中,他的大旗被敌人的火器打烂了,炮弹不断在他身边爆炸,亲兵从附近破庙中拆来了门板,为杰书遮挡。但杰书毫不畏惧,指挥作战谈笑自若,使士兵深受鼓舞,奋力战斗,残酷的战斗使双方伤亡惨重,鲜血染红了河水,最终大败叛军。随后,杰书令大军偃旗息鼓,一日夜急行军数百里,攻克江山城。不久,耿精忠无力抵挡清兵的攻势,被迫投降。但是,东南的战事并没有结束,台湾的郑锦还盘踞在金门、厦门一带。康亲王马不停蹄,率百战之师与刚刚投降归顺的耿精忠部队横扫金、厦两地,将郑锦残军赶回了台湾,彻底平定了东南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