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跨国企业研究-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发能力和独立的外贸经营权。 这些公司在国际管理经验方面是后来者,但是它们在融资、技术、市场准入和管理技能方面拥有的资源足以使他们在国家市场迅速成长。
  ■ 像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拥有金融资源和管理能力进行大型海外投资。2007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IRC)出台规定,鼓励这种类型的投资。
  (二)私有公司和中小型企业
  非国有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逐步增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2004年,私有企业在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中占14%。私有企业的数量已经有所增长,并且在各个行业的国家项目中取得了成功。 这些公司包括:海尔集团和江苏小天鹅公司(家用电器)、万向汽车配件公司、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信息网集团和重庆力帆实业集团(中国最大私营摩托车生产商)。

二、中国企业的国际挑战(2)
在这种发展初期阶段,许多公司希望国际化但面临着诸多困难,没能实现目标。
  走出国门的动力
  过去,中国主要鼓励国有企业走出去发展国际业务,严格限制了非国有企业的投资。
  这些私有企业和外国竞争对手相比,几乎没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并且缺乏国际业务经验。通常它们会比国有企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风险。中国政府也没有为他们提供信息、法律援助或咨询支持。
  2001年后,中国私有企业在成功发展国际业务方面依然面临困难,但是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它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这些私有企业提供了发展海外新市场的主要机会。
  很多企业遵循了进入国际市场惯用的步骤:
  ■ 先出口后投资。出口帮助它们分析外国市场和业务环境、积累经验和储存资金。随后它们考虑投资和在当地建立生产设备;
  ■ 先建立合资企业,后寻求完全控股。合资企业帮助中国私有企业积累了如何在海外开展业务的经验,随后考虑完全控股,为开发项目投资,提高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
  ■ 先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然后转移到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私有企业先在国内锻造自己的生产能力、积累资金资源和发展竞争优势。然后带着技术密集型产品到海外扩展;
  ■ 先是国外技术,后发展专有技术。第一步积累资金和锻炼能力,使在新型专有技术和产品革新的投资成功成为可能;
  ■ 先投资新兴经济市场,后投资发达国家。在自我竞争优势的评估基础上,很多中国私有企业首先集中在亚洲、拉丁美洲或非洲的新兴市场国家,从而降低管理和组织成本,降低失败风险至最小化。
  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国私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国际业务时面临行政审批困难。
  审批过程的复杂性和缺乏灵活性让这些企业吃尽苦头。它们经常需要寻求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的庇护,缴纳一定的费用开展海外业务。当然,这种情况无法让私有企业和海外投资管理者满意。
  中小型企业在进出口权利限制上也遇到很多问题。从2002年开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成为外贸“自主经营”企业:它们享有进出口权,因此可以自由决定何时何地成立进出口企业。
  大部分私有企业仍然还需要使用外贸中介公司的服务,这种做法提高了成本和泄露商业机密的风险。
  中小企业还缺乏财政支持。进出口银行主要负责海外直接投资的融资工作,但是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政策按传统做法一直集中在知名的大公司的海外投资上,从某种程度上是把中小企业排除在外的。
  最后,中小企业缺乏外国市场和投资机会的相关信息,有时它们的投资并没有充足的信息支持。
  考虑到私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政府正在修改政策,能够为所有公司提供相同条件,促进这些公司所有制的法律地位更加独立。同时还在修订政策促进海外直接投资,中小企业直接投资也被纳入政策考虑范围内。
  (三)面临的挑战
  中国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三个不同层面的转变:
  ■ 在公司层面建立合适的外联部门为国际市场需要提供服务。
  ■ 管理经验的国际化,包括投资决策过程、融资、生产和分销。
  ■ 在宏观政策层面对国际化进程的体制支持。
  在这三个层面的转变过程中,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中国企业的国际挑战(3)
■ 中国海外企业的结构依然不均衡。 以贸易为导向的投资占海外投资总额的60%,但生产和资源为导向的投资加起来才占30%。
  ■ 和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总体来讲比较小。中国企业没有资金来源推动投资,并且投资风险管理能力很弱。与发达国家平均海外投资额600万美元以及发展中国家平均海外投资额450万美元相比,中国在加工贸易项目的平均海外投资额是220万美元。
  ■ 因为大量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是中小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占最大股权的控股公司,行政影响在决策制定过程和管理系统中无法创造优良环境和国外私人跨国公司开展有效竞争。
  ■ 有时,中国海外投资项目没有清晰目标,缺乏具体投资评估。很多企业在海外投资是为了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有些海外投资是为了转移国有资产。市场调查并没有一贯认真执行,风险也没有合适地评估,很多公司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执行能力。这些做法导致了投资管理不健全。
  ■ 企业海外业务融资存在困难,由于有限的公司资源和外汇制度,它们只能开展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海外工程合同的签订也非常有限。这种限制有两种情况:一是从进出口银行贷款困难,二是国际市场设限。
  ■ 中国企业不能总是保护自己在海外的法律权利,缺乏国际经济法经验以及当地法制和行政环境的相关信息。通常,公司都会在中国驻海外使馆注册,但是有时人们发现其中有些公司在没有一个坚实的法律框架的支持下,处于非常困难的被动状态。
  ■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受到国际管理人才的限制,国际管理人才也就是拥有业务经验、管理技能、法律背景和外语技能的专业人员。
  ■ 中国有关海外直接投资的政策缺乏统一性和透明性。这些政策由拥有各自流程的不同行政不同执行。结果,有些著名企业因为没有通过审批,不能进入过国际化进程,还有一些其他公司规避政府监督系统,钻法律的空子,造成国有资产在国外的流失。
  ■ 海外投资项目的审批过程过于复杂、具体和冗长。企业为了不错过时机,抓住机会,会试图通过拆分项目的做法绕过审批程序。
  ■ 海外投资法律框架是统一和简化的。中国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制度,这样企业能够简单地从一步进入到下一步。这样的制度需要包括信息服务、外汇和保险。
  ■ 最后,海外投资相关中介的职能要加强。主要的海外投资中介包括国际法律、财务、评估和咨询服务公司。
  (四)中国新兴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占主导地位,并且在世界经济的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在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的跨国企业的本质依然是个疑问:目标是什么?和什么公司相关?这些公司应该遵循什么类型的管理模式?
  1战略目标和成功标准
  为了在国际化进程中获得成功,中国企业必须依据自身竞争优势、能力和资源制定合理目标和战略。处在国际化进程初期阶段,中国企业的重要任务依然是向国外学习技术和经验。有了初步投资,企业或许需要接受可能发生的损失,这是它们在执行战略和获得盈利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一部分。
  成功的标准因公司不同而有所差异,把所有的目标合并,归纳如下:
  ■ 贸易公司希望使出口潜力最大化。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中国企业的国际挑战(4)
■ 资源开采公司希望得到获取原材料的途径。
  ■ 学习型企业希望学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 市场开拓企业希望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 市场渗透企业希望拥有清晰的竞争优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