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氧信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你刚才心里猜到的是什么,其实真正的答案就是你刚刚工作的器官——大脑。
  大脑对我们每个人都极为重要。这不仅仅因为它是惟一承载我们思考的器官。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大脑很轻,有多轻呢?一个成年人的脑只占体重的五十分之一。和你的手提电脑相比,人脑在重量上算得上“体态轻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脑的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四分之一。我们每吸入一口空气,其中四分之一的氧气都跑到我们的脑袋里去了。那些经常处在运动状态的四肢对氧气的消耗,反而比不过这个酷似菜花的家伙。更少的人知道,你的心脏每收缩一下,那飞速涌动的血液就有六分之一流向了脑。
  可是,与我们日渐丰满的腹部和臀部不同,脑组织本身几乎没有一点点类似于脂肪一样的物质储备,说的更简单一点,在能量消耗方面,大脑是个败家子,给它多少就花多少,从来不想着把多余的能量存起来。这样一来,我们对大脑的血液、氧气供应就必须准确、及时。稍有差池,大脑就要消极怠工,甚至会罢工。而大脑的每次罢工,都会给我们带来深深的伤害。
  所谓大脑的罢工,也就是因为缺氧而导致的功能降低,或者暂时中止了。如果你经常打哈欠,那么这往往标志着你的大脑没有得到足够的氧。如果你经常胡思乱想、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往往证明你的大脑对你的供氧状况比刚才还要不满。如果你常常丢三落四,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可能也说明你的大脑处在缺氧状态。当然,如果上面这些情况你统统都具备,也不要慌张。因为这些现象都是大脑轻度缺氧的表现。可是如果你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昏睡或昏迷等情况,就要当心了。这不仅标志着大脑功能的严重受损,还意味你已经出现了生命危险。
  大脑的脆弱程度远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像:在持续缺氧的情况下,只需10秒钟左右,大脑就会丧失知觉;如果持续6分钟以上,将形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损伤状况下,不管多么高明的医生,都无法让你的大脑恢复原来的状态!
  也许你觉得这种情况离我们很远,事实上,大脑缺氧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是一种常态,尤其是对于那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导致大脑缺氧的原因有很多。从环境的角度上讲,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大脑缺氧的元凶之一。当化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气弥漫在城市中的时候,当各类汽车的尾气喷射在马路上的时候,当你在火车站或人员拥挤且封闭的公共场所里呼出二氧化碳的时候,我们的大脑都在不同程度上处在缺氧的状态之中。

第一章 不要让你的大脑缺氧(2)
这些外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想和我们的祖先一样呼吸清新的空气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愿望。为了在现代化的都市中生活,我们必须付出一些代价。而大脑缺氧就是其中之一。
  环境的影响不是大脑缺氧的惟一元凶。大脑缺氧的发生还和我们的用脑方式直接相关。超长时间用脑、用脑方法不当、精神压力过大,都会导致我们的大脑缺氧。这些因素和环境不同,它们都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我们能够稍稍改变一下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以及方法,就可以极大地缓解大脑缺氧的情况。可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将大脑当作廉价的机器驱使,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我们的大脑备受其害,且工作效率越来越低。
  我们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房间,同样的身体状态,在阅读不同的书籍时效果完全不同。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书,比如漫画、小说、时尚杂志之类的书,看很久也不会疲惫。而那些艰深的、厚重的学术书籍或者专业工具书却常常让我们犯困。类似的情形在中学生身上体现得可能更典型一些:当他们阅读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或者书籍时,很容易哈欠连天,陷入十分疲惫的状态,而同样还是这些学生,如果进了网吧,就一个个生龙活虎,不知疲惫。
  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很不平常的秘密:那些让我们哈欠连天的书籍和信息实际上是导致我们大脑缺氧的罪魁祸首。大脑陷入疲惫、困倦的状态,是一种生物的自我保护功能,它通过疲惫、困倦来强迫人们休息,以重新为大脑提供氧气;或者起码可以阻止本已陷入缺氧状态的大脑继续耗费大量的氧气。但我们却常常并不理会造物主赋予我们的保护本能,像凶残的奴隶主一样驱使我们的大脑,在大脑已经进入抑制状态时继续工作,并导致大脑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造成大脑损伤。
  不知道那些强迫自己的孩子在困倦的状态下继续苦读的家长、那些依靠咖啡和香烟度过漫漫长夜、赶夜工的脑力工作者们看到这里,会有什么感觉。
  善待自己,是每个生物的本能,请珍惜并保护我们的大脑吧。
  2。有氧信息的崛起
  人类社会文明原本是伴随着有氧信息,也就是人人都能理解,而且不费什么劲的信息开始的。我们现代人见面时的握手、再见时的摆手都是自远古流传下来的身体语言,那是一种几乎人人都懂的信息,是纯得不能再纯的有氧信息。但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文明都先后进入到无氧信息的时代之中。人们开始在自身造就的文明壁垒中时而快乐,时而痛苦地挣扎。
  自从人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就标志着这种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开始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语言,尤其是文字化的语言让人类的文明可以不断传承。
  然而,那些发明语言和文字的人也无法预料到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和阶级的出现,语言和文字逐渐演化成统治者的统治工具,具有了鲜明的垄断性。为了稳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官方和民间的话语体系逐渐分裂开来,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与民间语言相比,官方的语言更正统、更繁琐、也更晦涩。官方很多的古籍都需要后人做注才能让人看懂。糟糕的是,那些做注的家伙也大都是官学培养出来的“高才生”,因此做注解时所说的话有时和原文一样晦涩难懂,甚至需要其他人为他的注解再做注。

第一章 不要让你的大脑缺氧(3)
比如同样是讲三国时候的事,《三国演义》连小孩都能看懂,而《三国志》就必须要借助各种注解才能看明白了。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三国演义》是小说,而《三国志》是正史,不能相提并论。但同样是讲正史的易中天先生写的《品三国》,就不需要任何注解也能看懂。当然,即便这样解释也有人会反驳说,易中天先生是现代人,讲话当然容易懂。那我们就看一看《诗经》,这部著作够古老了吧?“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哪个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
  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被统治阶级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除了造反起义外,就只剩下学习官方文化一途。这些草根出身的学子一旦进入上流社会,往往比根红苗正的贵族更加重视对官方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淡化他们草根的出身。这就使得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鸿沟越来越深。
  学习官方文化,在世界各国都不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统治者代代传承的文化有如密码,学子们不付出智力和精力上的巨大代价,是无法真正掌握的。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把学习的过程称为苦读。这些读书人看着难懂的经文,背诵着一知半解的义理,大脑在超负荷运转,无尽的疲惫阵阵袭来,困倦是免不了的。惟一能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就只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励志古训。事实上,这种读书的过程大部分是在大脑缺氧的状态下完成的,因而效率也是极低的。除了极少数十分聪明的人能够在这种近似炼狱的折磨中脱颖而出,大多数参与官方考试的人都只能落个名落孙山的下场。
  在此期间,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学术阶层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特有的语言,这些只有内行才懂,我们外行看懂了字也看不懂意思的语言被称为术语。凭借着一串又一串的术语,以及尽可能正式繁琐的叙述方式,学术界也慢慢地构筑起无氧信息的屏障,把学术成果严密地保护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以及被统治阶级与出身划清界限的需要,都促使官方语言越来越晦涩难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