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看出,仅仅关注这些全社会都在关注的、最表面化的主流话题,是任何人都能够胜任的。你不需要像记者一样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出现在事发现场;也不需像媒体编辑一样把漫天遍野的新闻加以筛选和整理;你甚至不需要像某些人建议过的那样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可以称为时事热点的东西粘贴整理在一起。
你只需要像其他人一样,舒适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看正在播放的新闻;你只需要像其他人一样,在街头巷尾、办公室里听听人们的议论;你只需要像其他人一样,在有机会阅读报纸时,多看看那些最醒目的新闻,就可以了。
我为什么不建议你去尽可能多地搜索新闻和其他社会热点消息?原因是,你使用这些时代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信息接受者的兴趣,乃至引发共鸣,而这样的信息必然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你举的例子没有人听说过,将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更没有办法产生共鸣。所以,就做一个对社会热点保持普通敏感程度的人吧。那样的话,你所关注的事情,往往也是其他人一样关注的。
用于引发兴趣的信息一定要在内涵上与信息的主体密切相关吗?这是很多初学有氧信息的人十分关心、也十分困惑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你所列举的例子,不但不需要与信息的主题密切相关,甚至可以完全无关!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先是找来对化学不感兴趣,甚至是一听就困的志愿者,这些人被分成A、B两组,分别坐在两个隔音教室里听同一名实验人员讲解化学反应。当实验人员对A组志愿者讲解时,没有举任何化学以外的例子,很快,志愿者们就开始打起了哈欠,甚至有的志愿者已经支起了胳膊打瞌睡。
当面对B组时,实验人员一开始也是按常规对化学反应进行讲解,当看到听众已经开始疲惫的时候,他立刻大谈特谈最近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事件。在大部分志愿者重新恢复清醒状态后,实验人员又立刻开始讲解化学反应。
实验结束后,A组志愿者对实验人员的讲解水平评价很低,而B组志愿者则对实验人员的讲解评价颇高。认为老师讲课很有趣,通俗易懂。而事实呢,实验人员对A、B两组志愿者讲解化学反应时使用的是同一套语言。
在这个实验中,真正对听众发挥作用的,正是那些看似与主题毫无关联的时事热点。
4。 制造趣味的秘笈(下)
除了上节谈到的四个事项,制造趣味秘笈的策划还有以下几点:
第五,夸张化。
比较一下以下两种说法,看看哪种说法更容易引起你的兴趣:
说法A:昨天下午组长给我们分配了数项任务,我感觉十分棘手。
说法B:昨天下午组长给我们分配了小山一样多的任务,我感觉脑袋比广场的气象气球还要大。
如果我没猜错,你选择的应该是说法B。你看出两种说法的区别了吗?显然,B比A的表述更加夸张。
虽然很少有人刻意关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这种夸张化的表达方式与人交流,以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比如,当我们讲一个人睡觉打鼾时,我们常常说他“打鼾像打雷一样”。当我们形容一个人睡得死时,往往会说“即便地雷在旁边爆炸,也无法把他弄醒”之类的话。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如何吸引眼球?(6)
夸张化的信息表达方法不仅仅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很多动画片和喜剧片也都大量地使用夸张的手法来吸引人们的兴趣。
比如迪士尼的动画《猫和老鼠》中,倒霉的“汤姆”不是被拉成长条形,就是被挤成一个立方体,这种夸张化的表达方法备受孩子们的喜爱。
同样,在成年人欣赏的喜剧中,比如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夸张的手法也被频繁使用,并每每产生极其强烈的喜剧效果。在电影《大话西游》中,最让人喷饭的情节可能就是两个女妖精将至尊宝(周星驰扮演)的内裤点燃的那一段了:当帮主至尊宝的内裤被点燃后,他那充满了江湖义气的兄弟们当机立断,腾空而起,整齐划一地猛踩至尊宝的私处。
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读者朋友读到这一段话的时候,嘴角边还挂着笑容吧?
可见,无论你要传递的是什么样的信息,都可以用夸张化的方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并让人们乐于接受它。
认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人的大脑接受外界刺激时,非常强烈的刺激总是能够得到更多的注意。更大的声音,更高的身材,更明亮的物体,更奇怪的现象,这些信息总会优先进入我们的感官通道。
所以下次,当你向别人传递信息的时候,尽可能将那些平铺直叙的信息变得夸张一些,以增添信息的趣味性。
第六,幽默化。
据说,丘吉尔在一次宴会上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女士,这位女士向来对丘吉尔很反感,为了让丘吉尔难堪,她有意在众人面前向丘吉尔表白:“先生,如果我是你的夫人,我一定会在你喝的咖啡里下毒。”丘吉尔听了微微一笑,“女士,如果您是我的夫人,那我一定把它喝下去。”
几乎所有伟大的政治家都具有这种化解尴尬的机智幽默。在生活中,幽默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下面的事情是发生在我一个朋友身上的:
大约两个月前,我遇见了这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聊起来才知道他早已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开了一家店面,做起了老板。我很是惊讶,问他生意如何。他很坦诚地告诉我,不是很好,有时候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联想到最近物价上涨得如此之快,我猜测他的员工是不是都快跑光了。
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猜测,主动解释说,员工流失率还可以,近一个季度没有变动。我就很感兴趣,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跟我讲,他也没有多做什么,只是在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给大家讲几个笑话。“就这么简单?”我有点不太相信。“就这么简单。”他很肯定地回答。
分别后,我针对这个问题想了很久。仅仅是每天早上讲几个笑话,就能让大伙儿在生意不景气的时候仍然死心塌地干活儿吗?这个问题我当时并未想通。直到有一天,我在电视上无意中看到N年前热播的《武林外传》,才猛然醒悟到,原来幽默是如此强大的武器,如果换作是我生活在像同福客栈那样一个充满笑声和温馨的工作环境里,可能也舍不得离开。
这不是我第一次领教幽默的威力,更不是最后一次。想想你身边的人,那些言语幽默,擅长开些玩笑(黄色笑话除外)的同事或者朋友,是不是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和他们在一起,听上一个笑话,是不是觉得很轻松?
同样地,当你向别人传递信息的时候,如果加上一些幽默,是不是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呢?答案当然都是肯定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如何吸引眼球?(7)
值得注意的是:有趣和幽默并不是一回事。有趣的信息未必是幽默的,但幽默的信息一定是有趣的。总的来说,想让信息变得幽默,远比让信息变得有趣更困难。因为幽默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天赋。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开玩笑似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从没有人教他们如何开玩笑,但他们就是能给周围的人不断地带来笑声。
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幽默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本领。即便把别人的笑话原封不动地拿来讲,也总是无法达到让大家捧腹的结果。对于一个讲笑话的人来说,再没有比笑话说完后大伙表情麻木、无动于衷更让人难堪的事情了。即便在问了“你们怎么不笑啊”后,听笑话的人象征性地干笑两声,也无法让讲笑话的人完全从尴尬中脱离出来。
所以,是否应该在信息中加入幽默元素,是应该因人而异的。如果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是有名的开心果,那么在有氧信息中加入幽默元素一定能够让你的表达如虎添翼。但如果你生来不爱讲笑话,就绝不要模仿别人的幽默感,只要尽力做到前五个原则就很好了,尤其是第五个原则——夸张化,如果使用得当,也能产生不错的幽默效果。除此之外,敢于自嘲也是产生幽默感的一条捷径。但这些方法的使用必须尽可能做到自然,否则很容易适得其反。这也是我为什么把幽默化原则放在后面的原因。
第七,利用好奇心。
找上你的好朋友(最好超过3个),选择一个人口比较密集的路口,大家站在醒目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