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首富隆起-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当的称号,被誉为“人才资本家”。

第一章 首富们的炼金术(18)
在傅军眼里,优秀的人才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一是体能,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全程度;二是技能,即掌握基本技术和生产流程的熟练程度;三是智能,即创造性开发及创新的程度。
  而傅军能留住人才的秘诀,便是善于使用“除法”——在新华联,傅军原来的股份高达70%,现在却降至31%。这部分减少的多达近40%的股份,傅军把它们分给了近400个高管。为了留住优秀人才,他提出了“一流人才,一流报酬”的原则,创建了积分奖励俱乐部、爱心基金,每年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功勋之旅活动,并在长沙和北京两地为员工建造近300套大面积的精品住宅。傅军提出的口号便是“耕者有其田,经营者有其股”,试图用事业、感情、待遇、股权和文化打造人才的“金环扣”,以便使众多优秀的人才长久地为新华联发光发热。
  而对自己看好的人才,傅军从来都是放心大胆地使用。新华联有很多学历不高的奇才,是傅军的不拘一格、大胆任用让他们脱颖而出,比如华联陶瓷的总经理许君奇,金六福酒业的总经理吴向东,东岳化工的董事长张建宏等等。
  “黄金累千,不及一贤”。傅军说:人才是新华联最宝贵的企业资产,也是自己成就事业的力量之源。
  ◎北京首富卢志强:善于借势的资本大鳄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无意间成了竖在中国企业家们面前的一面巨大明镜。在这面镜子前,有人表现出了最无私的爱心,也有人表现出了最吝啬的冷漠;有人表现出了惯有的圆滑,也有人表现出了罕见的糊涂。
  同为房地产界的大腕,万科董事长王石与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牢骚满腹惹来众怒,最后被“索捐”1亿元仍然不讨好,其领导的万科公司形象也随着地震一起倒塌;而后者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迅速、高调、适当,赚取了不少彩头,其领导的泛海集团形象也在地震的废墟中立了起来。
  在商界,卢志强一直是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人物,在企业经营、资本运作、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手法和个性。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比如有人质疑他利用光彩事业这面公益大旗谋取了不少私利。
  卢志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仁义老板
  在员工眼里,卢志强是一个仁义的老板。
  当大灾难袭来的短短几个小时内,其他的中国企业家们还处于莫名其妙或踯躅观望的懵懂状态时,卢志强却立即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他统领下的中国泛海集团,在地震当日下午便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援助领导小组”, 卢志强亲自担任组长,调动整个集团的力量投入到援助行动中。2008年5月13日清晨,中国泛海集团火速向四川灾区捐款1000万元,这是当时所有企业中赈灾捐款最早、数额最大的一笔。
  在以后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内,当王石同志还在为自己捐赠的区区200万元耿耿于怀时,卢志强却动作不断——5月14日、15日两天,卢志强连续两次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捐款共200万元;5月16日,卢志强掌控的泛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灾区捐款100万元; 5月19日,身为*泛海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书记的卢志强,又向中组部交纳了1000万元的“特殊党费”。而与此同时,中国泛海的党员员工们交纳的“特殊党费”已逾56万元,其他员工捐款共计378万元。

第一章 首富们的炼金术(19)
当王石变成网民眼中吝啬刻薄的“王十”,并一度成为万科公司品牌的“负资产”时,这位喜欢爬山、形象高大的企业领导人才慌了手脚,打破自己立下的公司捐款不超过200万元的规定,宣布准备拿出高达1亿元用于灾区重建。此时的卢志强又做出了更为惊人的举动:宣布向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再捐赠2亿元,用于灾区重建工作。前后仅仅半个月时间,卢志强及其旗下的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和员工们,捐款已经累计达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的企业。
  多年来,卢志强从企业利润中无偿拿出总共超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作为公益慈善款项捐出。2007年底,卢志强甚至减持民生银行股份,套现了近20亿元的现金,其中一半的资金用于发起成立“民生公益事业基金会”。
  素来健谈善秀的王石,却在国难当头时说了一句让他一辈子都会后悔的话,而一向不善言辞的卢志强,却在关键时刻掷地有声:“抗震救灾既是一个大战场,也是一个大课堂。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教育,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我们民营企业家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财产价值,它来自社会、来自人民,在国难当头、人民需要之时,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民正当其时。”
  隐形富豪
  在公众眼里,卢志强一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隐形富豪。
  出生于1952年的卢志强,原来是山东潍坊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的一位副主任。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民皆商的热浪冲击下,刚过而立之年的卢志强也耐不住机关生活的寂寞,纵身跳下了滚滚的经商洪流之中。
  在这样的“惊险一跃”中,很多人因为不习水性最后“溺死”商海,而卢志强却是少有的幸运者之一。卢志强下海后成立的第一家公司是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吃的是他的老本行:教育和培训。凭借他在事业单位中积累下的资源,卢志强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他像大多数下海经商的人一样,开始寻求更赚钱的行业。
  在商海中往来自如的成功者,大都是识大势者。当时的卢志强根本不明白“房地产”这个概念,但他看到了国家启动住房改革的迹象,直觉告诉他“盖房子”可以挣大钱。于是他把泛海的主要业务方向迅速转向了建筑和房屋开发,并把自己的商业领域拓展到了北京,这成为他以后迅速崛起的突破口。
  卢志强对国家政策一直有着极为敏锐的嗅觉。来到北京一年后,他意识到外资可以在税收方面享有优惠政策,于是又在青岛和美国分别建立了青岛泛海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泛海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卢志强从不招人待见的私营企业者,摇身一变成为可以呼风唤雨的“外商”。
  其后短短十几年时间内,中国泛海便从当初一家靠技术服务起家的地级小公司,发展成今天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金融和能源的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而卢志强早在2000年便以亿万元身价登上《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位列第18位;9年之后,他已经上升为第5位,个人财富暴增至300亿元人民币,位列“胡润百富榜”第5位,并代替黄光裕成为北京首富。
  资本大鳄
  真正让业界侧目的,是卢志强超强的资本运作能力,他是中国资本市场深潜的一头巨鳄。
  2000年,中国的金融业向民营资本打开了门缝,卢志强先声夺人,以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参股民生银行13000万股,占到总股本的,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二大股东;2002年4月,中国泛海控股又进军保险业,成为民生人寿保险的发起人之一。此前,黄河证券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至14.5亿元,而中国泛海控股再次成为主角。

第一章 首富们的炼金术(20)
卢志强的“泛海系”先后成为民生银行、海通证券、民生保险、民生证券、民生典当的大股东,全方位搭建起了一个金融王国。在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控制榜”上,卢志强以控制2609亿元的总市值成为国内“市值第一人”。
  有了强大的金融资本作支撑,卢志强的地产生意开始强劲起飞。他以北京为中心,在武汉、深圳、青岛、济南、上海均布下重兵。在北京拥有光彩国际公寓、光彩国际中心、泛海国际居住区等项目,在武汉投资开发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在上海规划建设泛海新世界等项目,在深圳开发有荟芳园、新世纪家园、山居岁月、新天地公寓等项目。据粗略估算,“泛海系”同时计划开发的地产面积在350万平方米以上,所需资金则远远超过100亿元。
  据泛海集团有关人士透露,在卢志强的脑海中,泛海系的版图分为三个彼此独立又互为支援的子系统:其一是以金融(证券、保险)为主业的系统;其二是以投资为主业的系统,以光彩事业投资集团为支点;其三是以地产为主业的系统,以光彩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支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