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认识你的职业性格-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的角度观察有生命的动物时,最先打动我们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它们有许多习惯。”不论是人还是动物,“具有先天倾向的习惯被称为本能;一些由于教育而形成的习惯,大多数人称其为理性行为”。
  中心特质与次要特质,有时候确实是很难截然分清的,有点类似于在山上看坡下的云,云是雾;在山脚下看山顶上的雾,雾就是云。
  人格特质对于工作绩效、个人职业成就的作用也是如此。比如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情境,会有强度相差很大、倾向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有的人总是很外向,而有的人总是表现得特别内向,这些特质都有其遗传性的生理心理基础。你非要让一个特别内向的人通过种种努力,改变成一个适合某种工作的具有外向性格的人,总是徒劳无功,即使你貌似“成功”地改造了这个人,他的外向表现也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他又会回到从前的状态;而且这些外向性的表现,在他人眼里肯定是很勉强的,不自然的,是“看起来很假”的,这对他本人而言也是很别扭、很痛苦的事。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自我关注的程度、自我认知倾向、自尊水平、自我同一性等等。人与动物不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具有反观自己的能力,能够觉察、思考关于自己的存在,即人具有自我意识。苏格拉底要人们“认识你自己”,之所以让人感到难乎其难,正因为这个伟大号召要求人们做到的是,认识的主体面对的是认识主体本身,你的主体如果是I,那么你要认识的对象偏偏是Me,此外还有个所有格“属于我的”Mine和My,这稍不留神,I就成了Me,主体的我和作为客体的我,连同属于我的、我所拥有的,全都搅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谁在看谁了,所以汉语中“我”就没有主格与宾格的区别。
  我们的身体可以说是身体自我,这之外还有个社会自我,也可以叫镜像自我,即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在威廉·詹姆斯看来,如果没有我与我的身体、我的服饰、我的妻儿、我的财产、我的地位等等的关系,就无所谓“自我”。 我们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关系来认识、获得自我的。物质财富越多,社会关系越重要,社会自我对于“我”就越重要,别人心目中的我,对我而言,比身体自我要重要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听到别人的恶评时,甚至会不惜跟人拼命的原因。人离开了社会这个坐标,“我”就成了弃儿般孤零零的存在,或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至人”,这神人、至人,现在怕不太好找。
  从某种意义上超越于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自我,它是个人的或者说是主观的存在,它既包括了个人所有的能力和性格特征,更指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精神品格。都说“人是要有点儿精神的”,这个精神都可以通过内省觉察到。 。 想看书来

为什么要了解职业性格?(18)
工作的一个重要动力是自我概念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内在冲突,即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和谐。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过于和谐,几乎等同,使人再也没有不满足,自我概念的这种状态,使人志得意满、不思进取,做和尚也不撞钟;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差距过大,几乎是不可能由此即彼,就是严重的不和谐,这很可能会发展成为神经官能症。
  ·情绪动力
  情绪一直被视为人的认知、意识的奴婢,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在“狗肉不上桌”的尴尬地位上。自20世纪60年代汤姆金斯、伊扎德提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驱力功能以来,情绪这块“狗肉”才算端上了筵席。
  心理学家汤姆金森将人类最基本的情绪归纳为8种,它们是:快乐、痛苦、生气、厌恶、惊奇、兴趣、恐惧、苦恼。但迄今为止,情绪还是个很神秘的东西,情绪的本质仍然是个未知之谜。情绪总是油然而生、倏然而至,即使是心理学界,对情绪的研究,应该说也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情绪这个题目不是我们在这里所能真正做得了、做得完的。
  基本情绪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非常有意思的,那就是每一种情绪都具有特定的面部肌肉运动模式,我们脸上的80根筋,像画笔一样把我们的心思给活龙活现地画在脸上,我们总是拿这几十把画笔无可奈何——当我们试图用力去控制它们的时候,它们甚至干脆在我们的脸上舞蹈一般跳动了起来,结果是更难看!而人们对于那些非基本的其他情绪,则更容易做到不形于色。这种相同的模式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不论哪一个种族,人们的面部表情所传达的情绪都是相同的。一个中国人惊奇时,面部表情可能是目瞪口呆,一个*人或爱斯基摩人同样不可能在恐惧时是面带微笑或哈哈大笑的。这种相同的模式还具有跨年龄的一致性。你年幼时用欢笑流露自己的快乐,你同样不可能在年老以后用吹胡子瞪眼睛来表达自己的快乐,除非我们疯了。
  我们在这里讨论情绪适应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将立足于这样几个基本前提或出发点:
  (1)情绪是我们工作和事业最重要的内在资源,情绪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储量巨大的天然资源,是人类进化历史中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既是资源,必得开发。许多励志读物人云亦云,一味片面地强调“控制情绪”、“不做情绪的奴隶”——绝大多数励志读物的编撰者,当他们说“你不要做情绪的奴隶”的时候,其实对情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无所知。人这一生,哭着闹着出了娘胎,带着或恐惧、或悲伤、或遗憾的心情寿终正寝,自始至终都被情绪左右着,我们真的能完全不做它的“奴隶”?人作为一种动物,归根结底就是情绪的奴隶,这是人作为一种动物的宿命。你能做的,不是跟它调换位置,而是学着如何更好与它“和谐相处”、如何摸清它的脾性然后尽最大可能“摆平”它,我们不可能超越情绪从而完全离开它,更不可能真正成为情绪的主人从而彻底驾驭它。你要是真的活到连情绪都没有了,你这辈子还剩下个啥?
  (2)不同的个人情绪倾向具有先天性,因此情绪是人格的一个部分,不同的情绪倾向、情绪强度等等,构成了不同的职业人格。比如,情绪是人的动机形成的内在条件之一,任何动机的形成只有在情绪参与的时候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意义和地位,而完全与情绪不相关的动机是不存在的。比如,情绪的发生对人的认知会产生重要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情绪条件下看待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可能会留下很不同的印象,并进而作出很不同的评价,而这种影响对人的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工作绩效、职业成就而言,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个人情绪与工作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情绪的适应与否,才是构成职业性格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比如有的人只要与众多陌生人见面就感到紧张和恐惧,有的人只要与人发生争执就很容易情绪完全失控而做出不顾后果的举动等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什么要了解职业性格?(19)
(3)正因为情绪倾向具有先天性,我们不可能真正能够做到控制它,更不可能消灭它。但是,我们对情绪的感受(注意,是对情绪的感受或者说感知,而不是情绪本身),是可控的、可变的;我们对某些情绪的表达,是可调节的、可选择的,是可以“修炼”的,如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一样。即使是对负性情绪,我们仍然有能力对情绪的感受和表达,进行某些必要的“节能减排”,且用不着发布“红头文件”对情绪采取强制性的“限产、减产或停产”的行政措施,也用不着什么资金和设备投入。
  ·认知特征
  “真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常用这句话互相抱怨,这句话更多地意味着,这个人与那个人在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上大不相同,你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意味着你不知道他是“怎么看的”。想法不同,缘于看法不同。
  人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对重要的要素与表象进行组织时,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人格的认知功能,是指不同的人会从情境中获取不同的信息。人们在感知、思考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也直接关系到一个人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或不适合从事什么工作。获取信息与看待自我和世界的不同方式,构成了职业人格的一个重要侧面。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