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需要好银行:马蔚华与招商银行-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的金融改革关起门来自己能不能改好?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绝对的答案。对持赞成观点的人来说,最有利的例子就是招商银行。招行没有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但它的绩效各方面都很好。这没有错,但是个案或者特例并不能够代表整体的情况。
  依靠政府财政继续注资几乎没有多大可能,这个黑洞已经吞噬了大量的资金。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国内股市补充资本金,但一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容量太小,二来中国股市已经被过度投机折腾得奄奄一息。所以只剩下一条唯一途径,即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注资,达到在海外上市获得新生存空间的目的。

第十章  练好内功,不惧国际化(2)
2004年3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试点的有关工作,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将两家试点银行改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这次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伴随着国企改革的基本完成,金融体系原来支持国企改革的使命完成了,需要寻求和确定自己的改革目标。政府决定启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动用宝贵的外汇储备于2003年12月为中国银行注资225亿美元,为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00亿美元,2005年4月为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然后相继将这三家中国最大的银行的部分股权低价卖给外国投资者,经外商改善金融企业治理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事情在开始时并不顺利。由于对国有银行的前景不甚乐观,一些国内知名企业拒绝了1元1股的初始投资资格,境外投资者的积极性也不高。经过多方艰苦工作,终于在上市前引进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为战略投资者。
  2006年,四家国有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迅速剥离了不良资产,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合计达人民币4311亿元,资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同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至少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了外国投资者,几乎每家银行出售的股权比例都接近20%。
  从交通银行到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再到工商银行,2005年6月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掀起一场银行融资的狂飙。交通银行资产规模最小,又是国有银行中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试水者的角色自然落到它的身上。交行亿美元、建行亿美元、中行112亿美元,筹资规模不断刷新,而工行有望以200亿美元的融资额,创全球有史以来IPO最大规模。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10%的股份,收购价格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倍。有人认为,加上其他商业银行的上市,外国投资者因此轻取5000亿元的天文数字巨利。
  让外汇储备为国有银行救急、洋人廉价入股两件事激起社会一片质疑之声。为国有银行救急相当于政府在投放基础货币之后再投放一次,于法于理均有不合。外资入股的价格是贵还是便宜?从被入股的银行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控制力和市场影响力来看,几十亿美元的价格太便宜了。仅工商银行就在国内拥有万个网点,控制着中国银行业近20%的资产。入股将给予外国投资者一个极大的共享影响力的机会,让它们可以分享中国金融业潜在的爆炸式增长。在中国,由于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准入进行管制,银行特许权本身也有很大的价值。国有商业银行因国家提供巨额财力进行资产重组而大幅度提升了股权价值,在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股权时,却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计算。
  执行者也有他们的理由。在银行改革唯一的注资、上市路径中,清除不良贷款成为解开一切麻烦的关键。坏帐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要让国有银行按照市场规则去运行,谈何容易?很多事情并不是银行自己搞坏的,多年的政策性贷款才是主因,因此由政府一次性买单成为首选。四大行的的引资原则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提供先进技术、回避竞争、出价要明显高于净资产,仅就这点而言达到了目标。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练好内功,不惧国际化(3)
国有银行希冀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全面提升银行管理水平的愿望,今天看来并不现实。通过双方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用卡、个人银行业务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国内银行的确学到了一点知识,但从整体实施效果来看双方都对彼此的表现感到失望。由于不熟悉中国国情,外资顾问们无法帮助中国同行解决实际难题,外资机构也对难以影响银行业务感到失望。
  严格来讲,与其说四大国有银行是商业银行还不如说是政府的行政机构。银行不是政府机关,仍旧以组织身份来确定对人才在重要岗位的使用,对海外投资者来说,是永远也不会理解的一件事情。在海外上市的建行和交行的原行长会因为中央的一纸调令各赴新任,在国际投资者中弄得沸沸扬扬,按他们的理解董事长的变动不应该是这种程序。
  改革给四大行的确带来了变化,尤其是绩效考核的压力十分明显了。现在每个员工头上的业务量都比较大,每个人都得想方设法完成考核指标,否则收入都会受到影响。随着年轻大学生的进入,员工素质迅速提高,而整体的知识化水平也在明显提高。为吸收存款,各家银行不惜重金布网点、投巨资、增人员,使出浑身解数。中国银行业始终没有放弃大力吸收存款这条铁律,并采取各种措施,才使得在金融风暴来临后拥有足够的弹药。
  收购永隆,国际化的练兵场
  招商银行总部设在深圳,但在与深圳仅一箭之隔的香港却只有一间分行。2002年8月28日,招商银行香港分行正式开业,这是大陆上市银行在境外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分支机构,标志着招商银行的国际化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2006年,招商银行以266倍的公开招股认购倍数,开创内地银行股在香港上市的新纪录。
  一般来讲,内地银行国际化无非两种路径,一是设立海外分行,二是收购当地银行。业内人士认为,设立分行虽然稳健,但见效很慢。在香港上市的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六家中资银行中,招行的香港业务起步最晚,也最弱。2007年底招行在香港开设了分行,只有一个网点、72名雇员和195亿元资产,这同该行在国内的570个网点形成了悬殊对比。由于网点、渠道及人才的限制,仅开展“两地一卡通”等零售业务和一些公司业务。
  永隆银行是香港的一家小银行,截至2007年底名列香港第四大本地独立银行,在香港银行业中排名第十,拥有总资产930亿港元、总贷款419亿港元以及总存款705亿港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以及%。旗下拥有保险、财务、证券、信托、期货等多家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2008年5月,马蔚华执掌的招商银行以193亿港元收购永隆银行的股份,创下了过去7年来香港银行业最昂贵的一次收购。此举进一步加强了招行国际化发展的竞争力,加速推进了其在港的业务布局。
  永隆银行竞购战始于当年3月初。此次收购可谓一波三折,在第一轮报价中,招商银行因出价低而被淘汰。在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的所有者伍氏家族取得直接联系后,伍氏家族直接把招行重新拉回竞标团。在第二轮招行却以比第一轮低的出价战胜对手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澳新银行。“诚意”被认为是招商银行胜出的重要原因,招商银行承诺保留永隆银行传承75年的品牌,并且不会在交易完成后的18个月内解雇现有管理层员工。

第十章  练好内功,不惧国际化(4)
2008年5月30日,招商银行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成员代表正式签署了协议,招行对香港永隆银行的收购事件最终落定。与国际银行界动辄上千亿美元的收购案相比,招行本次收购的总规模并不算大。收购永隆银行,不仅是招行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同时也是国内银行第一次标的在40亿美元以上直接进行控股权的并购。
  几乎是基金品种必配的招商银行一向被视为“基金第一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