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虹※桥※书※吧※。
第65节:拓展人脉的方略(9)
用讲道理来劝说别人,比你用高压态度命令别人做事有效得多。因此,我们在劝诫别人时要更多地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气,做到以理服人。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借用日常事理来阐述道理要比引经据典的论证更能给人以启示。
以情劝诫是以对方的某种感情关系为切入点,然后再进一步扩展开思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以感情感化对方,从而达到劝诫的目的。
在一个语言学课堂上,有几个女同学嗑瓜子。
许多认真听课的同学都不好意思制止,只好眼巴巴地望着正在讲课的老师。突然,老师停下来,扫视了一下教室。大家鸦雀无声,拭目以待,等着老师大动肝火,批评那几个馋嘴的女孩子。可沉默片刻后,老师却微笑着问:“请问你们班1984年出生的同学有多少个?”同学们莫名其妙,不知是谁冒出了一句:“有20多个。”接着她又问:“1984年出生是属什么的?”“属耗子。”“哦!是耗子,怪不得嗑瓜子的声音这么响。”话一出口,笑声四起,那些嗑瓜子的同学不得不知趣地放弃手中的美食,心悦诚服地听老师讲课。
以情劝人,重要的就是一个情字。要讲情,就要从对方的心理出发,发现对方的心理所需,才能做到动之以情。
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我们只有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实现说服的目的,沟通人脉。
No。10 读懂行为语言
在许多情况下,很多人不了解,自己明明把话清清楚楚地讲过,却为什么还是无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原来,人的表达方式除了口头语言之外,还有更重要的“行为语言”。
美国柯达公司曾经针对“沟通”作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沟通因素中,有55%是行为语言,38%是语调,内容只占7%。
我们说一个人是受欢迎的,通常是指这个人具备了开朗、风趣、平易近人、热忱等人格特质。他的宽宏大度、谈笑风生、善解人意等,不但会从其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还会从其丰富的行为语言中表现出来。
1。认识行为语言
人的行为是有表情的,一个人除了用衣着服饰来显示身份、地位和个人品位之外,还依靠言词和肢体动作来建立形象。
在影像媒体上,人们发现,一个人受欢迎的程度和其身体的行为语言关系密切。
一个说话时只有嘴部在动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僵化而严肃;如果能够加上一些喜怒哀乐的表情,那么“人情味”就开始出来了;接下来,如果能再加点手势或肢体动作的自然变化,那么行为语言就更加丰富了。
一般而言,一位有才华、“行为语言”比较丰富的公众人物是很容易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举手投足让人有“放松、自在”的感觉。
同样,我们在和家人、同事、朋友、客户进行交流时,不妨开始使用丰富的行为语言,让身体的表情不再只是拘泥于嘴部或脸部,而是更自然地伸展肢体。让对方能从听觉、视觉甚至是触觉等方面立体地感受你。
在人们用于沟通的语言当中,肢体语言占了55%,其中眼神居首位,其次是手势。
一个人如果想和初识者快速建立良好关系,那么,在双方进行沟通时,切忌斜视或由上向下看对方,最好尽快调整身体和脸部的角度,正面向着对方。在与别人交谈时,身体笔直,眼光平视,并礼貌地回答问题,会让对方有种被“看重”的舒服感觉。
人和人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当我们带着欢喜、欣赏的眼神来看待对方时,对方得到这份“映照”后,很自然地就会减少抗拒,并且能够回报以良好的态度。
“看重”就是把对方看得很重要。尽管眼睛不能说话,却往往透露了最真实的信息。一个人欣赏不欣赏我们,接纳不接纳我们,从眼神里是可以一目了然的。
从小,孩子是看着父母的眼神在长大;在学校,学生是看着老师的眼神在学习;在公司,员工是看着主管的眼神在表现。一双充满关怀、激励和信任眼神的眼睛,往往能赢得孩子、学生或员工对你的尊重。
虹桥书吧BOOK。
第66节:拓展人脉的方略(10)
行为语言的另一大类就是手势。
科学家们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通常左脑发达的人少用手势来强调内容,而右脑发达的人则是肢体语言丰富,包括了舞动中的手势。
当你碰到的人在谈话中手臂不停地起落挥动时,若要对方感受到一种亲切感,不妨也有类似的肢体动作,同时以右脑人士喜欢的“感性言词”作为沟通的切入点,例如:“对,我和你有一样的感觉,我觉得……”如果对方少有手势,而且讲话“斩钉截铁”,碰到这种做事讲求效率的人,你可以把左脑人士喜欢的“肯定言词”作为沟通的切入点,例如:“对,针对这件事,我有两点建议,一是……二是……”总之,当对方感觉到你和他的“频率”相近时,很自然就会敞开心胸和你相处了。
2。行为语言男女有别
在沟通的习性上,男性和女性的肢体语言表达是存在一些差别的。研究显示:
第一,女性比男性更渴望安全感。这主要表现在:
两位女性对话时相互的距离比两位男性对话时相互的距离要近;与之相反,当别人距离自己太近时,男性则会有一种被侵犯的压力感。
走动中的女性如果突然被叫住或交代事情,通常会离开原位;男性如果被叫住,则会站在原地回答。
当别人大声谈话时,女性习惯站得远一些;男性则维持一定的距离。
坐在椅子上时,女性比男性更习惯于把手臂放在椅背上;女性习惯于交叉双腿,或交叉足踝的部分;男性则习惯打开双腿。
女性中很少有人要求有个人的私密空间;男性在家则比较希望拥有一间私人的房间,例如书房、工作间。
第二,女性的情绪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女性讲话时会较多地运用脸部表情;而男性在表达时却很难看出其真实情绪。
当对方微笑时,女性比起男性会多一点微笑回报。
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微笑和大笑。女性在独处的时候,一样有笑容;而当和一群女性好友在一起时,则笑得更多。
对女性而言,“微笑”其实还代表了“紧张”和“害羞”。在陌生环境,男性忐忑不安时,会不断走动或东张西望来观察四周的人际互动状况;而女性则默默地面带微笑,然后找到眼前的一样东西,专心注视,直到有人来打招呼。
第三,两性常见的手势略有不同。
女性会撩撩头发或拉拉衣服,有时则把手放在膝盖上;男性比较习惯挥动手臂,或用手势加强语气。
被异性不经意碰触时,男性比较会联想到是性暗示。
女性在恋爱时,“求爱”的肢体语言比男性还多,例如:把长发向后甩;把手部皮肤细嫩的部位不知不觉地朝向自己喜欢的异性那边,或脚尖钩着脱掉一半的鞋子,然后一脱一穿地玩等。
男性若碰到喜欢的女性,经常会注视着对方,不自觉地缩紧小腹、昂首挺胸,有意显示男性的气魄。
由于女性在性别上的弱点,女性比男性习惯于用“从下往上看”的方式和人谈话沟通。
当然,这些男女行为语言中的区别只是普遍的倾向,并非单指特定的个人行为,而且这些差异随年龄、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无论如何,在人际相处的过程中,多一分观察,多一分用心,我们将会多发现一些沟通中的技巧。
No。11 由对话洞悉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免不了和别人说上几句话,那么你从谈话中能对别人了解多少呢?其实,我们可以从对话中洞悉一个人的性格和做事方法。
1.从惯用词语上判断一个人
喜爱使用“我”的人有幼儿般的性格;
喜爱使用“我们”的人缺乏个性;
喜爱用外来语是对自己的才智没有信心的表现;
喜爱引用名人名言的人多半是权威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