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周期循环论-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利用这次提供的机会,尽可能不用专业术语而是简单地来表达我所要说的东西,这也不免要牺牲绝对的准确性。但是,凡是当更加准确表述的好处仅存在于那些对我们没有进一步重要性之点的场合时,我都决定采用这种办法。关于这一点,我请读者参考我的另一本书。
  当我们探讨经济现象的一般形式,探讨它们的一致性,或者探讨理解经济现象的关键点时,我们在事实上表明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希望把经济现象看做是某种“未知的事物”,看做是需要进行研究的东西,需要探索的东西;我们想要探索经济现象的本源,直到相对来说成为“已知的事物”,正像任何一门科学对待它的研究客体一样。当我们成功地发现了两种现象之间的明确的因果关系时,如果起“原因”作用的现象是非经济现象,那么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作为经济学家在当前问题下所能够做到的事情,以后我们必须让位于其他学科。相反,如果起“原因”作用的现象本身的性质就是经济的,那么我们就必须继续我们在解释说明方面的努力,直到我们找到非经济的基地,这对一般理论和对具体事实都是如此。

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2)
例如,如果我能说,地租这一现象是由土地的质量不同引起的,那么,经济上的解释就算已经完成了。如果我能把某种特定的价格运动归结为商业的政府管制,那么,我就尽到了作为经济理论家所能尽到的责任,因为政府对商业管制的直接目的并不是通过交换或者生产去获得实物,因而它不属于我们所说的纯粹的经济事实这一概念范畴。我们总是从事于描述因果关系的一般形式,这些一般形式把经济数据和非经济数据联系起来。经验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可能的。每一个从事实践的人都知道,经济事件有它们的逻辑性,只不过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准确地对其进行表述。我们在这样做时,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将考虑一个孤立的社会,在这个孤立的社会中,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这与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下一样,而本书所要研究的就是这种事物的本质。 
  因此,我们将要概述心中所想象的经济机制的主要特征。为了这个目的,我们主要思考的是一个商业上有组织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私人财产、劳动分工和自由竞争居于主导地位。 
  如果一个从来没有看到过或听到过这样一个国家的人,观察到一个农民为了一个遥远的城市的面包消费而去生产谷物,他就不禁会问,这个农民是怎么知道城市的消费者需要面包并且恰好需要多少呢?当他了解到这个农民根本不知道谷物在哪儿被消费或者被谁消费时,他一定会大吃一惊。此外,他还能观察到,谷物必须经过一些人的手才能到达最终消费者那里,而所有这些人也都根本不知道最终的消费者是谁,或许只有最后的面包销售者可能知道最终的消费者。并且,甚至这些销售者在知道这个特定的面包消费者之前,他们通常也必须从事过生产或者购买面包的活动。农民很容易回答给他提出的问题:长期的经验(部分是继承于他人的)告诉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他应该生产多少;经验教育了他,使他懂得应当考虑需求的大小和强度。他尽可能地维持这个数量,只是在环境的压力下才逐渐改变它。 
  在农民的核算中,其他物品的持有也是同样的方式,而不管他是像大工业家一样进行完全的核算,或是半自觉地并受到习惯力量的影响来作出决定。在一定的限度内,农民通常都知道他所必须购买的物品的价格,他知道自己必须付出多少劳动(不论他是按照纯粹的经济原理来估计自己劳动的价值,还是用完全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眼光来看待他在自己土地上的劳动);他知道耕作的方法——这些都是从长期的经验中获得的。同样也是从经验中,所有那些卖给他东西的人也都知道他的需求的大小和程度。由于经济周期的“循环流转”——这是最引人注目的,在所有的经济节奏中——进行的相对而言比较快,并且由于在每一个经济时期都发生基本上相同的事情,所以交换经济的机制以极其精确的方式运行着。
  过去的经济周期支配着人们的活动——和我们的情况一样——这不仅因为它们严格地告诉个人必须做些什么,而且还有另一个原因。在每一个时期,农民都必须要么直接依靠前一时期生产的物质产品而生活,要么依靠用这种产品的收入所能获得的东西而生活。此外,所有以前的时期都使他卷入了一个社会和经济的关系网,而这个关系网是他不能轻易摆脱的。它们给他留下了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法。所有这一切把他紧紧地束缚在他的轨道上。在这里出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对我们有重大的意义,不久我们将要更加仔细地研究它。但在此刻我们只需要说明,在接下来的分析里,我们将一直假定:在每一个经济时期,每一个人都是依靠前一时期生产的物品来生活——只要生产延伸到过去,或者,只要一个生产要素的产品继续不停地流动,这就是可能的。我们这样假定,只是为了把表述简单化。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3)
现在我们就可以把上面农民的这个例子一般化,并且变得更精确一些。让我们假定:所有的人都出售他的全部产品,而当他消费自己的产品时,他就是他自己的顾客,因为这种个人消费确实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也就是说,这是由通过削减对自己产品的个人消费从而获得的其他物品的数量来间接决定;相反,私人消费的数量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的,这就好比说,个人消费的数量实际上出现在市场上一样。所以,所有的商人都与农民一样,处于相同的地位。他们在同一时候既是消费者——为了他们的生产和消费——也是销售者。
  在这里的分析中,也可以同样的方式看待工人,也就是说,工人的生产服务可以和其他能够在市场上出售的东西列为同一类。现在,既然每一个商人——从他自己来看——根据他自己的经验来生产产品并且寻找各自的买主,就像我们的农民一样,那么,如果把所有的这些人放在一起来看,情况就一定完全一样了。除去一些干扰因素(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干扰显然是可能发生的),所有的产品都必须被卖掉,因为它们确确实实是根据经验上所得知的市场消费的可能性而生产的。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来说明这一点。屠户能出售多少肉,取决于他的顾客——就像裁缝买不买布和以什么价格买布一样。可是,这又取决于后者的经营收入,这种收入又取决于后者的顾客,比如说鞋匠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力,而鞋匠的购买力又取决于他所为之生产的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和购买能力;如此这样循环,直到我们最后找到一个人,他的收入来自于将自己的物品销售给屠户。在这个经济完整的体系中,这种数量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随处可见,正是这些构成了统一的经济体系,不论人们选择什么方向走动。不论你从哪儿进入,也不论你从一点走向哪里,可能在你走了很多步但是是确定数量的步子之后,你必定还是回到这个起点。这种分析既不会自然而然完全地停止,也不会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因素不是由其他因素决定,而是更多地决定其他因素——而走向歧途。 
  如果我们不是用习惯的方式来表示消费行为,那么我们的图画将会更加完整。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面包的消费者,而不是土地、服务、铁等等的消费者。然而,如果我们把人们看做是这些东西的消费者,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各类商品在循环流转中所采取的方式。现在很显然,每一类商品的每一单位,并不总是以它的先行者在前一个经济时期内所经历的生产过程那样经过同样的途径到达同一个消费者。但是,我们可以假定,在不改变任何实质性的东西的前提下,这种事情确实会发生。我们可以想象,年复一年地,生产力的永久源泉的每一次重复使用,都是为了到达相同的消费者。这个过程的结果也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相同,就像这种事情发生了一样。因此,我们说,在经济体系的某一处,一项需求可以说正在等待每一项供给,并且,在这个体系里,没有哪一处是只有商品而没有它的补充品,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