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交易成本经济学-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Joe S Ba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1968
  Robert H Bork;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petitive Processes”; in J Fred Weston and Sam Peltzman; eds; Public Policy Toward Mergers; Pacific and Palisades; Calif; 1969; pp 139~49
  Ronald 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Nov 1937;4; 386~405; reprinted in George J Stigler and Kenneth E Boulding eds; Readings in Price Theory; Homewood; Ill; 1952; pp 331~51
  ……;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April 1960; 11; 55~66
  William Fellner; “Price and Wages under Bilateral Oligopol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ugust 1947; 61; 503~32
  J Hirshleifer; Investment; Interest and Capital; Englewood Cliffs; NJ; 1970
  Frank Knight;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New York; 1965
  Lionel McKenzie; “Ideal Output an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Firms”; Economic Journal; December 1951; 61; 785~803
  HB Malmgren; “Information; Expectation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ugust 1961; 75; 399~421
  James E Meade; “External 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 in a petitive Situation”; Economic Journal; March 1952; 62; 54~67
  Roy Radner; “Problems in the Theory of Markets under Uncertain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y 1970; 60; 454~60
  G B Richardson; Information and Investment; London; 1960
  George J Stigler;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Homewood; Ill; 1968
  Andrew Whinston; “Price Guides in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s”; in W W Copper; H J Le*itt; and M W Shelly; Ⅱ; eds; New Perspectives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New York;1964; pp 405~48
  Oliver E Williamson; Corporate Control and Business Beh*ior; Englewood Cliffs; NJ; 1970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比较经济组织:对离散组织结构选择的分析(1)
第6章
  比较经济组织:对离散组织结构选择的分析奥利佛·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本文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契约法和组织理论,识别并详细阐述了三种一般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混合制、层级制的关键区别。分析表明:三种组织形式的区别在于不同的协调、控制机制及不同的适应变化的能力。而且,不同类型的契约法支持和规定了不同的组织形式。随着交易特性的变化,组织形式的成本收益的选择会随之而变化。本文融合了制度经济学中此前一直彼此分离的两个领域……制度环境和治理机制……其途径在于将制度环境视为一系列参数的有机结合,这些参数的变化导致治理比较成本的变动。前提是产权、契约法、声誉效应和不确定性的变动是可以观测的。
  虽然微观经济组织非常复杂,长期以来难以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但随着新的研究范式的出现,随着人们日益意识到制度对于经济业绩的重要性,随着以前的研究范式的局限性逐渐地显露出来,这种情况如今已经发生了改变……信息经济学、博弈论、代理理论、人口生态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抓住使交易成本最小化这一特征,以比较制度的观点来研究经济组织。比较经济组织理论从不孤立地考察组织形式,而是常常与比较选择联系起来。交易成本经济学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交易成本的比较上……广义上看,即“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Arrow;1969:48)。
  本文的目的是拓展和提炼交易成本经济学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以便对一些主要的批评意见做出回应。对交易成本经济学领域以前的工作有四种中肯的批评意见。第一种批评意见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日志的两个层面……制度环境和治理机制……以相分离的方式各自发展。前者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进行详细的表述,强调博弈中的制度规则:习俗、法律和政治(North;1986)。后者则是更为微观的分析,集中强调对于各种可选择的治理形式的有效性(市场、混合制、层级制)进行比较……以使交易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经济学是否能够克服这两种研究层面分离的问题呢?第二种对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批评意见是:交易成本经济学只分析了极端的组织形式……市场和层级制……而忽视了中间形式或者说是混合形式。交易成本经济学通过对长期契约的处理对这种反对意见进行了回应。在这种长期契约中,各种特定的治理特征(抵押品、仲裁、无论提货与否均需付款条款(takeorpay)、捆绑销售、互惠贸易、管制等)维系了这种双边的依赖条件。但是标识各种可供选择的治理模式的抽象特征依然比较模糊。这些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在不同的治理形式下有什么不同?这引发了第三种批评意见。为了使交易成本经济学更易于操作,相较于抽象的治理的概念,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于抽象的交易概念给予了非对称地关注。其实两者都需要维度化。最后还有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本身固有的问题:交易成本经济学声称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但它几乎完全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下发展起来的(Hamilton and Biggart;1988),将西方、非西方资本主义及非资本主义经济一视同仁,这可行吗?本文试图将组织问题当做一个离散结构分析(discrete structural analysis),来回应上述反对意见。
  Ⅰ离散结构分析(Discrete Structural Analysis)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比较经济组织:对离散组织结构选择的分析(2)
离散结构分析这一概念是由Simon引入比较经济组织的研究当中的(1978:6~7)。他注意到:经济学的发展超越了其核心……价格理论以及价格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商品和货币的数量。我们注意到……一个转变:从高度定量的分析(其中边际均衡分析扮演着重要角色)转向更加定性的制度分析(比较各种可供选择的离散结构)……
  进行上述分析通常不需要精确的数学工具或者边际计算。一般说来,与说明两个边际数量相等所需要的条件相比,更为粗略、更为简单的方法便足以证明两个数量不相等。那么,究竟什么是离散结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之所以被运用,难道仅仅是因为“目前还不存在一种(令人满意)的方法能够用一定范围内连续的变量来描述组织的特征”(Ward;1967:38)· 或者说是有着更深层的理论依据?
  在支持离散结构分析的各种因素中,我关注如下几点:(1)企业不仅仅是市场的简单延伸,而且还运用了不同的手段,(2)离散的契约法之间的差异为定义每一种治理形式提供了关键性的法律支持,(3)边际分析关注二阶条件而忽视一阶的最优化。
  A不同的手段(Different Means)
  虽然经济组织研究主要是处理市场和市场机制问题,但它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现实问题:大量经济活动发生于企业内部(Barnard;1938;Chandler;1962;1977)。但是可以想像,在企业内部已提不出新的最优化问题,因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性的……企业的规模主要由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决定,企业仅仅是一种按照技术的条件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工具……因为在企业内也存在着市场机制。我已经在其他地方驳斥过这种技术观(Williamson;1975)。因此,主要考虑第二种观点。
  与von Clausewitz(1980)关于战争的观点类似,我认为层级制度不仅是一种契约行为,还是一种契约机制,一种通过其他手段对市场关系进行的延续。比较契约分析的挑战在于分别分析并阐述这些不同的手段。像下文所说的那样,每种可变的治理形式……市场、混合制、层级制……都是由相互支持的特性所共同界定。许多假想的组织形式从未出现过,或者很快就消亡了,因为它们兼备各种互不相容的特征。
  B契约法(Contract Law)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