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家讲坛: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选载)-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成的中原人民的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状况。再往后,到了周代,在西北边境广置烽火台,就是为了防止西北戎狄民族来犯。大家都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当时的烽火狼烟就是周朝防止西北戎狄民族侵犯而设置的预警系统。周幽王为了博得爱妃一笑,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后来西北的一支游牧民族犬戎入侵,将周幽王杀死在骊山之下,周王室东迁洛阳,开始了东周列国时代。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西北方的那些诸侯国,如秦、赵、燕等,为了防止西北游牧民族的侵犯,都修筑了坚固的城墙,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把这些国家的北城墙连接起来,筑成了万里长城。它的作用,还是为了防犯西北游牧民族。所以我们说,从商开始一直到西周,再到东周列国时代,西北的戎狄民族始终对中原形成了一个大威胁,他们不断地对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发起战争,有时也进行和平交往,双方形成了一个相互冲突和融合的漫长过程。那么这个冲突与融合的过程,经过春秋战国时期这样一个###时代,最终就导致了中国第二代文明的出现,这就是秦汉帝国。秦汉帝国作为中国的子代文明,其产生的情况虽然与西域几个文明嬗变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仍然是游牧民族与农耕世界冲突、融合的历史结果。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4)
在人类最初的五个亲代文明中,我们已经讲了四个文明发生形态嬗变的情况,其中有三个是受到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入侵的影响,另一个则是受到操持汉藏语言的游牧民族入侵的影响,这四个亲代文明都在与游牧入侵者的文化杂交过程中,发生了文明形态的嬗变。这就是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第一次大入侵和大融合的历史效应。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在人类最初的五个亲代文明中,还有一个到哪儿去了?埃及到哪儿去了?
  埃及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冲击浪潮中幸免于难。大家知道,埃及地处地中海岸,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善舟楫,不习水性,很难越过地中海去侵犯埃及。因此埃及除了在公元前17世纪前后受到闪米特语系的喜克索斯人的一次短暂入侵之外,再也没有受到其他游牧民族的冲击。这件事在当时看来好像是埃及的幸运,其实却是埃及的巨大不幸。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指出,埃及在公元前1600年喜克索斯人被驱逐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死掉了。埃及文明的悲剧就在于它的纯洁性,正是这种纯洁性使得埃及文明很早就丧失了发展的动力,很早就成为了一具文明木乃伊。大家都知道,在生物学中,过于纯化的物种的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文明也是如此。汤因比认为,埃及实际上在公元前1600年就已经死去了,已经丧失了任何自我更新的能力,但是这样一个死而不僵的巨大尸体,从死亡到收尸入殓,竟然用了1600年的时间,一直要到罗马帝国把埃及变成自己的一个行省,古代埃及文明才最终结束。而在此之前,埃及已经相继被波斯人和希腊人所统治,实际上早已成为一具绝嗣的文明木乃伊和金字塔而已。我觉得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征就是木乃伊和金字塔,而这个文明本身的命运恰恰也就是成为一个文明的木乃伊、一个文明的金字塔,或者用汤因比的话来说,成为一个“文明的化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古代埃及文明彻底消失了,它没有在与游牧民族的“文化杂交”过程中发生形态嬗变,成为一个绝嗣的文明。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埃及这个地方就先后被波斯化、希腊化、基督教化和###教化,今天的埃及已经成为###教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古代的埃及文明则由于绝嗣而永远地成为了一个“文明的化石”。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亚欧大陆的文明格局,在经历了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入侵和大融合之后,从五个亲代文明中经过形态嬗变而演化出了四个子代文明,这四个子代文明从西到东,分别是希腊罗马文明、波斯帝国、古代印度文明,以及中国的秦汉帝国。与此前的亲代文明相比,这四个子代文明的地域范围也大大地扩展了,文明的域界向北扩展了约十个纬度,充分体现出我们刚才讲过的文明发展演化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即文明形态的嬗变和文明地域的扩展。这就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一次大入侵和大融合所产生的历史效应。
  学生提问:赵老师您好,刚才在您讲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您特别提到了印度的文明,我觉得印度在整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是非常特殊的。现在有一些学者,他们把文明分为强势文明和弱势文明。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虽然是多灾多难的,但是到现在为止印度文明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您觉得印度文明究竟是一种强势文明,还是一种弱势文明呢?
  很难说它到底是一种强势文明,还是一种弱势文明,强势和弱势的问题要辩证地看。因为我们在文明演化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那种比较喜欢侵略和扩张的文明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强势文明,而那些受侵略、被征服的文明好像是一种弱势文明,但是实际上许多被看作是弱势的文明往往具有一种以柔克刚的力量,久而久之反而把强势的文明给同化了。印度文明就是如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虽然长期被外族统治者所统治、所奴役,但是它始终能用自己的东西来同化外来的统治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说一种以柔克刚的文明比那些直接进行暴力征服的文明和野蛮,可能更具有生命力,更加强势。所以一个文明到底是强势还是弱势,这个问题要从长期来看。我们刚才也讲了,人类的几个亲代文明,它们最初都是很弱小的,经常受到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奴役。但是结果呢,那些外来入侵者在征服和统治它们的过程中,反过来被它们的文化所同化了。以我们中国为例,可以说从商周以来,多少次地遭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那些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建立了多少个蛮族政权,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今天还能找到匈奴人吗?还能找到鲜卑人吗?还能找到契丹人吗?甚至连满族人,也被中原文化同化得差不多了。这个结果恰恰说明了历史往往会通过一种以柔克刚的方式而发展,这也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有趣的效应。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中,当那些蛮族入侵者征服了一个文明地区之后,他们往往反过来会被自己征服的那种文明所征服。这种历史效应在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数千年的冲突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当然,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对非西方世界的征服不属于这一种类型,因为现代西方文明确确实实具有强势地位,这种强势就表现在,现代西方文明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制度层面上,都要比仍然停留在农耕文明状态中的非西方世界要高得多。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是可以比较的,当我们东方世界还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时,西方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当我们还处在专制统治之下的时候,西方已经率先进入了民主政治。仅就这些方面来说,西方文明无疑要领先于非西方文明。但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好比较,很难说谁高谁低、谁强谁弱。比如说,我们很难说到底是基督教的价值观念更好,还是儒家伦理的价值观念更好,抑或印度教的价值观念更好。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好比较,也没有办法比出高低之分来。因为每一种文明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如它的宗教信仰和基本价值理念,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我称之为“高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的东西,汇聚了一个文明的精神根基和历史血脉,因此具有它自身的历史合理性。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1)
亚欧大陆的四大子代文明出现以后,我们看到一个新时代来临了。如果我们把第一批文明即亲代文明的时代叫做神话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迷信色彩比较浓郁,尊神事鬼的意识非常强烈,那么我们就把第二代子代文明的时代叫做英雄时代,因为在第二代文明中,除了印度之外,其他的三个文明都非常富于扩张。波斯人喜欢打仗,罗马人就更不消说了,希腊人固然早年奉行自由主义和分离主义,但是自从马其顿帝国崛起以后,亚历山大就开始把金戈铁马一直推向了东方,推到了印度河流域。我们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