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喷火古墓(1)
嘉宾 刘小豹 湖南省博物馆开放管理部主任,从事马王堆研究工作30余年,有多年文博研究经验。
导语:在上世纪的一次防空洞挖掘中,忽然惊现喷火的千年古墓,蓝色的火焰究竟预示着地下什么样的秘密?
神秘的马王堆——喷火古墓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长沙附近的解放军驻军正在挖掘战备工事,在工程进行到一座防空洞时,负责发掘的战士忽然发现前方的土质与以往的相比略微有些疏松。继续挖下去后,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他们竟然遇到了一个喷火的古墓穴!燃烧的蓝色火焰让人心中充满了好奇,这其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墓穴世界?
刘小豹:当年发现这个喷火古墓,其实对于我们考古界来说,并不算是新闻。因为早在1956年,我们国家第一次进行文物统计工作的时候,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就在那儿竖立一个文物保护标记,把它作为湖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不能去动它。
但是进入到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的时候,是中国正好发生“文化大革命”,这么一个特殊阶段,所以这个保护标记就给砸了,紧接着是一个部队进驻到这个地方,当时是为了挖一个战备工事,就发现院里面就只有这么两个大土包,而这个大土包四周没有任何标记,因为当时标记已经被砸了。所以,战备工事就这么开工了。
最开始,这些发掘的战士是用钢钎探土,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把钢钎插进去的一瞬间,大家听到了一种声音,似乎是气体向外泄漏的声音。仔细一看,一股莫名的气体正从土壤里向外喷射。许多人回忆说,挖掘了这么多防空洞,这样的情况还是非常少见。
刘小豹:当时在场的参与施工的战士都惊呆了,不知道这底下究竟是什么东西。于是有人就用手去摸,发现这个气很凉,然后有人试着用水去泼,结果发现水花四溅。
有一个战士觉得好奇,尝试着拿火柴去点,没想到一点就烧起来了,而且冒出一种跟咱们现在使用的液化石油气一样的蓝色的火苗,而且那个火力很大。
看到这样的蓝色火焰,当时在场的战士全部吓坏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有什么东西,是不是鬼火?在场的战士全部吓跑了。发现喷火古墓的这一天,我记得好像是1971年的12月27日。
马王堆位于长沙城的东郊,是一座由两个小山丘连接的土堆。今天的长沙城已经延伸到了这里。就在马王堆的山脚下,依然可以找到30年前出现神秘喷火现象的防空洞。
据说,30年前的神秘喷火现象出现后,工兵部队曾经被派到了这里,他们怀疑挖到了战争时期遗留下的军火油料库,但是,搜索勘察后却一无所获。
刘小豹:这个消息传到我们湖南省博物馆是3天以后了,就是12月的30号。当时我们的馆长、副馆长就带着一个同志迅速赶到了马王堆。当时一看火力已经不强了,因为毕竟已经一直不停地烧了3天了,还有人拿着香烟到那儿去点烟抽。而且进出这个洞的人特别多,大家都进去看热闹。他们也试图从医院借氧气袋,想收进去一些气体,但是最终因为气体火力太弱,这个气体就没有收集得了,所以这些气体究竟是些什么成分,现在成了一个遗憾了。
听到发现喷火古墓这个消息,对于专业的考古学家来说,第一个感觉是遗憾。并不是因为那种神秘气体的耗尽,而是因为古墓被意外破坏了。但是失望之余又感到一丝欣慰。
原来这种现象在考古界早有定义,类似的古墓叫做火坑墓。
刘小豹:火坑墓,这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一般来说,火坑墓都密封得非常好,埋葬相对有一定的深度,相对的能够保持一定的恒温、恒湿。当这个墓里随葬物品大量的有机物被墓当中的腐败菌,一种厌氧菌分解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沼气。
沼气,重量是空气的一半,但是它扩散的速度是空气的3倍。如果墓穴密封做得不够严密,即使产生沼气,也会在短时间内泄漏干净。因为喷火意味着密封得非常好,也就意味着尸体和物件保存良好。
1942年在长沙的子弹库地区,这是一个地名,一个战国墓穴被人盗掘。据盗墓者回忆说那就是一个火坑墓。30年之后的70年代,考古人员对这个墓进行清理时,发现这个墓主人的尸体并没有完全腐烂,它的骨骼上居然还依附着一些肌肉,如果不是火坑墓的话,我想不可能还有这种发现。
在马王堆火坑墓发现之前,中国考古界还没有目睹过完整的火坑墓。证明这种古墓存在的记录全部均来自盗墓者的讲述。考古文献《长沙古物闻见录》就曾这样记载:“一朝发泄……忽轰然有声,俄顷,磷火由隙内喷出,高达五尺,刺刺作响,斯时,满坑皆火,窑工俱葬身火窑。”
那么,这座火坑墓的主人会是谁呢?考古工作中,考证古迹的年代和出处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但是,马王堆对于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队员们来说,却是一个多年来都没有破解的谜团。
刘小豹:事实上我们在翻阅湖南地方志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湖南很多地方志,从北宋以来对马王堆这两个大土堆都有过记载,但是记载不一致。
一个说法是,马王堆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是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和他家人的墓地。这个在光绪年间,湖南的地方志里头对这个都有记载。顾名思义,所以叫马王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喷火古墓(2)
但是,恰恰在另外的一些地方志里面,比如说北宋年间,它记载的是马王堆这两个土堆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葬程、唐二姬的合葬墓,是一个汉墓。而且清代的一些地方志,像大清一统志,像湖南县志、长沙县志,都延续了这种说法。
就是说,对这一个地方,事实上在地方志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在正式挖掘前,能找到的历史记叙中就有两种说法交替出现,但墓主人必定只有一个,那么它究竟是谁的墓?
证明马王堆是五代马殷陵寝的最有力证据,是清代地方志中的一幅山河图和图的标注,凭借这幅地图,人们相信,楚王马氏的坟冢就在省城外东北。但是,这个说法一直没有得到考古挖掘工作者的肯定。
但是,五代十国的历史被北宋王朝更迭后,一本《太平寰宇记》却说,2000年前,西汉景帝的儿子叫刘发,被分封在长沙。刘发把生养他的两位母亲程姬和唐姬,葬在了长沙城东,叫做双女冢。从位置上看,马王堆与双女冢完全吻合,而外形上又确实有两座大土堆。
那么,马王堆的主人究竟是五代马殷还是汉代的王妃呢?这段悬案延续了千百年,直至到1951年,从北京来了一支考古队,人们才终于给马王堆做出了年代上的定位。
刘小豹:准确地说是在1951年的年末。1949年建国之后,伴随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城市建设,就派出很多支工作队分赴去各个省开展一些文物普查工作。那么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当时考古所的副所长夏鼐博士,他是留英的博士,现代考古学的一个泰斗级的人物,他就带了一支工作队到湖南。我们湖南省博物馆的同志就告诉他,在我们的东郊有两个大土堆,说您是不是也去看一看。夏鼐就带着工作人员走到那个地方去。他一看,根据这个墓的外形就判断,这是一座汉墓。现在我们听起来,感觉只凭借外表就判断是哪个朝代的墓是不是有点太难了?但是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汉代墓,尤其西汉墓,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墓葬规模都特别大。所以从墓葬的外形来看,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尤其像夏鼐那一类的专家级人物,仅凭经验就可以很准确地判断了。
30年前,也就在火坑墓喷火后不久,考古队员们在火坑墓旁,又找到了两座墓葬。从土质上看,三座墓葬下葬在同一年代,应该来自同一个家族。而鉴于火坑墓已经遭到破坏,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队首先对火坑墓进行了发掘。
发掘整整进行了3个月,整整下挖了18米。也就是在这个火坑古墓中,人们目睹了墓主人2000年前的尊容,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马王堆女尸。
刘小豹:这么告诉你,后续我做过一些调查,我问过很多当年参与发掘一号墓的工作人员,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员,包括这些非常有经验的老技工都说,一直到打开白膏泥木炭之后,当一副非常新的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