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但是,要特别警惕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
〃他们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必须养成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而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专横跋扈,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不讲道理,实行个人独裁。
〃他们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而绝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文过饰非,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毛泽东这一段话中,处处提醒人们,〃不能像赫鲁晓夫那样〃。
毛泽东终于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其目的据说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和〃批判修正主义〃。其实,中国未曾建立过资本主义制度,哪谈得上〃资本主义复辟〃?至于〃批判修正主义〃,其矛头仍是指向中国的〃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毛泽东把赫鲁晓夫看成〃现代修正主义〃的总头目。
在1966年那著名的《五·一六通知》,亦即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毛泽东强调,〃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在睡在我们的身旁〃,〃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
遗憾的是,毛泽东把刘少奇当成〃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当成了〃中国的赫鲁晓夫〃。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一文,宣告了刘少奇的垮台。
※虹※桥※书※吧※BOOK。
第20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13)
毛泽东不得不第二次选择接班人……按照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体制,跟苏联共产党一样,接班人是由最高领袖指定的。
毛泽东晚年异常重视接班人的选择,这本是作为领袖应当慎重考虑的。可悲的是,他总是由个人决断,在选择接班人这个问题上屡犯错误。
在1966年6月10日,〃文革〃刚刚兴起。毛泽东在与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胡志明谈话时,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天下乌鸦一般黑,只是理解了,我们有准备。全党大多数人有准备,我们就不怕。我们都是七十以上的人了,总有一天会被马克思请去。接班人到底是谁?是伯恩施坦、考茨基还是赫鲁晓夫?不得而知。要准备还来得及。总之,是一分为二,不要看现在都是喊万岁的。〃
然而,毛泽东恰恰选定了〃喊万岁〃的人作为接班人!
林彪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下的一段话,曾泄露了他的天机:
〃大拥大顺,仿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斯(大林)之于列(宁),蒋(介石)之于孙(中山),跟着转,乃大窍门所在。〃
毛泽东被这位手挥红语录的〃跟着转〃的林彪所迷惑,把这个比他小十四岁的〃亲密战友〃定为接班人。
〃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东白发骤增,香烟一根接着一根,变得沉默寡言。
他是胜利者。不过,一度大肆宣传过的他的〃亲密战友〃陡然成了叛逆,不能不使他感到难堪。他的这位〃亲密战友〃是以〃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而著称于世的,他的这位〃接班人〃的名字是载入神圣的党章的。林彪,曾被宣传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三位伟大助手〃,诚如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伟大助手,斯大林是列宁的伟大助手,当今林彪是毛泽东的〃伟大助手〃。
历史无情地勾销了一切美丽的肥皂泡。坐在中南海那间放满直排繁体汉字古书的书房里,毛泽东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接班人。
〃九·一三〃事件的爆发,照理会使毛泽东清醒:由他个人选择、指定接班人的做法,是不是合适?
可惜毛泽东没有接受林彪事件的教训,他又一次个人决断,开始选择新的接班人。
毛泽东在思索着,斟酌着。当年,在他第一次选定接班人时,确定刘少奇是因为非他莫属;在他第二次选定接班人时,林彪的地位也是明摆着的。可是,如今第三次选择接班人,却不那么容易,没有一个人是〃呼之欲出〃的!
虽然江青自以为这第三个接班人非她莫属,但毛泽东的视野里却没有她。毛泽东早在中共九大前,当江青想当党的副主席时,就明确地说:〃江青不能当副主席!〃
也正因为这样,当刘松林后来问及江青会不会成为党的副主席时,毛泽东一口否定:〃不会的,她不行!〃为此,尽管江青暴跳如雷,把刘松林投入监狱,毛泽东仍不改口。
毛泽东深知,不论是就理论水平、领导能力、革命经验、个人品格,江青都够不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在第三次遴选接班人时,根本没有考虑江青。何况江青是他的夫人,就连有人提议江青担任政治局常委,毛泽东都未同意。
当然,除了江青之外,张春桥也是很有可能入选的人物。他在党内的地位紧挨在江青之后。
就连张春桥本人,在当时也俨然以〃接班人〃自居。张春桥比毛泽东小二十四岁,整整相差一代。在中共九届政治局委员中,刷掉了林彪集团的陈伯达、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之后,周恩来、朱德、康生、叶剑英、刘伯承、李先念、许世友、陈锡联、谢富治,年纪都与毛泽东相差不太大,剩下的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以张春桥〃接班〃的可能性最大……江青毕竟是〃第一夫人〃,而姚文元的资历比张春桥差了一截。尤其是在庐山,张春桥是林彪集团重炮猛轰的目标,林彪的倒台成了张春桥的〃光荣〃。
完全出乎张春桥的意料,也出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的意料,毛泽东并没有选择张春桥为接班人。
§虹§桥§书§吧§。
第21节:毛泽东一度选定王洪文接班(14)
关于张春桥没有成为接班人,有人猜测可能由于张春桥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太密切了。
也有人以为,毛泽东向来善于玩弄政治平衡术。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原本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中的两大势力。江青集团一下子战胜了林彪集团,这时毛泽东便对江青集团采取遏制政策。不然,江青集团的势力会过于强大,以致难以控制、驾驭。
不管怎么说,毛泽东把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排除在接班人名单之外!
目前,当当网、卓越网、北发网有售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52965369509
邮购热线:010…65369530
邓小平得到毛泽东重新起用
毛泽东在着手做各种调整工作。
林彪倒台后,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军委工作。
197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强调〃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于是,1972年8月1日,在国防部举行的庆祝建军四十五周年的招待会上,陈云、王震显眼地露面了……他们〃下放〃到江西,已经三年多未曾露面。
也就在陈云、王震露面后的第四天,毛泽东接到了一封从江西寄来的信。这封信使毛泽东的眼睛忽地一亮。
那封信来自江西省南昌市附近的新建县望城岗原步兵学校一座小院里。小院里有一幢两层红砖小楼,本是步兵学校校长住的。自1969年10月下旬起,一位六十五岁的老人成了那里的新居民。这位老人是从北京用专机押去的。从此,他默默地〃贬居〃于这座小院里。
他,便是中国当年〃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
邓小平和妻子卓琳、继母夏培根生活在一起,他成了家中的〃壮劳力〃,扫地、劈柴、砸煤之类活儿,都由他〃承包〃。他还〃奉命〃每日上午去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
每当黄昏来临,邓小平总是在小院子里散步,走了一圈又一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邓小平在小院里走出了一条〃邓小平小道〃。他一边散步,一边沉思。他在思索着中国的未来,思索着中国共产党的未来。
终于,发生了〃九·一三〃事件。当邓小平坐在工人之中,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听完中共中央有关〃九·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