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因为他训练成绩突出,又能吃苦,经标统(相当于团长)罗佩金的亲自推荐,再次去投考讲武堂。
这一次,他终于如愿以偿,被录取了,一切公费,入丙班步兵科。
云南陆军讲武堂,内设甲、乙、丙三个班。
甲班学员,是从云南陆军十九镇的管带(营长)、督队官(副营长)、队官(连长)、排长中选调的;乙班学员,是从巡防营的管带(营长)、哨官(连长)、哨长(排长)中选调的;丙班学员,是招收的青年学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寻求救国救民之路(6)
讲武堂的军事教育和训练,要求非常严格。
讲武堂的监督(后任总办)李根源和教官罗佩金、方声涛、顾品珍、李烈钧、唐继尧、赵康时、刘祖武等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在日本学习期间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秘密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这些人回国后,除一部分人到新军中充任中级军官外,大部分人去办讲武堂。
他们不仅参与了新军的建立和讲武堂的开办,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而且在以后的辛亥革命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坐落在昆明承华圃的讲武堂,每天清晨,当嘹亮的军号迎来黎明之后,学员们在教官的带领下,便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在广阔的操场上空,响起了那首激动人心的讲武堂堂歌:风云滚滚,感觉它黄狮一梦醒。
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
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
但凭那团结力,旋转新乾坤。
哪怕他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
练成铁臂担重任,壮哉中国民!壮哉中国民!堪叹那世人,不上高山安知陆地平。
二十世纪风潮紧,欧美人要瓜分。
枕戈待旦,奔赴疆场。
保家卫国,壮烈牺牲。
要知从军事,是男儿本分。
鼓起勇气向前进,壮哉中国民!壮哉中国民!每当唱起这支歌时,朱德感到格外地激动和自豪,似乎每一句歌词都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几十年后,他都清楚地记着这首使他终生难忘的老歌。
朱德进入讲武堂后,深深受到浓烈的反清情绪的感染。
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下,教官和学生的思想极为活跃,他们组织社团,传播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思想。
朱德在班上结交了一些朋友,如范石生、唐淮源、杨如轩、朱培德、李云鹄、王均、金汉鼎等。
不久,他就约范石生、杨如轩、金汉鼎、唐淮源、田钟谷、李云鹄等七八人组成一个社团以五华山命名,叫“五华社”。
以互助互励、拯救中华为宗旨,并结为“金兰之交”,立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亲如手足,永不背叛”的誓言。
1909年9月,朱德在讲武堂秘密加入同盟会。
随后,他又介绍“五华社”的成员也都加入了同盟会。
在同盟会的各种秘密活动中,他们除了热烈地谈论军事外,主要是阅读当时的进步刊物,用以武装头脑和交流各地的革命信息。
当时,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各种鼓动革命的书刊应运而生,《民报》、《天讨》、《汉声》、《汉帜》、《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夏声》、《新世纪》、《云南》等等,都秘密传入了讲武堂。
许多青年都争相传阅,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其中有些人就是在这些书刊的直接影响下,参加了同盟会,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那时,云南有个提学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叫叶尔凯的,得知有许多禁书流入云南,正在青年学生中传阅着,尤其是讲武堂里流传的更多。
云贵总督李经羲得到密报后,立即下令知府衙门,要他们派出密探扮成新军军官,潜入讲武堂日夜侦察,不得有误。
一旦发现传阅禁书者,立即缉拿严办。
知府衙门哪敢怠慢,马上搜罗一批横行乡里的流氓恶棍,换上军装进入了讲武堂。
这天,又是一个难忘的星期天。
讲武堂里,一改往日口令声、操练声的喧闹,显得格外安静。
同学们经过一周的苦学苦练,盼来休息日,都相约外出游玩去了,只有朱德留在学校里。
这正是他读书的时光,假日里读书,已成为他的习惯。
昨晚刚从同盟会的同志手里拿到一本禁书,做完早操,他就钻进了教室,埋头读起来,因为要很快传给别的同志。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寻求救国救民之路(7)
快到中午时分,朱德仍坐在教室里如饥似渴地看着那本书,读得简直入迷了,以至有人走进教室,他都没有觉察到。
突然间,一只大手拍在朱德的肩上,同时喊道:“你是革命党!跟我走吧!”
朱德在惊慌中回头一看,坏了。
这不是经常出没在讲武堂里的那个密探吗?今天算倒了霉,不该麻痹大意,撞上了他。
看来这一关是不易闯过了,何况这禁书就在手里。
他暗暗鼓励着自己:在这节骨眼上,再也不能有丝毫马虎。
“你认错人了。
我不姓‘葛’,我姓朱;我不叫‘葛明德’,我叫朱德。”
朱德不动声色地回答道。
“你不是革命党,那肯定是同盟会了?”密探紧追不放,一脸刁狠的模样。
“官长,我也不是‘佟梦惠’,我真的叫朱德,在丙班步科。
你若不信,可去问罗佩金教官和李根源总办。”
“你别跟我打哈哈。
你不是革命党,也不是同盟会,那在这里干什么?”“我在看书。”
这时,朱德早已把书合起来,将书背面朝上,把书的封面翻扣在桌面上。
密探把他的一举一动看得真真切切,心想今天终于逮住了革命党,人赃俱在,只等回去报功领赏了。
密探冷笑一声,说:“哪个不晓得你在看书,问题是在看啥子书?老实对你讲,我早就盯上你了。
今天,你就是插翅也飞不掉了!”
伸手一把夺过那本禁书,狡黠地瞄了朱德一眼,把书翻转来一看,封面上画的是“刘关张桃园结义”,脑壳嗡的一声变大了。
这难道是在变戏法吗?就在这时,朱德不慌地说:“官长,我在看《三国演义》,刚才正看到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着迷了,不晓得官长进来,实在对不起。”
密探歪着脑壳斜着眼,把禁书拿在手上,像点票子一样,用拇指压着书页哗啦哗啦摆弄着,心不在焉地应付着说:“好书!好书!”
但仍不撒手。
“官长保准读过《三国演义》!”
朱德笑着说。
“看过,看过,当然看过。
关云长耍大刀,诸葛亮用计谋,是哪个也比不了的。”
其实,知府衙门派到讲武堂来的密探,都是些不识几个大字的地痞、流氓和无赖。
关云长、诸葛亮这些名字都是看戏时听来的,哪里读过《三国演义》,那都是骗人的鬼话。
朱德已看出了密探的尴尬,有意趁机戏弄他一下,好逼他把书还给自己,故意说:“官长给讲两段精彩的,我就不费功夫看了。”
这一激将法还真管用,密探立即推辞说:“噢!今天,公务在身。
三国嘛,改天再讲。
还是你自己去看吧!”
说着把书扔给了朱德,调头离开了教室。
密探灰溜溜地走了,朱德却出了一身冷汗。
他虽然平安地闯过了险关,但再没心思呆在教室里看书了。
他找到范石生、唐淮源,把同密探斗智的经过一一讲给他们听,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拍手称快,都说朱德没有白读《三国演义》,学会了巧用计谋。
给禁书的封面上罩个别的书皮,这不正是兵书上说的“偷梁换柱,李代桃僵”吗!用这个办法传阅禁书,还真管用,打那以后,大家都照此办理。
在同盟会员和进步青年手上传来传去的都是些《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七剑十三侠》一类的小说。
其实,那都是些披了一件件伪装的禁书。
讲武堂里大小课程有20多门。
每天,既有课堂上的讲授,还有操场上的演练。
学习生活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学员的起居、饮食、操练都和士兵一样,过的是军营生活。
生活很艰苦,管束特别严格。
一些学员感到吃不消,受不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寻求救国救民之路(8)
而朱德是吃苦长大的,所以,他觉得在讲武堂里学习很愉快。
他曾说这是自己学习特别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