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必然极度膨胀,急欲取得于名义上相符的实际权力。唯一对皇权起制肘的便是仅有的相权。皇权于相权的矛盾一直到明太祖废中书省才得到彻底解决。宋朝形式上仍然沿用唐朝的官制,但是实质上只有中书省行事大权,而尚书门下两省都移到宫外,基本不参与政事,排除到中央决策之门外。另外,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也就是将中书省的军权分割;设参知政事,形式部分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中书省的财政权。将相权权力分割,削弱了相权,相对的便是皇权的加强。
宋太祖的改革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它所存在的消极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等等)
第三章
中期(公元998年-公元1099年)即宋真宗至宋哲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北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由于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垦田面积的扩大,铁制工具制作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倍增等等。据统计,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户籍上有523万多户,而到宋仁宗嘉 八年(公元1063年),北宋户数已逾1246万多户。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增至亿多亩。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北宋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都超过了前代。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格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也是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尤其是闻名于世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在这个阶段。然而,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的时期。军队数量猛增,官僚机构庞大,土地兼并加剧,使国家财政连年亏空,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
对此,宋朝政府也试图进行改革,以扭转危机四伏的局面。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中国宋代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宋仁宗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和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变法中;王安石建立了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结果,两次改革收效甚微,北宋逐步走向衰落。。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章
北宋的末年,由于北宋官吏的腐败,迫使人民纷纷起兵反抗。北宋前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就曾经对其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至北宋末年,又出现了方腊(方腊,浙江青溪(今淳安县)人,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他曾利用牟尼教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并明确提出“平等”的口号。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方腊在青溪碣村发难起义,起义队伍很快便发展到数十万人,控制了浙江、安徽和苏南广大地区。方腊起义坚持了近一年之久,最后不幸失败,方腊壮烈就义。 )
宋江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等人的起义。与此同时,北方的强国辽已经被女真族建立起来的金所消灭,金灭辽后,既而把矛头直指北宋的统治。公元1125年2月,金以宋朝破坏与其定下的共同对辽的协议为名,大举出兵侵宋,此时正是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军兵分两路南侵,东路大军由斡不离指挥,西路则由粘罕指挥,共同进攻太原。此时,宋朝的局面已经大乱,徽宗迫不得已将皇位让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寄希望于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转不利局势。此时,金兵已到达黄河岸边,直迫宋都开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指挥下,击退了金军,暂时制止了金国的南侵,但由于徽、钦二帝的无能,一心想和金国求和。他们先后答应割地赔款给金国,又罢免了李纲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无忌惮。公元1127年,金军又一次攻打开封,并掠去徽、钦二帝及大量财物。至此,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第五章
一、教育:北宋前期,无论是中央国子监,还是地方州县学的教育都相当萧条,唐末五代 出现的书院教育虽有所发展,但规模有限。宋仁宗时,太学从国子监分离,升格为独立的学校, 各地的州县学蓬勃兴起。宋神宗时,改革了国子监和太学的招生和考试制度,并在太学实行三 舍法,即外舍、内舍和上舍的升级制度,这是中国以至世界教育史上的首创,开了现代教育分 级制度的先河,还在太学之外,建立了武学、律学和医学。宋徽宗时,增加了各级学校的规模 和经费,将三舍法推广到了州县学,并在各地设立了专职教官,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但宋徽 宗又下令取消多少有公平竞争的意义的科举考试,改由太学生中选拔进士,并以所谓德行取士, 又造成了科举和教育的混乱,最後仍不得不恢复旧制,并取消州县学的三舍法。 由於印刷术的发展,如《百家姓》、《千字文》一类识字课本的流行,宋代的教育较前朝 有了很大的普及,城乡出现了许多专职教书先生,不少地区利用农闲举办冬学。
二、经学: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到“宋学”的转变, 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程朱理学仅是宋学的一 一个流派,直到南宋中後期,才成为显学,後又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宋学流派纷呈,非程 朱理学一家所能兼容并包。 北宋前期沿袭汉唐的经学,学术思想很不活跃。宋仁宗时,刘敞撰《七经小传》,开始以 己意对儒家经典重新解释,开创了新的学风。孙复、石介、胡瑗和李觏继起,对《春秋》、 《易》、《礼》等分别作了新解。一时疑古和惑经成风,如李觏、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苏 辙等公开对儒经和《孟子》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学术风气大变。 宋神宗时,王安石等人撰《周礼义》、《诗义》和《书义》,总称《三经新义》,他还撰 写了《字说》,时称王学。王学成了北宋後期居统治地位的显学,《三经新义》取代了汉唐以 来的各种注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