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如此江山-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战就像两个高手过招,双方对峙不能有破绽,一旦露出破绽,就会全盘皆输。宋金刚面对的,正是一个绝顶高手。他一转身要跑,李世民就影子一般贴了上去,而且绝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
  李世民一旦出击,就如离弦之箭,勇猛决绝。他一口气追了一昼夜,急行两百多里,打了数十次,所向披靡。大将刘弘基执辔进谏说:要等大军跟上来,吃饱饭再追击不迟。孤军深入,太过危险啊!这个建议被李世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等李世民追到雀鼠谷,已经是“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军中只有一羊,他与将士分而食之。接着在介休决战,恼羞成怒的宋金刚将二万之众,布阵七里。唐军虽然疲惫,但气势如虹,怎么可能被打败?宋金刚继续败退。
  李世民又一路追击,终于来到了浩州城下。此时的李世民,已是满身硝烟,满脸征尘,人们根本辨认不出他是谁。为了让守城的唐军将士相信自己就是秦王,李世民不得不脱下甲胄,扬起脸来。这一刻,经过了漫长期待和艰苦战斗的唐军,爆发出了最热烈的欢呼,声震云霄,接着又纷纷哭起来。他们一直绷紧的弦终于松了下来,因为他们看到的,是秦王!是希望!是胜利!
  就是在这一次战争中,军中首次唱响了一首凯旋之歌,也是一首军民自发唱起来的歌。这就是后来的《秦王破阵乐》。
  这一战的结果就是李世民一口气把宋金刚,包括刘武周都给赶到了草原上。整个山西都重新回归了唐的怀抱。这一战对李世民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因为他已经获得了唐朝军队的军心。
  这一战可讲的也很多,不过李世民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坚决!
  河南——围攻洛阳,平王世充
  解决了山西的意外,唐朝重新回过头来,把目标对准了东部地区。首当其冲的就是洛阳王世充。

三、少年英雄,领袖气度(5)
王世充才智非凡,口才极佳。但他致命的问题是黄发碧眼——是个胡人。这点导致他的政治资源有限,号召力缺乏,很多猛将都不甘屈居他手下,往往投奔唐朝,如秦叔宝、程咬金等等。好在他还有个固若金汤的洛阳城。
  攻克坚城,对李世民来说,是个棘手的难题。因为李世民最擅长的是骑兵,机动灵活,便于野战。但对攻取坚城,没有太多经验。前后围攻洛阳孤城达十月之久,却未进寸步。以至于将士“疲弊思归”,请求班师。攻坚乏术,可能是李世民军事上唯一的缺陷。事实上,这个缺陷后来在攻打高丽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明显,以至于屯兵坚城之下,久久不能攻克,终于铩羽而归,成了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在包围洛阳之前,李世民和王世充军队作战,曾数次陷入危机。都是因为他率轻骑亲自侦察导致的。实际上,几乎每次大战之前,李世民都要亲上前线侦察敌情。这可比阵前冲杀还要危险。因为侦察都是轻车简从,也没有后继援兵,一旦遇到大批敌军,很难逃脱。真可谓是孤胆英雄。但李世民乐此不疲。
  一次在洛阳西部的慈涧,李世民寡不敌众,陷入重围,左右都很害怕,李世民让手下先回,自己亲自殿后。只见他左右开弓,敌人“皆应弦而毙”。经过血战,杀出重围,等回到军营,埃尘覆面,军中都不认得他,不让进。李世民只好再次免胄自言,才得入。摸清了敌情,第二天,李世民再率大军紧逼慈涧,王世充不得不撤回洛阳。
  还有一次是在洛阳北部的邙山。李世民率五百轻骑,在前线遇到王世充万余人。结果双方一场苦战,居然杀敌三千。这看起来就像神话一样。不过也未必不是真的。因为当时双方作战,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奇迹:王世充派两个将领攻掠唐境,唐将王君廓用计将其击却,李渊特别下了一个诏敕慰劳说:“卿以十三人破贼一万,自古以少制众,未之有也。”看来十三人破贼一万,居然也是真的发生过。虽然用了计谋,那也是不可思议。以此看来,李世民率军五百,大败万人,并非不可能。那时唐军的剽悍善战,实在是令人神往。
  而对于这支精锐之军的灵魂人物李世民,我们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夸一句:剽悍!
  河北——虎牢决战,天下归一
  李世民在对付王世充的时候,还打草搂兔子——顺手把河北窦建德给灭了。
  这一战,是李世民一生战功最辉煌的时刻——著名的虎牢关战役。虎牢关,唐代都叫武牢关,因给他们祖先李虎避讳。所以,有虎字的,都要改,就连老虎也要避讳,改叫大虫。
  其实,从战术来说,这次战役并没有太新鲜的东西。从前期的对峙消耗对方耐性,到决战的包抄战术,都是很成熟的操练。
  只不过这次的胜利果实来得分外大些,是个意外的惊喜。其实这次胜利,很大程度上在于李世民有一股子冒险精神,通俗点说,李世民有赌徒的个性。冒险成功,所以他获得了意外大奖。
  当时的境况,本来对唐军是相当不利的:内有久攻不下的洛阳王世充,外有窦建德的新锐之军,特别是窦建德的军队,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输于唐军。搞不好就是一个左右夹击,血本无归。当时唐军内部,基本上都是持撤军的意见。这些意见是比较稳健的,不能算错。
  但李世民坚持到底,不退反进,迎头而上。他要赌一把。他敢铤而走险,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他性格中特出的一面。这也是后来他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原因。
  问题还在于,李世民虽然是个赌徒,但决不是一个鲁莽的赌徒,他是智谋在先的赌徒。当时李世民的如意算盘是:洛阳已经是唾手可得了,如果能堵住窦建德一阵子,抓紧时间攻下洛阳,那么,河南尽入唐朝,再回头全力对付窦建德,就有把握了。
  这种情形并不是不可能出现的。事实上,后来在对峙过程中,窦建德没有能尽早决战,耽误了时机,损失了锐气。李世民抓住时机,勇猛出击。当唐军冲到夏军军营的时候,窦建德刚刚召集的百官会议匆匆散会,一下子阵脚大乱,窦建德意外被俘虏。这一把,李世民又赌对了。
  这一战,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冒险,李世民胜在运气,但从博弈的角度看,李世民的赢面是最大的,而李世民最善于把握机会。所以,这一战,李世民胜了,胜得冒险,胜得有道理。
  爱拼才会赢。是的,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个时候的李世民,那就是:拼搏!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四、从秦王到唐太宗——天下
虎牢关一战奠定了唐朝的天下。然而李世民从虎牢关回到长安的时候,发现自己处境微妙,因为他已经是功高不赏。
  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经是尚书令,这是品级最高的官位了。另外,他还担任陕东行台大总管,有地方军政大权。于是李渊只能额外为他新造了一个头衔——“天策上将”。天策上将位极一品,还可以开府。所谓开府,就是可以设置一套属于自己的班子,当然都是国家给开工资的。
  这已经是超级的赏赐了。但战功如此卓著的李世民会满足于此么?谁都知道,不会!对雄心勃勃的李世民而言,另一个战场刚刚拉开序幕。
  赫赫战功给李世民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是有了威望,有了问鼎皇位的资格。魏徵早就说过,“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而且,李世民在军队中声望极高。这点很重要。
  其次,这些战功的获得,也不可避免地让李世民有了更大的野心。战场上那种叱咤风云的感觉,绝对会让人欲罢不能。像李世民这样的天生领袖人物,以后只做一个庸庸碌碌、谨守本分的顺臣,那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战争过程中,他已建立起了完全忠于自己的一个班子,一个利益集团——文臣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武将有尉迟敬德等。这些功臣追随李世民,都立下了大大小小的功劳。毫无疑问,主子和追随者已经连成一体,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李渊继续做皇帝,他们都还能混得不错,但假设太子建成继位的话,包括李世民在内的这个集体,下场是可以预见的。他们不能期待李渊活到一百岁吧?
  天策上将已经是不世的勋荣,但毕竟还是臣,和皇帝相比,这个天策上将就和蚂蚁差不多。君臣如天隔!然而欲跨过这一步之遥,对李世民和他的追随者来说,却需要巨大的决心,艰苦的努力,还有不错的运气。
  本来这个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