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如此江山-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守的潼关。
  向南,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南方地区对于中央财政的重要性。如果他全力攻破南方两个据点,切断南方向关中源源不断的物资运输,恐怕唐王朝会很难支撑下去。要知道,当时南方的军力是相当薄弱的,完全不可能抵挡住叛军的全力进攻。
  对在洛阳当大燕皇帝的安禄山来说,他派遣手下将领四面出击,只是扩大自己的地盘,掠夺更多的财富,让大燕国看起来更大,让自己更富有。如此而已。
  还好,在唐玄宗的再次“帮忙”之下,安禄山幸运地再次捡到了大元宝。虽然哥舒翰死守潼关是上策,但玄宗已经对手握重兵的将领非常缺乏信任感,所以他一再派人去硬逼哥舒翰主动出击,结果可想而知。六月,叛军击败潼关出击的守军,接着攻陷潼关。无险可守的长安一片混乱,六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西逃。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一、只有一年的皇帝梦(2)
奇怪的是,在叛军攻下潼关后,安禄山遣使命令他们留守潼关,而不是立即直取长安。直到十天之后,他才派自己最得宠的将领孙孝哲进入长安。并且,也没有进一步追击唐玄宗君臣,而是让他们得以从容地逃到成都,让肃宗逃到了灵武。真是不可思议,简直让人怀疑他们在打假球。
  虽然攻占了长安,但安禄山并没有前去长安耀武扬威。他只是让孙孝哲做了两件事,一是搜捕唐朝官员以及宗室等,大肆屠杀他痛恨和讨厌的人;二是“搜捕乐工,运载乐器、舞衣,驱舞马、犀、象,皆诣洛阳”。原来,唐玄宗在宫中有非常精彩的乐舞表演,特别是其中有舞马(会跳舞的马)百匹,能“衔杯上寿”,还有犀牛、大象,或拜或舞,简单地说,就是歌舞团和马戏团表演。安禄山当年看了之后,非常羡慕,现在终于得志了,当务之急就是要将这些歌舞团、马戏团先送来洛阳。
  这段史实,《资治通鉴》有一段评论:“贼将皆粗猛无远略,既克长安,自以为得志,日夜纵酒,专以声色宝贿为事,无复西出之意,故上得安行入蜀,太子北行亦无追迫之患。”这里虽然说的是“贼将”,但无疑安禄山是“无远略”最严重的一个“贼首”。
  攻破长安,是安禄山达到的最高成就了。他的成功建立在唐玄宗的骄奢昏庸之上,而他自己的目标无非是继承玄宗那些骄奢淫逸的生活。所以,可以断言,安禄山的大燕国必然不能长久。而事实上,他自己的性命也并不太长了。
  首先是他的健康状况很糟糕,本来就有眼疾,不到一年就失明了,而且又患了毒疮,使得他很痛苦,政治军事的胜利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心情愉悦。他本来就暴躁的性格变成狂暴——他经常性地责骂痛打身边的人,从侍者李猪儿,到大臣严庄,再到儿子安庆绪。这些人自然酝酿起了谋杀案。他们本来都是亡命赌徒,所以也顾不得什么上下尊卑了。可笑的是,严庄在劝安庆绪动手的时候,居然说:“殿下听说过大义灭亲乎?”
  于是至德二年,也是圣武二年(757)的正月初五这天,在安禄山生日后的第四天,严庄与安庆绪手持兵器,守住门口,而李猪儿手执大刀直冲入帐下,挥刀就朝那个超级大肚子砍过去。安禄山眼睛看不见,伸手去摸床头佩刀,结果摸了个空。安禄山愤恨地用手大力摇撼着帐竿,大喊道:“是我家贼!”一会儿,肚子中流出数斗血。一代枭雄,就这样戏剧性地一命呜呼!
  这时,离他登皇帝位,整整一年零四天。
  有趣的是,杀了父亲的安庆绪后来被史思明所杀,而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这样不断的内乱,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叛军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道义可言。他们的聚合,只有利益。只有利益黏合的一条船,注定是走不远的。
  但就是这样的一群狼,把整个大唐帝国搅得天翻地覆,彻底伤了元气。就是这样一场几乎没有什么大目标的混乱,无比深刻地改变了大唐帝国,不仅留下了一个伤口,而且也给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留下了一道最醒目的疤痕。在这道伤疤之前之后,中国历史可以分为两段,这两段,有着深刻的变化。这,也许是安禄山自己并没有想到的。这也许就叫偶然创造历史吧。
  

一、万人敌
看过美国大片《兵临城下》的人,想必都会对德国和苏联的狙击高手对决留下深刻印象。其实,在使用弓箭的唐代,也曾有过这样类似的一幕。这一幕是在唐与吐蕃的对垒中出现的。
  玄宗手里的唐朝,兵力鼎盛,拓地万里。不过唐朝始终存在着一个极为强悍的对手,那就是吐蕃。在争霸中,双方一直斗得难分难解。可以说,唐代几乎所有名将,除了初期的开国功臣之外,都与吐蕃交过手。胜负也在对半开。到了玄宗手里算是压了吐蕃一头,但也是血雨腥风,代价昂贵。
  王忠嗣是玄宗时期的名将,他在守河西的时候,也曾与吐蕃屡次交手。有一次,唐军攻打吐蕃的一个城堡,其中有个吐蕃猛将率军守城,射术精良,将进攻的唐军射杀无数,唐军伤亡很大。王忠嗣见状大怒,于是在军中发布召集令,让善射的战士来对付他。一个叫李晟(shèng)的战士应声站了出来。只见他弯弓搭箭,一声霹雳,箭已离弦。再看那边,原来还气势汹汹的吐蕃将领,一头栽倒。李晟一箭中的!三军为之沸腾欢呼,士气大增,一鼓作气攻下了城堡。王忠嗣眼见这一幕,也不由感慨,他抚摸着李晟的后背,说:“小伙子,你可真是万人敌啊!”
  这是天宝五载(746),727年出生的李晟,这年才十九岁。正是一个刚刚从军的新兵蛋子。
  就是这个新兵蛋子,在此后的岁月中为唐代一次次立下战功,最后居然成了唐朝的救难功臣,被视为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旧唐书》就夸他是:“一清宫掖,德比伊、周;再殄凶渠,功超卫、霍。”后代也是将他和“再造唐室、平定安史”的郭子仪相媲美。
  事实上,他最关键的功劳只不过是平定了一次由哗变引起的叛乱,这个功劳多少有点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对他评价极高,而在后代名声却不够大的原因。相反地,他有个儿子,比他的名头可大得多,那就是雪夜入蔡州的李愬。算得上是“父亲英雄儿好汉”的典型了。
  唐前期,薛仁贵开创了一个“薛家将”;唐后期,可与之媲美的大概就只有“李家将”了。论后代的名气,薛家将要大得多,但如果要说功劳的话,李家将可就比薛家将要大得多了。
  

二、出身军人之家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洮州又称临洮郡,秦朝长城的西端就在这儿。这是秦的西境尽头。
  所谓临洮,就是临着洮河——黄河的一条支流。洮河,就从吐蕃地域流出高原,流入唐朝界内,接入黄河。
  沿着洮河上溯一点点,就在唐蕃边境上,是著名的神策军最初的驻地所在。后来,李晟在神策军杀出一片天地,率神策军立下不世功勋。他和神策军的缘分,可真不是一般的深厚。也许早在他出生的时候,这缘分就注定了。
  临洮属于陇右。陇右——陇山之西,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甘肃省。玄宗的时候,有一个节度使就叫陇右节度使,还有一个河西节度使,都分布在河西走廊这块,共同遏制吐蕃的东北方向。
  实际上,陇右从汉代就是出将才的地方。汉武帝时候的禁军大部分出自这里。可见此地民风剽悍,自古尚武。再加上这里是长期争战之地,从军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李晟的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都只是陇右的裨将。所谓裨将,就是小将、副将。估计是功劳不大。
  但有人根据一块流传至今的《李晟碑》说,李晟的祖上做过不小的官。碑文上记载,李晟的曾祖父、祖父都曾当过刺史、都督之类的官员。如果真是如此,那级别确实不低。但仔细看这些官名,却都是“岷州刺史”、“叠州都督”,岷州、叠州都是洮州邻州,是李晟本乡土。显然,这些官衔,都是因为李晟发达了之后,朝廷给予其祖先的赠官,用以彰显荣耀而已。
  而且就在李晟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个孤儿。除了世代习武从军的传统,大概也帮不到他太多。不过正是这个孤儿,却让这个李姓家族从此翻身,一跃而成为唐后期最出名的武将世家。
  实际上,李晟家隔壁,就是李唐皇家名义上的老家——陇西成纪。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