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欠饷,到1943年时期,更为严重。物价飞涨,领到饷也买不到东西,官兵生活都有困难,士兵的思想很动摇。国民党部队中营私舞弊很普遍,此地正在终南山脚下,进山就有很多树木,为了给当官的搞钱,驻这里的两个排就私自用部队进山伐树,然后运到西安卖钱私分。伐树要人工,我注意到两个排的六个班当中,??常有一个排和一个班出去。一个排就三个班,六个出去四个,家里就剩两个班站岗放哨,还要担任其他采买、杂务。国民党部队又吃空饷,班内的人数是不足的。两个站岗的加一个带班的就要三个人,三个炮楼占三个人,这就去了六个,两个班统共才有二十来人,白天、黑夜四班人倒,就得要用廿四人,怎么派岗?!派不出人,看守的力量很薄弱,碉堡已??无法设岗。我看着这情况就想越狱。注意看,后墙很矮,墙上虽有铁丝网,不好上,不过总可以想法从这里跑。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心冒死越狱。可是就这么一个条件也不行呀,还得要人。
国民党士兵的生活很坏,他们时常流露出不安心的动摇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多了解我以前是一个高级军官,而看守的两个排是从一般的部队抽调的,并未受过特殊的严格训练,不少人对我有同情心,比较客气,比如打骂囚犯这是常事,对我则从未打骂过。正好看守兵中有个年轻的甘肃永登县人,叫陈立朝,对我特别客气,每当他当班时,在生活上就有很多方便,有时还给我送点菜来。这个人的性格比较粗犷,大胆泼辣,对于他们部队的生活很不满意。我考虑要冒险越狱,这个看守兵是个难得的动员对象。有天,他站岗开饭,他用手掌朝上,几个指头托个盘子的俏皮姿势,给我送了个炒鸡蛋。在这里吃炒鸡蛋可不容易!我看这个人在对我表示好感和接近,我就跟他??近乎,从他那里了解了监狱的不少情况。搞了两三天,关系正热乎,我就和他说:这个地方真困难,在这里干什么,咱们一同走吧。我这么一说他就同意了。以后走的时间路线等等,都是我考虑的。我告诉他还要把大门站岗的这个卫兵换成自己的朋友,因为这大门卫兵还充当带班的任务,可以到监狱来检查,同时下一班上班也由他叫班,有这样一个人一同干就更加安全了。所以还得活动一个人才行,否则我们走,万一碰上不好办。他居然做到了,活动好另一个老兵(山东人,年岁比他大),那个人也同意一同帮助我越狱。我考虑得趁热打铁,他认为和我关系好,正在冲动,稍停一停,随便那里有点事变化了,就跑不成。我考虑一两天内就跑。不过,只考虑人还不行,还得考虑越狱选择什么时间。越狱只有在看守人员睡觉之后,但刚出去就被发现,也跑不掉。最好是跑出十里八里,甚至一二十里,他们才发现,才能跑脱,要选择时间。这已是1943年靠近端午的时候,在西安天已??热了。士兵们睡觉总要到晚上九十点钟,人总要十一点钟以后睡熟。我想跑总得在十点以后,甚至十二点以后,天明以前总得离开监狱三五十里地才行,离监狱太近,容易跟踪打听来追。他们交班时间一般都是十点、十二点,我就选择了在夜里十点钟岗哨交班以后。我多留半个或一个钟头,让上一班有半个钟头上床睡觉,十一点刚睡着,下一班没有接班,不容易发现有人逃走。十一点钟走,到十二点钟交接班时,已有一个小时,我越狱出去也可以走十多里路了,他们要四下追捕也不易追上。如果可以逃脱,离天明也有四五个钟头,可以走出三五十里,这就追不上了。我就决心选择晚上十一点钟这个时候:就利用机会将陈立朝二人安排十点钟同时上班,陈立朝在我的这个所上岗,另一个人带班,我这个所就不会再有人来查问了。
越狱(2)
另外,牢房门上的锁要开。陈立朝一上班,正好我这个所的所长是那个浙??人(姓卞的走了,排长换了人),年轻荒唐,出去搞男女关系,陈立朝先从他那里偷来开牢门的钥匙,开了锁,再把钥匙送还??处。出了牢狱往哪里走呢?这不仅关系到能逃脱不能逃脱,也关系到出去以后的工作。道峪出去向北六十里是西安,??过西安北上就是陕北,最好是能逃到陕北。可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夜间十一点钟出走,天亮以后正好要过西安,西安是国民党当时在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胡宗南总部的所在地,??过那里无异是自投罗网。那时从西安到延安一路有好几道国民党的防线,没有特殊关系是难以通过的。所以向北是不能走的。向东是陇海路,这是一条最方便的交通线,然而顺铁路跑,快倒快,但是他们发现犯人跑了,必然首先从铁路上追捕,不仅从后面可以追,还能发电报打电话,从前面布置人来截,这条路肯定是他们的主要追捕线,因此不能走。往西走,是进甘肃的路,一则那里一无亲二无故,毫无社会关系,而当时的民族存亡,关键在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越狱后的大事仍然离不开抗日,抗战在华北、华中、华南一带,上西北跑干什么!向南是汉中,前面说过,都是崎岖山路,很不好走,而且和向西同样,是脱离实际的。东南西北都不能走,上哪去呀!后来想到个出路,出监狱开始沿终南山边向东??蓝田,出黑龙关,顺商洛大道绕道豫西奔卢氏县再到洛阳,利用旧日关系,暂时落脚,了解一下情况,再定下一步的行动。这条路不易使人注意,到豫西后还可以找到一点关系。而且大路容易被人发现,这条路可以走山边小路较为隐蔽,万一有人搜捕,可以上山。1943年我卅几不上四十岁,身强力壮,爬山还可以,跑到蓝田就上了到商洛的公路,从公路再插到豫西,这样就绕出了陕西。即使很快被发觉,他们也拿不出很多人来追赶,因为他们只有一个排,人数又不多,至少需要留半数看家,只能拿十多人出来,东西南北判断不出追赶的方向,是很难追查的。这是??过精心考虑的。因为很清楚,万一跑不成,那是必死。逃跑虽有九死危险,还有一生的希望,不跑的话,十打十的死。
后来事实证明,解放战争中,所有关在道峪监狱的人都被他们一把火烧死了。(靖玉仲补充:38年后,1981年爸爸又去过西安远郊终南山下的白道峪村,还有幸见到了当年为囚徒剃头的师傅。据当地群众介绍,解放前夕,狱方命令在押的犯人在山坡上挖坑,待坑挖好,把犯人推下坑活活埋了;有一部分则是赶进了砖窑,活活给烧死了,竟无一人幸存,真是惨绝人寰。) 当时下这个决心,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我在陕西杨虎城部任过中校参谋,对陕西地理熟悉。抗战几年中,我对国民党在陕西的兵力布置与北边延安的关系有所了解,才选择走这条路。
这段??历,其实用一句话就概括了,叫做越狱成功。从守备??严、关押*的集中营越狱逃跑,然后千里迢迢,??过反动统治的地区,一般说,成功的机会是很少的。而且,当时我是独立活动,和组织上没有联系,外边没有接应,更加重了逃跑的困难,所以说成功带有很大偶然性。可是,仔细想来,也还有些必然性的因素,耐人寻味。比如说,素不相识的国民党士兵,肯于冒性命危险和我一起逃跑,这就说明被强迫当兵的农民是善良的,他们把国民党军队看成牢狱,一有机会便冒死逃走。因此,我不避烦琐,把一些细节也追忆如下: 。 想看书来
越狱(3)
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有一天我了解看守的两个排,又有四个班上山去砍树了,监狱只留两个班看守,四周岗楼也没设岗。我认为时机到了。1943年5月19日晚上,陈立朝按照预定计划,和别人调换了值班的时间,上十点到十二点的岗,另一位约好的看守兵上门岗。到十一点钟,监狱的看守和卫兵都已??入睡。在这寂静的夜晚,陈立朝给我打开牢门。我相信那时同我在一个大房子(大房子内又隔成几间小房子)里的难友们一定有人醒着,开门他们是会知道的,但他们都默不作声,没有一人声张,给了我最大的支援,使我得以顺利地出走。从被关押的院子出来,到西南角碉堡附近越监狱外墙。陈立朝在底下托了我一把,我不顾刺疼,抓住铁丝网上的木桩,跨过铁丝网跳了下去。接着,陈立朝也跳下来,相约同跑的那个带班的老兵说,他要从大门出来。他有条件,当然可以。可我们出来后,不见他人影,此时一发千钧,在那种情况下不能容许久候,只在附近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