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镇委书记-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种认识,以我为代表的灌河镇新的党政班子究竟干些什么,从我上任的第一天起开始縈怀。一开始的思路是,为了抓现钱,也为了上下届党政班子的工作连续性,必须沿着前任划好的道道继续走下去,抓好乡镇企业。即使想另有作为也不能操之过急,边干边修正,干上一年半载调整思路不迟。可是,刚刚红火了不到两个月的乡镇企业,由于大气候突变,东南亚金融风暴很快波及到国内,波及到我这个小小的山镇,迫使十几个厂几乎全部停产。工厂停产后,原来潜在的各种矛盾一下子涌了出来:内外债务、银行贷款、工人工资、耕地占用等等,每天都有人上政府来闹,我从中看到明显的危机,若不及早拔手,就难以自拔。我清醒地认识到,新一届班子已经不能沿着老路再走下去,必须干出自己的特色。经过一段观察与思考,又与我的副手们一个一个的找机会彻夜畅谈,逐步统一了认识。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稳住乡镇企业这一块,逐步降温,压减数字,再不能背那么沉重的数字包袱,慢慢地从广远的“乡镇企业书记”称号中退出来;其次是着眼于全镇人民,选准一个或几个好的项目,循序渐进,逐步推广,让千家万户都有一个非农项目。当前,首选的应当是吴书记、徐县长反复强调的食用菌这一具有潜力的产业;其三,办学、修路、治山、治水,尽力而为办实事,量力而行办好事,造福群众,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为灌河经济和社会发展蓄足后劲;其四,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灌河矿产业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作财源建设的重头戏,“瞎子打娃子——抓住不丢”,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填实财政收入,确保吃饭与办公。

  有了上述思路,工作运转就开始有了头绪。我安排抓农业的副镇长华秋实牵头,成立了食用菌办公室,作为全镇发展这一产业的行政指挥系统。我看企业办有一个副主任叫周礼中的,在换届时当过差额,人比较能干,就把他抽出来,给他配了两三个人,让他们当了食用菌办公室的专干。然后,又开始考虑建设镇初中的问题。

  刚到灌河的头几天里,到各部门去看看,起到熟悉和安抚的作用。转着转着,我们就来到了教办室。教办室主任田万春是我教书时的学生,我不过是担过他一段课,也算是有点师生之谊。到任后,镇直部门谁请吃饭都没有吃,在他那里破了例。吃饭前,我先给他说,我和刘镇长、左书记和井书记只是来吃饭,不谈工作,所谓“科技兴镇,教育为本”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啦,这些高调我都会唱,今天不唱,教育的事情要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盘子里统一考虑。田万春说,“哎呀,老师书记,只要你们能够来吃顿饭就是对教育的重视了,我一定什么要求也不提。”我心里说,吃饭就是重视,好像是一种奇怪的逻辑,其实也正是重视,不管如何,别的地方不肯吃,在你这里吃顿饭就是把面子给了你田万春。

  为了陪好我们,田万春把职业高中的秦校长叫来,作为划拳的主攻选手。镇里的这所高中,是县里直属的,人财物都不属镇里管辖。早年这所高中曾经红火过,改成职业高中以后,败落下来,老师比学生还多,没有办法,只好就地招一些初中学生填饱肚皮。就因为这个学校连年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考上大学,广远在一次全镇三级干部大会上,狠狠批评了他们,说:“看看你给这学校办成什么样子,群众打麻将出张时都说,‘出一张高中!’一看是张白板!”这句话伤重了坐在下面开会的秦校长,会议一散就找到曲书记算帐,说他不懂教育,胡说八道。这人既是教育界权威人士,又是当地知名人士,广远兄不敢过多得罪,只得安抚了事,从此不再喜欢掺和教育上的事情。为此,秦校长常常耿耿于怀,至今仍然对曲广远不感冒。

  后来,老镇长周礼让、老教师林恒昌等人上了建议书,我看到上边有一条内容是:作为一个中原名镇,连一所完整的初级中学都没有,弄得长年“高中穿靴,小学戴帽”,实在是一件“咄咄怪事”,灌河人没有文化不行!灌河人没有初中不行!下一代人不能毁在我们手里!强烈呼吁新上任的党委书记着手解决建设初中的问题,不然,党心不答应,民心不答应!谁不重视这个问题,他就将沦为对不起灌河人民的千古罪人!言辞之激烈,好像不办一所初中,我这江山都难以坐稳似的,叫人难以承受。我越发觉得不以为然,感到这几个老同志真是文革遗风,一笑就把这一建议书置于脑后。

  三月中旬的一天,镇小学的齐校长急急火火地跑来,一定要见到我。还说,这事情不越级不行了,因为学校的房子塌了。我一听,事情比较严重,就马上带几个人到学校去察看。幸亏是在夜里,一个教室的后墙倒了,没有砸着学生,看了以后,这脊背嗖嗖直冒汗。这就是所谓“戴初中帽子”的小学。齐校长反映,现在的体制是,村里负责小学的修缮建设,镇里负责初中的修缮建设。由于我这里有初中班,东关、西关两个村支部、村委会就比着不管。让我这个不伦不类的小学不小学、中学不中学的校长作难。于是,我们把两个村的支书、主任叫来,狠狠地熊了他们一通。高压之下,两个村很快行动,把房子修理好了。从此,才引起了我对办镇初级中学的高度重视。

  在老同志和###门参加的座谈会上,大家慷慨陈词,把建设镇中说成是灌河镇的头等大事。抓教育的副镇长鲁新慧激动地说,“贺书记,你总算是第一个重视教育的书记。你就是不解决问题,光开一个这样的座谈会,就叫我这个抓教育的副镇长知足了。过去,我反映学校的问题,从来都是排不上号。有时候,我要是强说上几句,领导就要批评,弄得我哭了好几场——”说着说着,又掏出手帕擦泪——副书记井春跃说,“小慧呀小慧,过去是不是挨了书记的批评后,在机关不敢吭声,回去拿姜保兴出气,夜里没有心情办事,不让保兴挨你身子?”大家哄堂大笑,女鲁镇长哭笑着说,“看看井书记的死样哩,人家说的是正事。”也就打住。

  大家谈到,抗日战争时期,卞州的大学教授们纷纷跑到了灌河这个深山区避难,一时间,山沟里群贤云集。当时地方有名的绅士、后来当了伪县长、解放后被镇压的郑再兴先生,收留了这些国宝级的知识分子,办了一所“灌河中学”,虽然没有办上几届就解放了,却培养和感染了一代人,树立了良好的学风。那一批莘莘学子,在校时候已经被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所控制,还闹过几回###,声援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毕业后,即将解放,这些人年纪尚幼,并没有为国民党政府出过力,却为共产党培养了一批干部。现在,全国到处都有原“灌河中学”的学生,像北京的大画家梵清、云南省政协的副主席康廉、范城县第一任县长、现鸭阳市政府退下来的副专员章世龙等等,这些人经常给林恒昌等老校友来信,询问老灌河中学其他校友的近况。说到这里,周礼让激奋地说,“过去国民党官员能办成的事情,现在共产党为什么不能办成?”我听了觉得好笑,这犯得着和国民党比吗?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就问几个老同志,这灌河中学在群众中影响怎样?大家纷纷表示,咱灌河的老百姓,谁人不知道灌河中学?都很怀念“灌中”啊。我说,“为了使这件事情办得有吸引力、号召力,我们不再提办镇中,只说是恢复重建‘灌河中学’行不行?”大家一致叫好,只有教办室主任田万春说,“贺书记,只怕这学校的名字在县教委通不过。”林恒昌老师说,“田主任,不要紧,香港都能一国两制嘛,我们就不能一个学校两块牌子?”我说,“这好办,我去教委交涉。”

  议来议去,我开始拍板,我说,恢复重建这个“灌河中学”,上符国策,下合民意,必须横下一条心,必办,快办。不仅要办,还要一步到位,建设得符合国家标准。现在镇里很难拿出这一笔巨款,没有钱怎么办?基本的办法是,强力组织集资,大力倡导捐资,严格使用筹资。捐资这个方法,过去从来没有搞过,是到了老同志们立功的时候了。我们成立一个捐资助学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刘镇长任副组长,几个老同志为成员。到动员大会上,我们大家以及各部门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