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安乐公主-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皇上这句话,韦氏便张罗起来。
  第一步,先把安乐公主找来,最好是先说服她。
  可是安乐公主见了母亲的第一句话便是:“母后,您给父皇说了没有?什么时候派人去突厥把武延秀接回来?”
  “说是说了,”韦氏做出一脸无奈的样子,细声解释说,“那突厥现在国力强盛,避之犹恐不及,你爸说,为这事惹怒了突厥可汗,怕会引起刀兵之祸……”
  “那我不管,我只找你们要人。”
  “唉,你也真是……”韦氏转守为攻,开导女儿说,“你何必那么死心眼?世上比武延秀更好的男人有的是,待为娘给你物色一个……”
  “不要不要……”还没等母后说完,安乐公主把头摇得拨浪鼓似地说。
  “那,你自己选,在满朝年轻官员中选,选上谁为娘都给你办到……”
  “我只要武延秀!”安乐公主以坚决的口吻说。说完,赌气就走,还故意对准母亲的脚使劲踩下去。
  “哎哟!你这个死丫头!”
  母女不欢而散。
  就在此时,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驾崩。她的子孙们和朝臣们,在她生前把她当作敌人幽闭在上阳宫里;现在死了,便一扫过去的敌意,怀着巨大的崇敬与悲痛,一个个披麻戴孝哭倒在她的灵前。成百上千的和尚尼姑道士道姑,一批接一批轮流着做法事道场,一做就是七七四十九天,悲哀的乐声白天黑夜在皇宫上空回荡。则天大圣皇后的子孙们,李姓以中宗李显为首,武姓以武三思为首,日夜轮流守灵,哭泣声不绝于耳。
  这天晚上,属李家的韦氏皇后带着安乐公主,属武家的武三思带着武崇训,同时值班守灵。他们不停地向则天大圣皇后的灵柩上香烧纸跪拜痛哭,到了子夜时分,天上飘着雪花,又冷又饥,便有太监宫女在灵柩旁的房子里摆满了酒菜,红红的架上一盆火,让他们饮酒解乏。
  韦氏皇后母女,武三思父子,四人各据一方在八仙桌边坐定,自有宫女斟上酒,在细饮慢酌中闲谈。
  这两天因为与母后赌气,安乐公主只顾埋头吃饭,也不说话。不得已在母亲的一再提示下,喊了声武三思为表叔、武崇训为表哥。喊罢继续埋头吃饭;她又不会喝酒,但架不住母亲一劝再劝.喝了两口暖暖身子。说也奇怪,酒下肚不一会儿,她便觉得身子轻飘飘,心里热辣辣起来,连刚才还看不顺眼的傻乎乎的武崇训,看起来也顺眼了,甚至觉得他还有几分英俊迷人,不由自主地便把目光在他身上脸上瞟来瞟去,见他朝自己笑,自己也朝他笑。他夹过来的菜,递过来的酒,自己也毫不害羞地吃了喝了。这时,左右看看,母后和武三思不知什么时候离了席,身边伺候的太监宫女也都不见了影,席面上只剩下她和武崇训,她觉得有点不对劲,但身子软软的,心里烫烫的,想离席却站不起来。当她见到武崇训伸过来的臂膀时,便伸手过去扶住,任他把自己揽住,抱起走进里间,放在床上。她没有力气拒绝他,也不想拒绝他,一任他厚厚的嘴唇在自己脸上脖子上狂吻,任他那沉重的身体在自己身上挤压,恰如武延秀那次一样,她感到透心透骨的欢快与愉悦……
  而当第二天一早醒来,安乐公主依稀回忆起昨晚发生的一切,但她不吵不闹不埋怨不恼恨,反倒对身边这个憨憨厚厚的男人生出无限爱意,她心里接受了他,认可了他;至于那个武延秀,已变成一个远去的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五章 美丽的陷阱(4)
这一切,当然是韦氏与武三思精心策划的。他们策划的第二步是待七七四十九天道场法事做满,把则天大圣皇后的灵柩安葬后便为这对年轻人完婚。
  然而韦氏和武三思却万万没有想刭,一场针对他们的行动也正在策划之中,而且所定的时间,也恰恰在安葬则天大圣皇后灵柩的那两天。
  中宗登基后,废周为唐,封为应天皇帝,韦氏为顺天皇后,并模仿高宗与武则天并称天皇、天后。此后又设帐听政,韦氏权力膨胀,朝野有识之士惟恐武则天故事重演,已有许多议论:及至武三思在韦氏和上官婉儿暗助下得到中宗皇上信用,不但未被贬被杀,反而准备任命他为司空时,人们再也忍耐不住了。
  这日,有位热血青年,趁张柬之八十大寿时向相府账房送上一包贺礼后扭头就走。账房先生打开布包一看,却是一捆纸钱。吓得账房先生急忙向张柬之报告:“这一定是不满张大人的仇家所为,请大人派人拿办。”
  张柬之拿过布包细看,见写有落款:定州武生郎岌,住东门迎祥客栈。张柬之立即吩咐管家:“快牵了马去东门迎洋客栈把郎先生请来,我要向他问话。”
  不一会工夫,郎岌便被接进相府,张柬之起身把他迎进后院。在后院小客厅里,郎岌再拜张柬之后说道:
  “晚辈多次求见张大人,皆被门房挡之府外,今日趁大人八旬华诞,采取这种不得已的办法只不过为了能见上大人一面,有几句事关大唐兴亡和大人安危的话要说,故而不惜冒昧冲撞,还望恕罪。”
  张柬之是个胸怀大度的人,观郎岌相貌堂堂,虽是武生,却举止文雅,言语不俗,不像是那种奸诈投机,故作危言以求发达的人。便说:
  “下官年岁虽老,但耳聪目明。先生有何见教,请放胆讲。”
  郎岌侃侃而言道:“武氏篡权,废唐为周,前后数十年。而今,则天皇帝虽已去位,但武氏势力仍在,其中尤以武三思为最,他久居高位,树大根深,为心腹之患。然今皇上对他居然很是看重;且传闻他与韦氏皇后、上官昭仪关系十分亲切,如不及早铲除,将贻害无穷;而他如一旦得势,绝不会放过‘神龙革命’赶他姑母则天皇帝下台的那批大臣。张大人您想,大唐江山和大人的安危,不是面临着致命威胁吗?”
  张柬之听罢郎岌的一番言辞恳切见地深刻的话,连连点头称道。其实,对这些他早就想到了,因而不久前中宗皇上向他谈起拟任命武三思为司空时,他认为不可,拟好的诏书也未公布。为了观察武三思的动静,张柬之又派吏部员外郎崔湜去与梁王府的官员接近,打听到什么情况及时回报。从目前看,还未发现武三思有什么异常表现……当然,这些张柬之不会对郎岌讲,他只是说:
  “郎壮士分析透辟,见解剀切,所言击中当前时局要害。只是武氏掌权多年,其势力盘根错节,布满朝廷,而武三思又是他们中的头领人物,轻易动他,恐引起朝廷不安.社会动荡。不如再观察一个时期。等时机成熟后再动手不迟……”
  郎岌听了却说:“大人作周密考虑,至为必要,但从目前情势看,宜以一鼓作气,斩草除根,否则,贻误时机,养痈遗患,悔之晚也……”
  张柬之听完摆摆手说:
  “郎壮士不必过于性急,开春后朝廷将举行武试,凭你文武功夫,定能博得名次,到时候,本官当向朝廷力荐重用……”
  见张柬之固执己见,且误会自己来拜见他的用意,怀着遗憾,告辞而去。
  张柬之做八十大寿期间,被派去武三思梁王府打探情报的吏部员外郎崔湜向张柬之送来密报说,武三思这一向规矩老实地龟缩在家中,整日读书写字,与妻妾们寻欢作乐,听说还准备上书皇上,请求批准他回并州老家务农呢。张柬之听了,便放下心来,故当中宗皇上再次向他提出任命武三思为司空时,他再也没有反对。及至不久以后忽然听说皇上要与武三思打亲家,把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为妻时,张柬之才吓了一大跳,难道崔湜这小子背叛了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