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百壮士处于孤军无援境地,环境险恶,无法继续战斗下去,只得接受停火条件。”这一段回忆不符合事实也是显而易见的,什么“不伤害、不招降、不改编为条件谈判停火;孤军无法继续战斗下去……”都是没有的事。仅仅因为口述者是一名孤军战士,所以许多报纸都当作真实的历史争相转载,误传甚广。
具体传达撤退命令的电话是30日晚九时冯圣法副师长、张柏亭参谋长两人打入仓库的,只有谢晋元一人在四行仓库三楼指挥位置接听。为了不影响军心和战斗,连在二楼指挥的杨瑞符营长也是12时才告知。有些书写成谢晋元、杨瑞符两人接电话;有的书写谢晋元、上官志标、杨瑞符三人轮流接电话,均表示要求死守仓库,态度坚决……还有些书写为听到要撤退,壮士们群情激愤,纷纷表示誓死不退,均要与仓库共存亡……这些描述与事实均不符,并非历史真实。还有的书说仓库与外界的电话联络全被切断,史摩莱特少将亲自到仓库劝谢晋元撤退;或说由史摩莱特亲自护送张柏亭进入四行仓库,传达撤退命令……也均非事实。
撤退当晚,史摩莱特非但未入仓库,连他答应“掩护撤退”的有些事情也没有兑现。有些当事人回忆说:“奉到命令退却时,英军司令史摩莱特少将不顾日军的抗议,亲自站在他警戒线上的重机枪阵地掩护我孤军通过新垃圾桥。”还有的当事人说:“于是我将和英军协定的事项告诉他(注:指谢团副),今晚午夜后开始行动,由英军压制鬼子探照灯与机关枪,探照灯击毁后迅速冲过北西藏路,由新垃圾桥进入租界,车运沪西归队。一切都照预定进行,史摩莱特将军亲自在新垃圾桥旁指挥。午夜,当日军探照灯(照耀)如同白昼时,英军由桥头碉堡中,使用小钢炮连续猛射,一举将其击毁,但其机关枪实施标定射击,孤军冲过西藏路时,仍有多人受伤……”由于上述当事人撤退当晚不在租界现场,仅依据当日下午协议时史摩莱特一口答应并信誓旦旦保证的情节,认为“一切都照预定进行”。而事实上,在日军猛烈炮火下,英军桥头碉堡在晚八时已经空无一人,所以“史摩莱特亲自指挥、重机枪、小钢炮……”都是子虚乌有的事。
要英军开火打日本人的探照灯、机枪,本不是他们的责任。但是因为没有按照“协定的事项”执行,造成撤退之初我军有较大的伤亡。谢晋元命令战士30人一组依次撤退,在冲过二十几米的西藏路时,第一组即有数人伤亡,当即下令暂停撤退,加派机枪火力及枪榴弹压制敌人炮火,并将每人带的一包包东西扔在马路中间作屏障,才使后来的伤亡减少,但已有6名战士牺牲,包括杨瑞符、杨德余在内共有16人负伤,当即送租界医院治疗(也有9人牺牲、13人负伤的说法)。有数具牺牲战士的尸体因被敌人发射的烧夷弹烧焦而无法辨认。而日军在冲向四行仓库时,被我掩护部队机枪、手榴弹消灭十五六名,死于双方火力交叉射击的中间地带,直到第二天早晨仍未能派人拖走。 。。
奉命退租界,壮士失自由(15)
忍 痛 卸 枪
八百壮士撤退从午夜以后逐级布置,在做好准备以后于凌晨一时三刻开始退出,后因受阻暂停撤退。经过边打边撤,全部进入中国银行仓库已近三时。当我军进入以后,英军便把沿西藏路的大铁门关上了,据说是为了安全。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在谢晋元的心头却有一种不祥的感觉。
只有极简短的命令,部队便按照次序一个连一个连的成纵队排列在底层大厅内,每一名战士都手持武器,几百人纹丝不动的站着,没有一点儿声息,随时准备着听候命令。
当牺牲战士的尸体和十几位伤员安排好先行送出后,万国商团马飞少校先向谢晋元作了一番礼节性的致意和问候,然后以尽量客气的语气委婉地提出要我军卸下武器,才能进入租界。马飞少校的话虽然说得简单和平静,但对谢晋元来说不啻是一声沉闷的炸雷,他愤然问道:“什么?要我们交枪?武器是军人的生命,在日本人几天几夜的重重包围中我们都没有缴枪,现在你们要我们把武器交出去,你问问这几百名战士答不答应。”马飞急忙解释说:“不是要缴八百壮士的枪,因为中日双方是交战方,租界处于中立地位,避免给日本人以口实。同时,这也是租界的规定,进入租界时把武器交给我们代为保管,经过租界到沪西离开时再归还给你们。”但是,谢晋元从一个军人的直觉判断,不论马飞说得多么好听,始终坚持武器不能交出去。双方僵持着,近四百名战士也和周围几十名英军相持着。
当我军退出四行仓库后十几分钟,日军便从西边爬入仓库二楼,见已无人就纵火破坏,大火从仓库西北角的二楼烧起,一直熊熊燃烧到天亮。东边的敌人在我军撤退完以后,还以为仓库内有部队,设在开封路口的平射炮仍然不停地猛烈轰击,并发射许多硫磺燃烧弹,将仓库外的烟纸店房屋烧毁。我军退出后,四行仓库的情况虽然发生了上述根本性变化,但大楼还在。所以,谢晋元坚决表示,租界英军坚持要我们交枪,八百壮士宁愿重新打回仓库去,与敌人拼到底。英军上下都亲眼目睹过这几百人打日本鬼子时不要命的狠劲,如今大家面对面的注视着,心里不由产生不寒而栗的感觉,所以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怕惹出事来不好收场。双方就这样对峙着,僵持了两个多小时。
冯圣法、张柏亭以电话传达了撤退命令后,先以电话,再驱车从法租界伟达饭店前往沪西88师司令部,向孙元良报告了与租界英军司令协议的有关事项及与谢晋元约定的情况。孙元良认为关于八百壮士撤退的安排措施比较得当,晚上联络和接应八百壮士撤退的工作由张柏亭负责实施,冯圣法的任务告一段落。因为冯在十天前已被任命为第58师师长,需要抓紧时间将副师长的工作进行交接,然后前往58师接替俞济时的职务(俞在8月30日升任74军军长兼58师师长,冯圣法接任后,11月20日才免去俞的58师师长职务)。
31日凌晨,张柏亭率领一部分负责联络和接待事务工作所需人员,先行赶往约定地点——与法租界接壤的漕河泾等候,准备四行孤军从垃圾桥过苏州河后经过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从该处返回部队。但是,张柏亭在漕河泾桥边的约定地点等候了许久,直到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仍不见载运孤军的卡车开来,心想一定是发生了麻烦和意外。他当即坐了小汽车赶到新垃圾桥,才看到双方当时僵持着的紧张情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奉命退租界,壮士失自由(16)
张柏亭根据当时的情况,认为租界提出要先交出武器必有其原因,故而竭力劝说谢晋元暂时忍耐,先照租界的要求做,一切等以后仍可协商解决。马飞少校等人也一再声明此系租界的规定,凡进入租界的外来武装人员均需先交出武器,由租界出具收条,代为保管,离开租界时再行发还,决非缴械,请勿误会等等。
谢晋元自黄埔军校毕业以来,参加北伐和抗战,大小战斗无数,深知武器为军人之第二生命。无论敌我力量对比相差多么悬殊,只要有勇敢不怕死的革命军人,就能以简陋的武器打赢数倍于我的敌人。而军人一旦失去武器,便变为普通的平民百姓,一切将任由别人宰割,毫无反抗的能力。所以他无论如何不愿接受英军提出的交枪要求。“八一三”抗战以来,中日军人都有退入租界的先例,但在交出武器以后,租界当局并非一视同仁,对中国军人扣枪不算还要扣人;而对日本军人则人枪都礼送出去。所以谢晋元抱有戒心,不愿交枪。
如今,张柏亭前来劝说孤军先行交出武器,按自己的想法是无论如何不能答应的。但是张柏亭受命代表孙元良师长负责处理此事,实际上是执行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作为一个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万般无奈之下只有服从,便下令部队交出武器。对于当时奉命做出的这一决定,直到几年以后,谢晋元仍然后悔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当时,几百名战士始终排列整齐,人人抱住手中的武器,一直注视着周围英军的一举一动,没有命令谁也不做任何多余的动作。直到一声令下,战士们才忍住悲痛,按照命令逐一交出了武器。英军一件件的清点计数,共有步枪260余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8挺(含高射机枪2挺),驳壳枪20支、手枪10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