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荣,亦我国民革命军人之光荣。望继续奋斗,完成抗敌使命,流最后一滴血。
  孙元良在信中表达了全军将士对八百壮士的期望心情,还转达了最高统帅部对壮士们英勇杀敌壮举的嘉慰,给孤军奋战的官兵以极大的鼓舞。冯圣法在淞沪抗战中指挥得当,88师坚守闸北,战绩显著,已于一周前(1937年10月20日)发布命令升任74军第58师师长。但为了负责指导四行仓库战斗,并未赴任,仍留住于法租界伟达饭店,与张柏亭一起专门联络和协调八百壮士与租界交涉等事项。
  上海民众在八百壮士精神感召下募款捐物,慰劳品大量输送,接济者源源不断。各抗敌后援组织于极度艰难困苦中设法运入一部分,已足供我军四百余人数日之需。我军将士在给养无忧之下,更加感激各界人士的热诚。但因慰问品实在太多,为免浪费,(也有“杜月笙派人送去光饼20万只”等不实报道的影响。)孙元良师长特致函上海地方协会杜月笙说:
  近闻上海各界人士,慰劳本军死守闸北之一团,物品甚夥,特为感激,但物品输送困难,不合需要,且堆积过多,极易腐烂。抗战为军人天职,成功成仁,原非殊途。请烦先生转达各界,毋庸捐输。如果盛意难却,最好购买救国公债或捐助现金,作全国抗敌牺牲官兵之抚恤,以免浪费而切实际也。
  四行孤军的英勇战斗也激起各界对抗日负伤官兵及英烈家属等救济工作的关心。孤军死守闸北之消息传到首都南京后,全市军民感奋异常,所有街头巷尾大小店铺及居民,无不传诵此壮烈伟大之民族英雄故事,同时对诸壮士及其家属最近生活,尤为关怀。南京正中书局同人,首先发起捐寄上海抗敌后援会450元,请转壮士家属,并请各方设法调查八百壮士的姓名籍贯,以便各地政府及民众,得代尽其瞻养家属抚育子弟之责任,并表彰其英烈,以垂不朽。各界人士纷纷响应此一义举。行政院并结合伤兵及难民救济,饬示所属切实办理,并经高级长官发起,由全体职员捐款600余元,置办棉衣。另又捐助棉被200条及救助款200元。
敌狂我无畏,国旗壮军威(19)
各 方 颂 扬
  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八百壮士的威名远播。各界人士和团体除继续捐赠物品、钱款外,还以多种形式致意慰问,各方面颂扬我军英雄行为的谈话不计其数。
  四行储蓄会的钱新之经理说:
  我军如此壮烈的行为,足以为我闸北光荣战史最后一页而格外生色,敝仓库亦为之增辉不少,即因此而毁灭仓库决无顾惜。且此次我忠勇将士之战绩,较历史上田横部下之殉难者更有价值。而区区仓库,将来得如田横岛之名垂不朽,更是万幸。我人当勒石以纪此光荣战绩,作为永久纪念也。
  上海市总工会代表80万工人表示对八百壮士的崇敬心情,并派常委周学湘、邵虚白亲往苏州河南岸,将致敬函设法送入四行仓库。原函称:
  88师谢晋元团副、杨瑞符营长并转全体八百英勇壮士钧鉴:
  溯自“八一三”抗战发动以来,我忠勇健儿在强寇猛烈炮火之下,以热血头颅,誓死奋斗,义旗所指,屡挫敌锋,光荣伟大之战绩,已引起国际间无限之同情与后方民众热烈之钦敬。乃者苦战二月半,卒因大场阵地被敌突破,不得不忍痛退出闸北。贵团全体官佐,虽处于烽火四起敌骑包围之中,犹愿洒最后一滴血,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向敌寇索取最后之代价,为我中华民族争取伟大之人格。正气磅礴,实足惊天地而泣鬼神。忠贞伟烈,尤堪黯日月而争光辉。敝会敬掬血诚,代表全沪80万工友,向贵军八百壮士致无上之敬意与深切之慰勉。临书感涕,唯祈鉴纳。上海市总工会敬启。
  青年救国服务团代表上海青年向八百壮士发出致敬函:
  你们为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竟愿洒最后一滴血,在淞沪国土上留下光荣的痕迹,千千万万的同胞将永远怀念你们永垂不朽的精神与人格,因为这正是代表了中华民族不折不挠的灵魂。今日之抗战不但是争取民族的解放,同时亦是争取民族的人格。我们相信你们现在正在为争取民族的人格而战,你们的流血,你们的头颅,都将写成新中国的历史,铺成民族解放的大道。你们是最伟大最艰苦的奠基者,千千万万的同胞,都噙着悲痛的眼泪,正挺起胸膛,迈向你们所开设的大道。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有了你们成仁取义的伟大斗士,中国决不会灭亡,中国的前途映现着光明。我们可以保证,在铁血里失去的土地,一定会在铁血里收回。谨代表上海广大的青年与同胞,向诸位致最热烈最严肃的敬礼。
  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黄埔学生都称她廖师母)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三省沦陷、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从法国回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她曾满怀爱国热情和民族义愤,写信给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送去妇女穿的褂子一件,附诗一首,要求转告黄埔学生的将领。诗曰: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于在日寇侵略面前,十几万军人不战而退的强烈不满。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英勇杀敌,半个月后张治中率领87、88师参战。何香凝于1月28日夜即电邀有关人员,定在次日商量支援办法,做了大量支持抗战的工作。1月30日,她与孙夫人宋庆龄前往真如、吴淞慰劳十九路军。在她们的号召之下,一天之内即筹设了几十个伤兵医院,她们与杨杏佛在交通大学建立的“国民伤兵医院”就有床位200多张。许多知名人士的夫人都纷纷捐款建医院。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章太炎先生,著书讲学,弘扬民族文化。其夫人汤国黎女士也倾其所有,开设“第十九伤兵医院”,尽力救治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伤员。由王屏南将军率领的市民义勇军大队还直接参战,击退吴淞及宝山一带企图登陆的日军。何香凝在慰问第五军将士时,赋诗一首: txt小说上传分享
敌狂我无畏,国旗壮军威(20)
赠前敌将士
  倭奴侵略,野心未死,既据我东北三省,复占我申江大地。叹我大好河山,今非昔比。焚毁我多少城市,惨杀我多少同胞,*我多少妇女?耻,尔等是血性军人,怎咽得下这口气?
  她并为88师抗日纪念旗题词:“国破山河在,光荣血永存。”以鼓励将士们英勇杀敌。
  四行孤军八百壮士英勇战斗的消息在各大报纸刊登后,何香凝老人多年来郁闷在胸中对日寇的仇恨得到抒发,为谢晋元和八百壮士的豪迈气概感动得流泪,她不顾自己年已六旬又体弱多病,从法租界霞飞路寓所的病床上起来,亲自赶到苏州河南岸新垃圾桥头,看望英勇的八百壮士。并于当天写了热情洋溢的信,表达了师母对学生的激励之情。她在信中写道:
  谢团长并转亲爱的八百勇士们:
  我在报上看见你们英勇豪壮的气概,使我感动得流泪。但是,等我跑到桥边,却又不能通过,只有静穆地向对岸注视,遥寄我满腔虔敬亲爱之忱。你们每一个人,都已充满了孙总理和廖党代表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不论是成功或成仁,都可以俯仰无愧了。殉国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伟大;前线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英勇;全国同胞,将因为你们而愈加团结;国际人士,也将因为你们而愈能主张正义了。
  我已设法送给你们些救伤品和食品,聊表心意。盼望你们奋战苦斗,牺牲到底。专此敬致
  抗战敬礼!
  香凝十月二十九日
  廖师母的信和慰问品转送到仓库,给谢晋元和八百壮士以极大的鼓舞,表达了革命前辈对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不怕牺牲,英勇抗日行为的敬爱之情。“九一八”事变以来,廖师母多次表达她对一些决策者和将领“不抵抗”日本侵略,以致多少城市被焚毁、同胞被惨杀、妇女被*的愤恨心情。而八百壮士的精神与那些她称为“耻辱”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不论是成功还是成仁,八百壮士的精神都将鼓舞前线的将士更英勇的杀敌,促使全国同胞在抗日旗帜下更加团结。
  “孙(中山)总理和廖(仲恺)党代表”的革命思想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黄埔早期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谢晋元正是在他们“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教育下,才能在北伐和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