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上,留给他们亲人的只有一小布袋或一小木盒肮脏的骨灰。
战局的发展瞬息万变,为了打破僵持状态,双方都交替着不断增加兵力。至十月份,交战双方已共有一百多万军人投入战场,从海陆空多方面展开立体作战。整个战线从这个号称“十里洋场”、“东方巴黎”的都市中心区逐步延伸到市郊的广阔地带。战斗的激烈程度也前所未有,我国军队来自全国各省区,部队之间的武器装备参差不齐,但同敌军的先进装备相比却全都处于明显的劣势。而作为我国实行全面抗战以后的第一个大规模决战,全军官兵郁积胸中多年的对鬼子的仇恨炽烈地迸发出来,每一个人都勇往直前地争着与敌人拼死搏杀。每一个战略要点,都要经过几次、十几次的反复争夺,常常是成营成连的战士在与敌人的肉搏中全部拼死在战场上。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来形容这场战役的惨烈,可以说一点都不过分。
在敌军每天数十架飞机滥炸和百门大炮的猛烈轰击下,我大场守军经过与日军反复拼杀,全部壮烈地牺牲在阵地上。10月26日,战略要点大场失守。敌人沿着公路往西直插南翔、嘉定,妄图截断市中心区我军的退路。在严峻的形势下,我50余万大军按照命令主动撤退,一夜之间,从容不迫地逐次进入上海西部郊区及苏州河南岸的既设阵地。过去七十多天轰轰烈烈、炮火连天的战场,一下子像空无一人那样,在清晨的秋风中更显得出奇的冷清和寂静。
“八一三”淞沪抗战最先打响第一枪的闸北地区,因为京沪、沪杭甬两条铁路交汇于此,这个三角地带是上海与江浙间的交通枢纽。另外,1876年建成营运的我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也于此处为起点,它又成为连接陆路与吴淞口水运的中转运输站。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役开始,我军即以此为防御阵地的核心,一直由我第88师的精锐部队守卫。如今,在我军刚撤退以后不久,用碉堡、沙袋和铁丝网组成的两道街垒依然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并以宝山路、西宝兴路、虬江路为中心,蜿蜒曲折地向南北两边伸展。一些炸坏而丢弃的枪支、水壶及破旧的衣物散乱在地上。阵地前不远处,两天前被我军炸毁的一辆日军装甲车,还黯然地瘫在一幢破楼的旁边。
75天激烈的战斗,日军依仗着飞机、大炮,天天狂轰滥炸,使闸北地区已经很少有称得上完整的屋宇,到处看到的都是断垣残壁、成堆的瓦砾。原来的居民,为躲避战火,战争开始时就纷纷扶老携幼逃往租界或乡下,真可谓是十室九空。虽然普善山庄等慈善公墓每天都派人收集和埋葬战死者及平民的尸骨,但仍有一些来不及处理的尸体,被野狗撕咬着,在空荡的街巷和废墟间四处拖曳,更增加了此时景象的凄凉。
冯英子:著名老报人,原《新民晚报》副总编辑。“八一三”淞沪会战亲历者。(2)
25日起,战局逆转已成定局,闸北我军仍然镇定地抵抗到26日天黑以后。担任掩护的524团则一直战斗到晚十时后,才有序地撤退。逐渐稀疏的枪声,使凶残的日军更为嚣张和疯狂。但他们在我军数十天沉重打击后所产生的对黑夜的恐惧,令士兵不敢贸然追击,只能以大炮不停地射击。晚上十一点以后,更是大量发射烧夷弹,四处纵火。当晚造成闸北地区先后共有13处燃起了熊熊烈火,整个闸北几乎都浸淫在漫天火海之中。如此大面积的狂火,为上海历史上前所未见,中国民众仅剩的一些财产,都被付之一炬。闸北救火会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出入火场,灭火救人,但直到27日凌晨仍有数处余火和烟雾在冉冉地升腾。
27日拂晓,日军大部队才敢往前推进。他们以小队尖兵为前导,从北四川路底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附近出发,经过八字桥、宝山路进入原来由我军把守的北火车站周围的阵地。虽然未见到丝毫的抵抗,但仍显得十分谨慎,小心翼翼地逐次搜索向前。七时许,北火车站两路局大楼以及附近的一幢幢房屋陆续被敌人占领。
控制北站以后,敌兵分成两路,分别向西和向南搜索。往南搜索的部队又分成几路,四散前进。其中一支小队一边以机枪、步枪扫射,对可疑的房屋则先投掷手榴弹,沿着马路缓慢地往南推进。八时许,当搜索到蒙古路附近时,突然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起,从马路两边房屋的墙角射出了如雨般的子弹,打得日军一下子全趴伏在地上。还没有等他们惊魂稍定,前方蒙古路旱桥上一挺轻机枪又发出了令人心悸的咯咯声,居高临下的点射,把趴在地上的日本兵吓得赶忙逃到旁边寻找断墙作掩蔽。突然受到打击,以及对方情况不明,使日军不敢贸然行动,立即稍作后退,只是远远的以猛烈的机枪、步枪进行扫射。而此前,敌军在我军初次打击时,已有数人受伤。战斗过程中,北站及周围的许多敌占大楼,先后插上了太阳旗。十时后,我军阻击部队按照命令,逐步后撤,其他方向的警戒小组,也依次收缩。等我军撤退后,日军搜索小队才远远的跟着,见我军退入苏州河边一幢高楼,便召集其他部队,以机枪一阵猛扫,并以迫击炮轰击。见我军还击稀疏,又从西北两面放火,企图将高楼两边的民房烧毁。
经过在四处缓慢的搜索行动后,日军确认已经将上海市区逐步占领。闸北地区只有紧靠公共租界、位于苏州河北岸的这幢叫做“四行仓库”的高大建筑物内还有一些中国军队把守。他们对仓库内的情况还不清楚,但预计很容易就能解决。为此,继续调动和召集部队,在仓库外围大楼及街上构筑工事,架机枪、设炮位,把仓库封锁得严严实实。
当一切准备妥当以后,下午一时许,敌军先以小股部队发起对四行仓库的进攻,以后逐步增加为数十人,以至数百人,但在我军战士的英勇打击下,日军伤亡累累,遭到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命运。在以后的四日四夜的战斗里,坚守四行仓库的我军“八百壮士”在父亲谢晋元团副率领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勇感人的杀敌壮举,给苏州河南岸观战的中国民众以极大的鼓舞。其间,得到上海民众支援的我军,又于仓库楼顶升起了庄严的国旗,压倒周围的太阳旗,在蓝天下迎风飘扬,给上海民众以极大的精神鼓励,使上海沉闷、压抑的空气一下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上海民心振奋,抗敌热情无比高涨。八百壮士成为鼓舞人民,团结抗战的光辉榜样。
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八百壮士浴血奋战记引子 四行孤军八百壮士的奋斗是一幕惊天地、泣鬼神、永垂史册的伟迹,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光辉顶点。中国军队二个半月的浴血抵抗,已经出现了成千上万甘洒热血、英勇杀敌的将士,他们的光辉业迹,将永垂青史。而在战役后期,大军忍痛撤退之时,出现了八百壮士的抗战壮举,使战役中牺牲的将士更显伟大,使“八一三”淞沪抗战更显其光辉,使这次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更显其重要性和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
日寇侵淞沪,我军勇迎敌(1)
“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侵占我华北。同时在各地不断挑衅,侵华步伐骤然加快。为了攻占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威胁首都南京,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便不断挑起事端,千方百计制造侵略的借口。
当日军在上海频繁调动并动员和武装侨民,制造紧张气氛的时候,7月24日,驻沪日本海军宣称有一名叫宫崎贞夫的水兵被绑架而失踪了。于是,日海军陆战队于当晚大批出动,控制各处交通要点,设卡进行盘查,上海局势突趋紧张。虹口、闸北和沪东杨树浦的中国民众吓得纷纷搬家避难。三天以后,失踪的日本水兵宫崎贞夫却在镇江市出现。他在该市乘船时,自己跳入江中,企图自杀,而被船夫救起。28日,江苏省政府派人将他送到南京,交我外交部转交日本驻南京大使馆。宫崎在他签名的自供状上写道:“7月24日晚上,我在北四川路的一家娼寮里面,被另一名士兵看见,因为这家娼寮并未经过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指定,所以日本水兵不能前往。我因这是触犯军纪的行为,所以弃职潜逃。”至此,日本人图谋挑衅的行为终于被揭穿。而实际情况是否如此简单,还是日军授意,制造事端,以图嫁祸我方,挑起冲突?事实真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日 军 挑 衅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上海局势日益紧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