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鸦片战争-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包围的外国人共二百七十五人。他们以义律为中心,举行了紧急会议。在这个会上,颠地缩在一边。他觉得这个乱子是因为他而引起的,垂头丧气。
  詹姆斯?马地臣旧译“孖地信”。拍着颠地的肩膀,安慰说:“也不全都是因为你。要逮捕你,不过是把你当作代表。对他们来说,逮捕我也可以。”面临困境时,友谊往往会加深。
  马地臣勾结查顿,正在经营“查顿马地臣商会”。从鸦片存货的数量来说,马地臣远远超过颠地。
  “马地臣先生,我想听听您的高见。”义律首先征求马地臣的意见。
  詹姆斯?马地臣当时四十三岁,苏格兰人,爱丁堡大学毕业后,进入加尔各答的马金特休商会,后来成了在广州开创鸦片贸易的曼益商会的大股东。一八三二年联合查顿,开办了庞大的鸦片公司。在居留广州的外国人当中,他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智囊人物。过去在澳门无法进行大宗的鸦片交易时,就是这位马地臣想出了把鸦片趸船开到伶仃洋上的办法。最初把鸦片运到南澳和福建省沿海地区,也是他的创举。义律是想借助于这位马地臣的“智慧”。
  提起鸦片商人,人们想象一定是面目凶恶的人。其实马地臣的外表是个完美无缺的绅士。他用一种与会场的紧张气氛不相称的、冷静而稳重的声音说道:“同外界断绝了联系,那就毫无办法了。先决条件是和往常一样,进行收买工作,同外界取得联系。”
  “请问怎么联系呢?”义律问道。接着又补充了一句,“现在是被包围得水泄不通呀!”
  “首先得有人出去。”
  “怎么出去?”
  “强行出去是不可能的。可以考虑合法地出去嘛。”马地臣这么说,仍然是那样沉着冷静。
  “合法地?”
  “我们研究研究前些日子钦差大臣关于逮捕颠地先生的命令。”马地臣掏出这道命令书的抄本,说,“这是从伍绍荣先生那儿拿来的。关于要逮捕颠地先生的原因,写着这样的事:‘闻得美利坚国夷人多愿缴烟,被港脚夷人颠地阻挠。’您看,钦差大臣对美国人好像还有点好感哩。”
  “那么?”义律焦急地催促马地臣说下去。
  “中国在兵法上有一条法则,叫以夷制夷。对待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分裂我们的战术。总之,我感到钦差大臣有施展这种战术的可能性。说不定他希望我们分裂,而把与鸦片无关的美国人放出去。比如说,放出像欧立福特这样的人。”
  “有道理。让美国人出去,取得联系,是这样吗?”
  “当前恐怕只有这个办法。明天就请欧立福特先生去恳求,怎么样?”
  “当然可以。”欧立福特商会的头头这么回答说。但他好像没有多大信心,又说:“不知道起不起作用。”
  “尽量去做吧。”马地臣说,“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 想看书来

包围(7)
“采取了措施?”义律追问。
  “嗯。在撤退出去的中国人当中,我已经托了一个最能说会道的人,要他去告密,尽量夸大商馆内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和。”
  5
  改名为林九思的原丝绸商人久四郎,也从十三行街的夷馆里撤了出来。根据钦差大臣的命令,夷馆内的所有中国人都必须退出来。原名叫久四郎的林九思,伪装是澳门出生的中国人,当然要退出夷馆。
  他在夷馆里当印刷工人。当时广州有两种像简报性质的英文报纸,一个叫《广东报》,一个叫《广州纪要》。另外还发行号称是季刊、内容充实的《中国丛报》,其主编是裨治文,正式的撰稿人有欧兹拉夫等人。这个《中国丛报》,林则徐曾让幕客加以翻译;魏源曾作为《海国图志》的附录出版,于幕府末期传到日本,题名改为《澳门月报》。本来是经常缺期的季刊杂志,却变成了“月报”,实在有点儿奇怪;而且发行所也不在澳门,而是在广州的夷馆内,译成这样的题名,实在叫人难以信服。这些都不说了。除了这些英文的报刊外,还要印刷基督教传教用的文件,当然需要像久四郎那样的掌握汉、英两种文字的懂印刷技术的人。
  在从夷馆退出来的买办、仆人和勤杂工当中,有相当多的人跟久四郎一样,在广州没有栖身的地方。因此,伍绍荣为这些人开放了太平门外自家的仓库,让他们在那儿住宿。
  广州的三月湿气很大,整天浓雾弥漫。不过,气候相当暖和,在这个临时住处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觉。在这个作为临时宿舍的仓库里,先烧了一阵子炭火。这并不是为了取暖,而是为了驱除湿气。
  第二天早晨,久四郎溜溜达达地进了城。马地臣委托他去找总督府的一个官吏。让他说他要报告夷人的动向。
  马地臣果然有眼光,久四郎确实是口若悬河。他说夷馆内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几乎要互相扭打起来。
  久四郎的这一情报立即传到钦差大臣的耳朵里,林则徐下令:“把此人叫来!”
  久四郎被叫来之后,毕恭毕敬地在钦差大臣的面前装出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其实他心里一点也不害怕。早在日本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二掌柜。经历了海上漂流后艰苦的异乡生活,他对自己的才干更增强了信心。在陌生的土地上,语言不通,无亲无故,而他却能在这样的境遇中,一个接一个地找到可以投靠的人,连上帝也拉过来为自己帮忙。他再一次确认了自己是个多么聪明的人。
  在久四郎的眼里,连清国的钦差大臣也是应当为他的舌头所左右的人。不过,在这样的时候,他必须毕恭毕敬。他非常懂得获得他人好感的办法。
  林则徐问清了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和之后,又打听夷馆里的粮食情况。
  “夷人吃的东西,跟我们有些不同。蔬菜、鱼虾之类要在当地购买,能够储藏的东西已经带进去了很多。”久四郎回答说。
  “水怎么样?”林则徐问道。
  “是。水好像不多。不过,走了几百名买办、仆役,他们的那一份留了下来。听说好像规定了每人一天要分多少水。”
  “夷人们对包围的前景说了些什么?”
  “是。义律说最多一个月。还说军舰最近就要从印度开来。”
  久四郎是要煽动林则徐,意思就是说:“一定要快,要拉拢美国人,在军舰从印度开来之前把问题了结。”他以为这是一种咒术,只要他这么一说,对方就一定会随着他的意思转。 txt小说上传分享

包围(8)
连维材听到夷馆的雇员林九思向林则徐报告夷情的消息,立即找温章问道:“你知道夷馆的林九思吗?”
  “知道,在澳门的时候就知道。他是在海上漂流过的日本人。”
  “哦,是日本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简单地说,是个头脑机灵、溜须拍马的人。”
  “是个浅薄的人吗?”
  “不,是个相当慎重的人,可以说是谋士类型的人。”温章虽有优柔寡断的缺点,但他看人还是很敏锐的。
  连维材赶忙去见林则徐。他到达越华书院的时候,林则徐正接到公行通过海关监督呈递上来的一份美国商人的请求书。请求书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向来与鸦片毫无关系,而且保证今后也不贩卖鸦片,恳求重开贸易。呈递人是欧立福特商会的查理?金谷。请求书的末尾为自己辩解说:这个保证之所以在限期之后提出,是因为想等待与其他的商人一起提出。
  林则徐绝不是受了久四郎的舌头的左右。在这次赴任之前,他尽一切力量研究了外国的情况。他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基本跟魏源一致。他们所获得的资料的来源也大体一样。
  魏源根据历史的事实,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英美两国的矛盾说:
  过去佛兰西开垦弥利坚之东北地,置城邑,设市埠,英夷突攻夺之。佛夷与英夷在此成为深仇。及后,英夷横征暴敛,弥利坚十三部起义驱逐之时,曾求援于佛兰西。
  林则徐的脑子里早就有过什么时候要利用这种矛盾的想法。久四郎的供述只不过成为旁证林则徐有关外国情况的一个事例。
  “把美国人从夷馆里解放出来,暂时让他们住到别的地方去,英夷可能会感到更加孤立。”林则徐看了金谷的请求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恰好这时连维材来访,林则徐向他透露了这样的想法。
  “不行!不能批准!”连维材几乎要抓住林则徐的袖子,表示坚决反对。
  “为什么不行?对方有矛盾可利用,那就要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