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性耿直又仗义执言的于凤至了解“团长杀妻案”的来龙去脉后,凤眉倒竖,愤怒至极,斥责张灵甫刻薄寡义,手段残忍,竟然蔑视军纪国法到如此程度,实在令人发指。她要求张学良务必对张灵甫严加惩办。
  张学良双手一摊,苦笑着摇摇头,说:“中央军的事,我鞭长莫及啊!”
  于凤至说:“那好,我就把信转到宋美龄那里去,请她伸张正义,维护我们妇女的合法权益。”蒋介石和张学良是结拜兄弟,于凤至和宋美龄以姊妹相称。
  作为一个女人,宋美龄也对吴海兰的冤死表示同情,她向蒋介石禀报了此事。蒋介石一听,大为恼怒,立即下令给胡宗南,令其将张灵甫撤职查办,押来南京。
  没有人押送,张灵甫一个人匆匆上路去南京受罚。当时没有直达火车,张灵甫风尘仆仆地辗转途经洛阳、郑州、徐州,很快把盘缠花光了。正当他愁眉苦脸时,心头突生一计,大叫一声:“天无绝人之路!”他向一家旅馆老板借了点钱,买来纸砚笔墨,赶写了十几张条幅,挂到街头叫卖。用卖字换来的钱当路费,他终于到达了南京。
  张灵甫向蒋介石上书,要求当面说清“杀妻”缘由。
  蒋介石心里有气,何况一个小小上校团长,哪里放在他眼里,于是下了口谕:将张灵甫关入“模范监狱”,判处10年徒刑。
  蒋介石虽然独裁专制,但表面上也讲法制。仅凭老蒋一道口谕,不经法院判决,就要他坐牢10年,监狱也感到为难,权衡的结果是,将张灵甫不予收监,让他住进了监狱的招待所。
  张灵甫原准备锒铛入狱,没想到会受此优待。他老老实实住了下来,从不找监狱当局的麻烦,也不惹是生非,整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字。昔日的黄埔校友在南京当官的不少,纷纷前来探望,或赠物,或赠钱,张灵甫就以书法回赠。时间长了,向他索取书法的人越来越多,润笔之资也颇为丰厚。一时间,张灵甫书写的招牌、店名在南京街头多处可见。一桩轰动古城西安的“杀妻案”,使张灵甫得以在“模范监狱”这个特殊的地方修身养性,他暴躁的脾气从此也有所收敛。
张灵甫:名将与他的绝色佳人(3)
改名后的张灵甫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下了道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个性倔强的张灵甫原先想返回胡宗南的第一军。但他转而一想,自己杀妻、坐牢,面子上实在太不光彩,如果回老部队,这张脸往哪里搁呀?!
  胡宗南当第一师师长时,麾下有个营长名叫王耀武,王耀武是张灵甫当连长时的顶头上司。一天,时任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在晋见蒋介石时,说到了张灵甫。他提出:“张灵甫这个人,打仗很有本事,现在抗战需要干部,政府又下令释放所有服刑官兵,就让他到五十一师来吧!”
  蒋介石点头应允,并交代说:“此人脾气暴躁,但是个有用之材,你要好好管教他。玉不琢,不成器,要他改过自强,重新做人。”
  张灵甫来到王耀武的部队,十分感谢他的知遇之恩。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把名字“张宗灵”改为“张灵甫”。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一直在王耀武的麾下南征北战,打了不少硬仗、恶仗和胜仗。
  1937年8月,王耀武率五十一师开抵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张灵甫很快到一五三旅三○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了全团官兵的拥戴。
  日军的武器装备远远优于中国军队。一天,在嘉定作战时,日军蜂拥而来。张灵甫打红了眼,甩掉上身的军装,捋起袖子从壕沟里跳起来,抱着机枪大吼一声:“兄弟们,冲啊!”身先士卒带着100多名敢死队员迎面冲了上去,打得日寇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接着,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毙伤日军800多人。
  1938年秋,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军进行反击。
  在讨论作战方案时,有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灵甫拍案而起,说:“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了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以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旅长和各团长听后都拍手称好。
  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深山峡谷,翻越悬崖峭壁,配合正面部队进攻,很快夺取了张古山。
  日军不甘心失败,出动飞机狂轰滥炸,又用重炮轰击,几乎将张古山炸成一片焦土。张灵甫率全团官兵与兄弟团队一起,与日寇进行鏖战,阵地常常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拉锯战打了五天五夜。他总是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身上中了日寇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不下火线。
  得知德安大捷的消息后,剧作家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委派,到七十四军采访张灵甫等人,写了长篇通讯刊登在《中央日报》上。他还编写了一部话剧,取名《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闻名遐迩。
  德安战役后,张灵甫很快被提升为副旅长、旅长。旅下辖团,旅长实为师长。他还先后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
  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右腿负伤,中了七块弹片,匆匆包扎伤口后,他又挥着手枪组织部队作战。不久之后,他参加上高会战,腿部再次被炸断。蒋介石闻讯,派飞机把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
  因为伤势过重,克雷斯特尔耸了耸肩膀,双手一摊,表示无力回天。张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来高一脚低一脚,被人们称为“跛腿将军”。
  1944年下半年,张灵甫被选调到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按国民党军有关部门的规定,少将进陆军大学深造,只能进乙级班。张灵甫是少将副军长,有关部门将他的名字列入乙级班,呈报蒋介石。
  蒋介石仔细地审阅名单后,指示说:“张灵甫是个将才,七十四军军长将来可能是他,让他进甲级班吧!”
  蒋介石一言九鼎,张灵甫于是成了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班中独一无二的少将副军长级学员,这使同班中的所有中将军长级学员大为妒忌,对他侧目而视。张灵甫掩饰不住心中的得意,走起路来昂首挺胸,那条伤腿似乎也跛得不那么厉害了。他私下里对朋友说:“知我者,蒋校长也!此生肝脑涂地,也难以回报一二。”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张灵甫:名将与他的绝色佳人(4)
一次又一次的特殊照顾,使张灵甫对蒋介石自然更加感激涕零、死心塌地。
  在抗日战争期间,张灵甫结了第三次婚。
  第三任妻子高艳玉,家住古城西安,据说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是清朝状元。这桩婚事的介绍人是张灵甫中学时代的老师韩兆鹗。一个是高级军官,一个是大家闺秀,门当户对,人们都说是非常般配的一对。有了前两次婚姻失败、家庭破裂的沉痛教训,张灵甫这次下决心要好好对待妻子。那期间他的部队辗转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他不可能经常回西安与妻子团聚。但即使这样,他在戎马倥偬中一有机会便请假回家。高艳玉为他生下了两男一女。
  可是,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张灵甫与高艳玉的婚姻没过多久又走到了尽头。两男一女先后夭折,两人也于抗战胜利前宣告离异。张灵甫又一次成了单身汉。
  向少女展开爱情攻势
  在官场上,张灵甫依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他统率的七十四军总共有五万余人,他在全军八面威风。可是一回到家,却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形只影单。他感到寂寞难耐,对“家”的渴望达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灵甫在长沙驻扎。一天,他听部下张处长说起:长沙福湘女校有位“校花”芳名王玉龄,出身书香世家,人长得非常漂亮,简直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貌若天仙,谁见了都要喜欢。
  一场精心安排的“相亲”结束后,张灵甫看中了王玉龄。
  第二天,张灵甫即以军人的快速作风向王玉龄发动了强大的“爱情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