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贿的证据自然是汪文言的那份所谓口供,在这份无耻的文书中,杨涟被认定受贿两万两,左光斗等人也人人有份。
  审讯开始了,作为最主要的对象,杨涟被首先提审。
  许显纯拿出了那份伪造的证词,问:
  “熊廷弼是如何行贿的?”
  杨涟答:
  “辽阳失陷前,我就曾上书弹劾此人,他战败后,我怎会帮他出狱?文书尚在可以对质。”
  许显纯无语。
  很明显,许锦衣卫背地耍阴招有水平,当面胡扯还差点,既然无法在沉默中发言,只能在沉默中变态:
  “用刑!”
  下面是杨涟的反应:
  “用什么刑?有死而已!”
  许显纯想让他死,但他必须找到死的理由。
  拷打如期进行,拷打规律是每五天一次,打到不能打为止,杨涟的下颌脱落,牙齿打掉,却依旧无一字供词。
  于是许显纯用上了钢刷,几次下来,杨涟体无完肤,史料有云:“皮肉碎裂如丝”。
  然“骂不绝口”,死不低头。
  在一次严酷的拷打后,杨涟回到监房,写下了《告岳武穆疏》。
  在这封文书中,杨涟没有无助的报怨,也没有愤怒的咒骂,他说:
  “此行定知不测,自受已是甘心。”
  他说:
  “涟一身一家其何足道,而国家大体大势所伤实多。”
  昏暗的牢房中,惨无人道的迫害,无法形容的痛苦,死亡边缘的挣扎,却没有仇恨,没有愤懑。
  只有坦然,从容,以天下为己任。
  在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后,许显纯终于认识到,要让这个人低头认罪,是绝不可能的。
  栽赃不管用的时候,暗杀就上场了。
  魏忠贤很清楚,杨涟是极为可怕的对手,是绝对不能放走的。无论如何,必须将他杀死,且不可走漏风声。
  许显纯接到了指令,他信心十足地表示,杨涟将死在他的监狱里,悄无声息,他的冤屈和酷刑将永无人知晓。
  事实确实如此,朝廷内外只知道杨涟有经济问题,被弄进去了,所谓拷打、折磨,闻所未闻。
  对于这一点,杨涟自己也很清楚,他可以死,但不想死得不明不白。
  所以,在暗无天日的监房中,杨涟用被打得几近残废的手,颤抖地写下了两千字的绝笔遗书。在遗书中,他写下了事情的真相,以及自己坎坷的一生。
  遗书写完了,却没用,因为送不出去。
  为保证杨涟死得不清不楚,许显纯加派人手,经常检查杨涟的牢房,如无意外,这封绝笔最终会落入许显纯手中,成为灶台的燃料。
  于是,杨涟将这封绝笔交给了同批入狱的东林党人顾大章。
  顾大章接受了,但他也没办法,因为他是东林重犯,如果杨涟被杀,他必难逃一死。且此封绝笔太过重要,如若窝藏必是重犯,推来推去,谁都不敢收。
  更麻烦的是,看守查狱的时候,发现了这封绝笔,顾大章已别无选择。
  他面对监狱的看守,坦然告诉他所有的一切,然后从容等待结局。
  短暂的沉寂后,他看见那位看守面无表情地收起绝笔,平静地告诉他:这封绝笔,绝不会落到魏忠贤的手中。
  这封绝笔开始被藏在牢中关帝像的后面,此后被埋在牢房的的墙角下,杨涟被杀后,那位看守将其取出,并最终公告于天下。
  无论何时何地,正义终究是存在的。
  天启五年(1625)七月,许显纯开始了谋杀。
  不能留下证据,所以不能刀砍,不能剑刺,不能有明显的皮外伤。
  于是许显纯用铜锤砸杨涟的胸膛,几乎砸断了他的所有肋骨。
  然而杨涟没有死。
  他随即用上了监狱里最著名的杀人技巧——布袋压身。
  所谓布袋压身,是监狱里杀人的不二法门,专门用来处理那些不好杀,却又不能不杀的犯人。具体操作程序是:找到一只布袋,里面装满土,晚上趁犯人睡觉时压在他身上。按照清代桐城派著名学者方苞的说法(当年曾经蹲过黑牢),基本上是晚上压住,天亮就死,品质有保障。
  然而杨涟还是没死,每晚在他身上压布袋,就当是盖被子,白天拍土又站起来。
  口供问不出来倒也罢了,居然连人都干不掉,许显纯快疯了。
  于是这个疯狂的人,使用了丧心病狂的手段。
  他派人把铁钉钉入了杨涟的耳朵。
  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铁钉入耳的杨涟依然没有死,但例外不会再发生了,毫无人性的折磨、耳内的铁钉已经重创了杨涟,他的神智开始模糊。
  杨涟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于是他咬破手指,对这个世界,写下了最后的血书。
  此时的杨涟已处于濒死状态,他没有力气将血书交给顾大章,在那个寂静无声的黑夜里,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他拖着伤残的身体,用颤抖的双手,将血书藏在了枕头里。
  结束吧,杨涟微笑着,等待着最后的结局。
  许显纯来了,用人间的言语来形容他的卑劣与无耻,已经力不从心了。
  看着眼前这个有着顽强信念,和坚韧生命力的人,许显纯真的害怕了,敲碎他全身的肋骨,他没有死,用土袋压,他没有死,用钉子钉进耳朵,也没有死。
  无比恐惧的许显纯决定,使用最后,也是最残忍的一招。
  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四日夜。
  许显纯把一根大铁钉,钉入了杨涟的头顶。
  这一次,奇迹没有再次出现,杨涟当场死亡,年五十四。
  伟大的殉道者,就此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杨涟希望,他的血书能够在他死后清理遗物时,被亲属发现。
  然而这注定是个破灭的梦想,因为这一点,魏忠贤也想到了。
  为消灭证据,他下令对杨涟的所有遗物进行仔细检查,绝不能遗漏。
  很明显,杨涟藏得不好,在检查中,一位看守轻易地发现了这封血书。
  他十分高兴,打算把血书拿去请赏。
  但当他看完这封血迹斑斑的遗言后,便改变了主意。
  他藏起了血书,把它带回了家,他的妻子知道后,非常恐慌,让他交出去。
  牢头并不理会,只是紧握着那份血书,一边痛哭,一边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我要留着它,将来,它会赎清我的罪过。”
  三年后,当真相大白时,他拿出了这份血书,并昭示天下。
  如下:
  〖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不知道死后何人知晓,不知道能否平反,也不知道这份血书能否被人看见。
  毫无指望,只有彻底的孤独和无助。
  这就是阴森恐怖的牢房里,肋骨尽碎的杨涟,在最为绝望的时刻,写下的文字,每一个字,都闪烁着希望和光芒。
  拷打、折磨,毫无人性的酷刑,制服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征服他的意志。无论何时,他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那个他写在绝笔中的信念,那个崇高、光辉、唯一的信念: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
  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
  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有人曾质问我,遍读史书如你,所见皆为帝王将相之家谱,有何意义?
  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
  我答: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
  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第十七章 殉道
  【老师】
  左光斗只比杨涟多活了一天。
  身为都察院高级长官,左光斗也是许显纯拷打的重点对象,杨涟挨过的酷刑,左光斗一样都没少。
  而他的态度,也和杨涟一样,绝不退让,绝不屈服。
  虽然被打得随时可能断气,左光斗却毫不在乎,死不低头。
  他不在乎,有人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