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马人征服了迦太基和埃及之后,整个地中海海域就没有别的国家的船队了,但是帝国境内,海盗活动依然很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罗马人自己对海盗的纵容所致,因为他们可以为罗马人提供源不绝的奴隶。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他们敌视着罗马公民的一切。在海盗集团中,只有少数的人因为寻求刺激和冒险而加入其中,更多的则是出于生存环境所迫。“盗匪也是时代苦难的受害者,如过度的压榨、战争、社会秩序的崩塌等。”英国人汤姆·霍兰在《卢比孔河——罗马共和国的胜利与悲剧》中如此写道。
公元前75年,当时25岁的罗马贵族恺撒在爱琴海上被利西亚海盗绑架,关押在多德卡尼斯岛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恺撒仍然保持着他的高傲。开始海盗索要20塔兰特(罗马重量单位)的金子,而恺撒声称至少双倍的赎金才配得起他的身价。海盗得到这50塔兰特的黄金,放了恺撒。他们很快就后悔了,有仇必报的恺撒回到罗马后就立刻率领一支舰队端了海盗的老巢。
海盗活动日益猖獗,罗马帝国终于忍无可忍。公元前67年,庞培统帅由12万人,4000名骑兵和270艘战船组成的大军完成了对地中海海盗的彻底扫荡。据史料记载,在精锐的罗马军团面前,海盗几无抵抗之力,1300艘海盗船被毁,400多艘被俘,10000多名海盗在战斗中命丧黄泉,还有20000多人做了罗马军团的俘虏。
地中海平静了。海盗们蛰伏起来,等待着属于他们的时代的来临,等待着还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森林里追逐着野鹿的维京人的觉醒。
改变欧洲的历史
公元793年6月8日黄昏,英格兰诺森伯兰郡的林第斯法恩修道院里灯火通明,修道士们正坐在大厅里为世间受苦的众生默诵祈祷。
此刻,修道院外不远的海岸边上,几艘舷身低矮的海船静静停靠过来,这些船的船首雕刻着花纹,似乎是某种兽类。船队刚一靠岸,只见一队健壮高大,手持利刃的家伙从船舷上纵然跃下,又迅即消失在夜色之中。
皎洁的月光洒在战斧和短刀上,发出阴森森的寒光。这群人悄悄靠近了修道院,其中一个人抬头仰望天空(估计是在对时),随即环顾周围,用力挥手。顿时,人群像决堤的潮水一下子把教堂吞没。到处是凄厉的尖叫声和呼号声,火光熊熊,鲜血染红了教堂的墙壁和窗户。
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于三个世纪后一位英国僧侣达拉谟的西门还留下这样可怕的讲述:“大地卷起旋风,天上电闪雷鸣,闪电中出现一条巨龙。这些强盗手持刀斧,在疯狂劫掠的同时,所有东西都糟蹋殆尽。他们肮脏的脚印玷污了圣地,他们在神坛下使劲挖掘,抢走财宝,杀死我们的兄弟姐妹,临走时还抓去一批教友,逼迫他们赤身*,受尽屈辱。”
这些强盗的名字叫“维京人”。
在人类的历史上,可能从来没有哪一个种族能像维京人那样和“海盗”这个词联系得如此紧密。维京人的祖先分布在日德兰半岛的纳维亚半岛,属于日耳曼民族,是现在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的先民。欧洲语系中,“维京”这个名字往往是北欧海盗的同义词。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词的词源可能是来源于古代北欧人的语言,“vik”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维京”就是两个词根加起来,意思是指在海湾中从事某种事。“vikingr”是在海湾中从事这种事的人。“vikingr”这个词曾经出现在那维亚半岛的古代茹尼文石碑上面,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公元8世纪…11世纪,维京海盗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这一时期在欧洲也因此被称为“维京时期”。
骷髅旗 海盗传奇的背后(3)
在不少人看来,维京人海外冒险的动力源自“对财富和荣誉的无尽追求”。在8世纪末之后的短短一个多世纪中,维京人几乎横扫西欧大陆沿海及不列颠,爱尔兰等地的寺院和重要城镇。据记载,845年,北欧海盗从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处获得的第一笔丹麦金及白银就达7000镑。856年,又向其勒索了5000镑。在公元9…10世纪期间,法兰克人先后15次支付丹麦金超过40000镑银币和600镑金币。此后,维京人频频征讨,而且数额越来越大。991年为22000镑,1012年上升为48000镑,到1018年则达到72000镑。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051年,英王“忏悔者”爱德华支付了最后一笔贡银——北欧雇佣军“军饷”。
至于他们为什么总是喜欢盯着教堂?大多数历史学者是这么解释的:一方面,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教堂成为地区性的活动中心,神职人员成了精神上的领袖,打击教堂就可以轻易地摧毁这个地方的抵抗意志。另一方面,当时的教堂除了祈祷,也成为收集和供奉神器的地方,那些神器多数做工精美,真金白银,钻石玛瑙,价值连城,所以抢劫这里省去了挨家挨户搜查财宝的麻烦。
西欧人并不是没有做过抵抗而任人宰割,实在是维京战士过于强悍。天寒地冻的北欧锻造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和凶悍的意志,人口并不多的维京人依靠周密的策划、出其不意的突袭以及异乎寻常的战斗狂热摧毁了一切抵抗意志。
维京人的突击常分成两节:远距离上投掷长矛和发射火箭;然后用剑和战斧做近距离了断。在海上相遇时,他们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地将船系在一起。在船头搭上跳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光,或者自己战死,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复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转身跳进海里,没有人会追杀逃兵,但放弃战斗资格的人与死者无异,从此连家人都会忽视他的存在。因此排在船头第一个上阵的,通常是最精锐的战士,他们在战斗中*上身,发着粗野的吼声,忘情地享受战斗的酣畅。他们知道,脚下的跳板浸透着祖辈的鲜血,自己的后代也会落脚在同一个地方。愤怒使维京海盗显得强大而骇人,这种战士被称为Berserker,即狂战士。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种原始的战斗会激发出这么惊人的人类本性,狂战士的故事被代代相传。
11世纪中叶,维京人忽然从历史舞台上悄然退出。促使他们消失的原因很多,有当地人的感化、基督的召唤,还有瘟疫和严寒……所有的一切仿佛是一个晚上的事情。
维京人的破坏客观上大大加速了欧洲民族和文化的融合,深深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法国的首都不会是巴黎、英国的首都不会是伦敦,丹麦、瑞典和挪威的民族意识不会那么早觉醒;俄罗斯和冰岛不会建国……种种破坏的功过是非谁又说得清楚呢?
海盗,以国家的名义
公元1500年是一个非常的年份。在那之前世界是隔绝的,欧洲人眼界最远只到小亚细亚和北非;中国人认为自己处在世界的中央;而美洲,还是印第安人的辽阔猎场。公元1500年之后,大海之上多出了无数的帆船,前往他们认为的东方,寻找黄金和香料。
现代人关于海盗的印象似乎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
骷髅旗 海盗传奇的背后(4)
葡萄牙人达·伽马的名声其实远没有我们所想像的那么光彩。在坦桑尼亚南部的港口,达·伽马扣留了前来洽谈贸易的苏丹,杀死他的随从,并要求他们向葡萄牙王国进贡。接着在印度洋海面上,他的舰队抢劫了一艘从麦加朝圣归来的船只,把船上的380多人关在船舱里放火烧死,只有几个小男孩幸免于难……
这些衣冠楚楚的葡萄牙人不但自己玩起海盗的勾当,还经常与当地海盗沆瀣一气。1520年葡萄牙就曾派使节前来觐见当时的中国皇帝明武宗,费尽周章最终也未能一睹天颜,在当时的大明王朝眼里,小小的夷邦不值结交。葡萄牙人一怒之下勾结了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盗,骚扰广东,最终在广东的军民奋起还击下被打退。
西班牙的经历也有些类似。只不过这一次,历史首先将“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一位来自热那亚的水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不是讲海盗吗?怎么又扯上新大陆了?
且慢!先让我们先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喊出来,看看这位先生都干了些什么。
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从小惟一的兴趣就是航海。在他25岁以前,已经在地中海的帆船上工作了10年,既做过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