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鸿章:赔款还需再减五千万两,台湾不能相让!
伊藤博文:这样,我们立即出兵台湾!
朝中几番争议,最后,李鸿章得到光绪帝批示:赔款尽量减少;允许割台湾一半地方;牛庄、营口尽力争取。4月15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进行了最后一轮谈判,在辽东割地划界、赔款利息及占地军费上进行了局部的改动。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代表中日双方在马关春帆楼签署《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愤慨,朝野沸腾。李鸿章父子一时成为民族罪人。即使对李鸿章中枪一事,民间亦谣言四起。甚至有人向光绪禀报:“今道路传言,云有见李鸿章者,谈笑自如,依然故态,面上并无一点伤痕。然则非真中枪也,恐人议与倭通,故假捏之耳。”
。 想看书来
垂老远游(1)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政治上失势。清廷革去其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之职,徒留文华殿大学士虚衔。日本在东北势力的急剧膨胀,引起了俄国的警惕和担忧。俄国政府借1896年5月2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的机会向清政府发出邀请,希望能派员参加,更重要的是,借机讨论如何限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李鸿章当时赋闲在家,且是亲俄路线的坚决拥护者,自然是出使大臣的最佳人选。清廷决定派使团赴俄,顺访英、法、德、美等国。
1896年,李鸿章已是七十四岁高龄的老人。临行前家人恐其不测,专门准备一副楠木棺材随行。李鸿章使团一行除其子李经方、李经述外,还有兵部主事于式枚、洋员德国人德璀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的弟弟赫政、英国医生伊尔文等人。
4月30日,李鸿章一行抵达俄国圣彼得堡。李鸿章并未安排在国宾馆住宿,而是住在一位名叫巴舍夫的商人家中。巴舍夫是俄国著名的巨商,富比王侯。李鸿章到巴舍夫私邸时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中式大牌楼,上面插满龙旗,中间竟镶嵌着李鸿章的照片。李鸿章受到了巴舍夫一家最隆重的接待。财政大臣维特负责全程接待李鸿章一行。维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最为杰出的外交家之一,可见俄国政府对中国使团的重视。维特尤其注意在细节上照顾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按照外交惯例,公开场合吸烟极不礼貌。维特考虑到李鸿章吸烟的习惯,每次专派两人伺候,将点燃的香烟送到他口中。在俄期间,沙皇尼古拉二世两次秘密召见李鸿章,亲自与其谈判签约一事。5月26日,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前往祝贺。次日,各国显要都入宫庆贺。李鸿章被安排在首席贺臣的行列中,同英国皇太子、德国亲王、日本皇弟等人平起平坐,可谓风光一时。
不久,李鸿章与俄国政府秘密签订条约,史称《###》。其主要内容有:一、中俄两国遇有战事,互相援助;二、中俄两国不得私自同敌国定立和约;三、如遇紧要战事,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军舰驶入;四、中国允许俄国修筑一条从黑龙江、吉林到海参崴的铁路等。
1896年6月13日,李鸿章抵达德国首都柏林。德国人对李鸿章的隆重礼遇,恰巧和十几天后来德国访问的日本外务大臣山县有朋形成鲜明对比。伦敦记者就此事采访山县有朋,问及是否会因待遇不同而嫉妒李鸿章。山县有朋说:“中国乃大国,李鸿章又是举世闻名的人物,德国举行盛大仪式欢迎他是应该的,我不会嫉妒他。”李鸿章受到的待遇果然不同寻常。德国人充分考虑到李鸿章的喜好,房间茶几上摆着雪茄烟,庭院长廊中挂着画眉鸟。德国人之所以如此接待李鸿章,其实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即希望中国能够从德国订购大批武器。不料李鸿章在德发表声明,此次德国之行,的确见识到德国制造业的发达。回国之后,我会向皇帝报告,今后有机会定来德国采购军火。德国人方才明白,李鸿章并非为购买军火而来。英国媒体报道了德国人的失望情绪:“李鸿章走了,现在不知有所收获的是谁?黄金雨不降,白玉雪不飞,我们如同做了一场梦!他要走了,我们的梦才醒了。这真是自寻烦恼,自作自受啊!”
6月16日,德皇在新建的皇宫设宴接待李鸿章。宴会结束后,德皇邀请李鸿章阅兵。只见德军阵式变化缓急有序,李鸿章由衷地说道:“我如果能有这样的十个营,甲午一战就不会败给日本。”
李鸿章在国际外交界素有“东方俾斯麦”之称。来到德国,当然要见识一下真正的俾斯麦。李鸿章下榻的德国行馆,墙上即并列挂着李鸿章和俾斯麦的大幅照片。伦敦《中国新闻报》报道说,“此次李鸿章垂老远游,来到德国,俾斯麦亦早闻李鸿章大名,两人机缘巧合一处,怎能不见面”?
6月17日,李鸿章与俾斯麦会面了。李鸿章身着黄马褂,俾斯麦则胸佩大十字宝星,头戴御赐王冠。李鸿章先作揖为礼,两人握手致意。坐定后,李鸿章向俾斯麦问候:“贤王身体可好?”俾斯麦答:“夜里总是难以入睡。”李鸿章切入正题,道:“此次前来,有一事请教。欲复兴中国,何道善之?”俾斯麦答:“承阁下相问,可惜两国相隔太远,我对贵国政务一无所知,实在无法明断。”李鸿章又问:“何以图治?”俾斯麦道:“以练兵为立国之基,舍此别无良策。兵贵在精而不在多,五万足矣。”俾斯麦从德国经验出发,认为军队不必超过五万。他以己度人,果真中国仅有五万军队,岂不闹出笑话!李鸿章着实感叹:“挑选五万精兵绝非难事,然中国缺乏教授军事之人。二十余年,鸿章处心积虑建设国防,哪知甲午一战全军覆没,真好生惭愧!”吃罢晚餐,二人合影留念。李鸿章给俾斯麦留言道:“仆闻王盛名十余年,不过如空谷之应声耳,今乃觌面见之,直如剑气珠光,不敢逼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垂老远游(2)
7月4日,李鸿章使团离开德国,行至荷兰。此时荷兰国王刚刚逝世,其女被拥立为新国王。次日晚上,皇太后宴请李鸿章。宴会后的歌舞表演给李鸿章留下了很深印象,他当即赋诗一首,云:“出入承明四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华筵盛会娱丝竹,千岁灯花喜报传。”席间,皇太妃赏赐李鸿章金狮子大十字宝星一枚。
7月9日,李鸿章一行到达比利时。在比利时,李鸿章参观了克革列枪炮厂。李鸿章对一尊新式大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赞不绝口,迟迟不肯离去。军火商见其十分喜爱,讨好说愿赠送一尊。李鸿章顺水推舟道“烦劳您送抵京城”。军火商果然于本年冬天将大炮运抵京城。比利时国王设宴款待李鸿章。席间,李鸿章按捺不住,竟点着烟抽了起来。按照西洋礼节,这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但比利时国王并不介意,而是巧妙地拿出各种烟卷分发给诸位宾客。
7月13日,李鸿章抵达法国巴黎。次日正巧是法国共和纪念日,法国总统福尔在塞纳河畔举行了隆重庆典。17日,法国外交部在艾菲尔铁塔设宴款待李鸿章。法国是西方美食大国,本想向李鸿章炫耀,同东方美食较量一番。当时艾菲尔铁塔已安装电梯,登塔并不费力。李鸿章却以伤风为由婉拒登塔。
8月2日,李鸿章离开法国的哈伦港,抵达英国南安普敦港。李鸿章下榻于伦敦市中心议院贵族琅司岱的私宅。8月5日,李鸿章在奥斯本行宫觐见维多利亚女王。李鸿章仔细打量这位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君主,只见她身着黑服,头披白纱,左臂系一白色罗带,下吊金盒,金盒上插有其已故夫婿的照片。女王起身折腰为礼,李鸿章则以三鞠躬还礼。女王特意安排李鸿章到朴茨茅斯军港参观英国海军。李鸿章乘坐“矮孛打”号巡阅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港口共停泊着二十七艘铁甲舰、二十艘巡洋舰。李鸿章每至一舰,各舰均降旗致敬,军官率领着士兵立于甲板之上接受检阅。“矮孛打”号驶进港口时,鸣礼炮十九响,表示对李鸿章的尊敬。8月18日,李鸿章参观伦敦电报局。当时伦敦电报局共雇佣发报员三千人,令人惊叹。李鸿章当即写就一封八十五字的电报,发给中国电报局督办盛宣怀。盛宣怀很快发出九十四字的回电,7分钟后抵达伦敦。同时,李鸿章还参观了格拉斯哥的缝纫机厂,并带走两台作为纪念。
8月29日,李鸿章到达纽约。次日,李鸿章拜见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作为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生前好友,李鸿章亲手在其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