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⒍セ鳌�
原子弹的威力有多恐怖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本人还是比较清楚的,早在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就专门向远东情报总局的官员咨询过此事,虽然官员的解释也不是很清晰,但军人的直觉告诉他日本就要投降了。
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在收到攻占抗日联军前四道防御阵地的时候,他本人也收到了来自莫斯科的电报。
电报中斯大林对红军在哈尔滨的“行动”异常的关心,希望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能在最快的时间内结束哈尔滨的战事,“不要将过多的时间浪费在哈尔滨,南边还有许多地方期待着伟大的苏联红军去解放他们!”
随后不久,元帅收到了在攻占前四到防线的战斗中红军的损失统计。
令人欣慰的是红军的损失状况很小,前三道防线的时候只伤亡了一百多人,但在攻占第四到防线的时候伤亡的人数上升了十几倍!这让他意识抗日联军还是有一定的抵抗力量,但是与强大的苏联红军比起来,显然还不够格。
通过上午的战斗,元帅也相信敌人已经看到了红军的强大力量是他们所不能的抵抗的,于是他自做主张地向对方的兵团司令刘云发了一封电报去,希望对方在认清形势的情况下主动能够撤离哈尔滨。关于那个叫刘云的指挥官,元帅在向哈尔滨发起进攻之前曾经向情报人员咨询过这个人的事迹来,情报人员并没有向元帅介绍的很详细。只是说他从塞北起家,指挥过几万人的部队,一直表现很平庸,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元帅对情报官的话没有表示怀疑,与大名鼎鼎的苏联红军比起来,中国GCD那些将领的名字实在是太陌生了。
耐心地等了十分钟后,得到的回电却很令人很失望,对方的指挥官在电报里用了极其刻薄的词汇,这让很多军官十分的生气,纷纷表示要踏平哈尔滨。
元帅倒对此电报并没有什么感觉,只看了一眼就放到一边去了。
战争就是对利益的争夺,本身就没有什么对与错!
说真的,他对坐在克里姆林宫那个时刻炫耀着自己浓密八字胡的老头倒有些意见,为什么不正大光明地对日本宣战,而是偷偷摸摸地进入东北?弄的红军在政治上极其被动,而且还背上一个主动攻击“友军”的恶名?
“元帅,前线攻击部队已经就位!”一个红军参谋上前去向元帅报告。
“元帅?”参谋的声音打断了元帅的遐想。
之所有有时间去遐想是因为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派不上用场!
“下令进攻吧!”
“是,元帅阁下!”
1938年在吉林珲春以南的张鼓峰和1939年中蒙边界的诺门坎,日军曾经两次惨败在苏军面前,其中关东军精锐第23师团在诺门罕之战几乎全军覆没。日军认识到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后,放弃北上计划,决定执行南下战略。但日军的边境要塞建设并未停顿,对北面的防御却丝毫没有减松,日军在苏满边境上构筑了许多大规模的地下要塞群,即使是在44年以后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接连惨败的时候,作为防御苏联的关东军人员和装备仍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哈尔滨城外廓原本是一马平川,一望无际的,但日本人硬是依靠从关内抓来的几十万苦力在哈尔滨城外廓筑起了一道近二十公里长左右的要塞级别防御群。为了修筑这条防御群,硬是活生生累死了数十万的苦力,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凝聚着苦力们的血和泪!
抗日联军通过“日本人民解放同盟”的工作而将这几条防御群里面的大多数日军劝降,所以整条防线还算比较的完整。
对防御苏联红军的进攻刘云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只要自己坚持到日本人投降的那一天,红军就没有继续攻击自己的理由了。既然日本人都已经投降了,苏联红军还在攻击自己的友军,难道想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或着进攻中国吗?
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那一天。
刘云知道一但第一方面军的攻击受阻,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率领的后贝加尔方面军三十几万人就会立刻跑过来增援,自己这可怜的二十几万人将要面对的将是近六十万苏联红军、近千坦克和飞机的进攻。到时候任自己有三头六臂,有着后世六十年的战争理念,最后仍避免不了失败的下场。
所以在开始的几天时间里不能让苏联红军产生巨大的伤亡,大规模反冲击不能,大威力的武器不能派上用场,在外线的游击队不能参与到攻击苏联红军的队列中。
一切都得忍,忍到那个需要发动全面反击的时候到来。
在第五道防线遭受炮击后一个小时(红军的飞机必须从后方的机场起飞),苏联红军近200架飞机飞临五线阵地和哈尔滨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一口气出动200架飞机,现在也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才能那么大气吧!
第二次仍旧是无差别的轰炸。红军还使用了大量的燃烧弹,哈尔滨——尤其是南区的居民区更是变成了一片火海(那里的大多数房屋是木制结构),那些死硬不肯撤走的居民再一次伤亡惨重,想不到在遭受日本十几年的压榨之后,抗日联军和苏联红军还要轮番地攻击他们。
战士们在搜救受伤的居民的时候他们不停地向战士门哭诉,战士们只能强忍着把他们拉到原本已经很拥挤的防空洞和掩体里面。
怎么猛烈的轰炸,也许是对刘云刚才发出那封电报的报复吧!
傍晚时分,鄂三所部遭受到红军攻击集群数次高强度的攻击。
红军往往是在高密度、高强度的火炮急袭之后攻击集群就立刻冲了上来,坦克在前开路,步兵随后跟进。
在第四道防线时吃了不少亏的红军坦克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些反坦克战壕和陷阱,慢慢地向前冲锋。虽然红军高强度的炮火打掉了抗日联军表面的工事,但深藏于地表的坑道和藏兵洞却没有遭受到多大的破坏。
在红军的炮击袭击停止、攻击部队接近的时候,抗日联军纷纷地坑道里钻出来。
比起前四到负责守卫的日俘、民兵和游击队组成的杂牌部队,守卫第五到房间是新军和哈尔滨附近精锐游击队的混合军团。
新军在美军驻华飞行队的协助下打过不少大的战役,所以对坦克飞机倒不是很恐惧。而那些游击队那里见过如此猛的阵势,一看到那发着“怪叫”的庞然大物冲上来的时候,紧张的连枪都忘了开,硬生生被坦克压成了肉饼!
第五道防御群那绵延的小土丘防御群终于出现在了红军攻击集群的视线,抗日联军的轻型武器纷纷开火了——尤其是以美国支援的单兵火箭筒(抗日联军生产的穿甲弹因为射程近而不适合与远距离的攻击)火力最猛。
看起来形式甚为吓人,但发射出来的火箭很多都是偏了,这与负责发射的新军战士心态和射程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虽然没被击中,但红军坦克兵还是被吓出了一声冷汗,调转炮口就往那里轰——不管能不能轰到!
坦克一边开炮一边前进,由于联军的阵地是绵延不断、一二十米高左右的小土丘,坦克射出的炮弹不是越过小土求就是击在小土丘的中下部,对联军战士形不成实质性的伤害。
坦克进攻的目的就是快速撕开对方的防线,然后步兵跟进巩固,而不是隔的老远就开炮压制对方的火力。
终于逼的足够近了,坦克里的红军还看见不小新军战士正手忙脚乱地往上爬,几梭子扫过去,几个来不及躲避的新军战士骨碌碌就滚了下来。
坦克里坐着的红军正兀自高兴的时候突然感觉下面一震,巨大的冲击力差点把自己震晕。
开在最前面的三辆坦克压到反坦克雷了,原来那些刚才慌忙往战壕上爬的战士是在安放反坦克地雷。
由于坦克的成本实在是过于的昂贵,看到有好几辆坦克都压到抗日联军才安装的地雷,后面的坦克纷纷停住用机枪压制战将在战壕上的联军战士,后面的红军步兵很快跟上来排雷,同时匍匐着接近土丘,爬到死角用火焰喷射器封堵射击口。
火焰喷射器的威力自然不言而喻,隔的老远的红军战士就听见里面的传来惨烈的嚎叫。接着几个浑身着火的联军战士从里面跑了出来,立刻被坦克上的机枪撕成了筛子!
而背着火焰喷射器的红军突然被隐蔽在远处的新军狙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