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任何企业,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这两个身份都是存在矛盾的。对于创业者而言,更多的是冒险精神和强大的执行力,而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冷静客观、减少风险才是他们的选择。后人常常评价诸葛孔明是一位职业经理人,蜀国需要这位丞相的规范化管理,他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代表了最高的专业精神。然而,也由此引出某些学者对他的冒险精神的质疑。
《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诸葛亮出师伐魏,大将魏延献计,请求分兵五千人马,从子午谷出其不意地进攻关中。这一奇袭的计划极具冒险精神,如果蜀军一举获胜,也就实现了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诸葛亮却以〃轻敌〃为由拒绝,魏延于是大叹:〃丞相若听吾言,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因此有〃诸葛一生惟谨慎〃,从而造成战机贻误之嫌。
但从决策的另一个角度看,一旦此计失败,蜀国能不能承担得起这样的恶果呢?当时的情况是,魏主曹睿即位不久,司马懿被闲置,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夏侯楙掌握兵权,是一个绝好的进攻机会,似乎可以乘虚而入。但是,设想在诸葛亮进军魏国腹地的巨大军事压力下,司马懿只能立即被召回执掌兵权,引发魏蜀之间大规模的正面战争。而这正是诸葛亮必须完全避免的,因为他的计划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在人力物力上远远不能应付两国间的决战。
所以,兵出子午谷若作为一次战役来看,虽然有赢的可能性,但那也只是局部战役的一次胜利而已,不但不能因此一举击败曹魏,反而会激怒这头巨兽,迫使它展开殊死较量。因此从整个局势出发,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他看到了这把双刃剑既可能有所斩获,也可能伤及自身命脉,以一支弱势的军队盲目挑战,决不能去和强大的对手决一生死。所以,宁愿采取保守的战略按步骤推进,而不是采取冒险一搏。
常言说,无水不通船。没有冒险精神,永远无法取得任何重大的辉煌。但是冒险精神绝不是低能者的游戏,没有老谋深算,反而容易掉进贪功冒进的陷阱。
4。 沟通艺术: 不要让坦言者受伤害
○ 沟通是一门艺术,它和其他艺术一样,要掌握一些基本功,也要守住一些心中的底线。对于领导者的沟通艺术,基本功是两样……真正地倾听,充满好奇心地提问;底线是一条……永远不要因为说出了真话而伤害说真话的人。
曹操是一位最懂得沟通艺术的顶头上司,你不得不承认,他很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还深得有问有答的互动要领,也比任何人都明白〃不要伤害坦言者〃的禁忌。可惜从《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的曹操,却是一个屡次冲出这条底线的犯规者。
第二十回,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刘备立刻攀住了他的臂膊,关羽更是当面跪下。刘备急劝道:〃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说:〃关某一向知道文远是忠义之士,愿以性命担保。〃曹操的反应也很快,掷剑而笑,自我解围地说:〃我也知道文远忠义,所以才开了这样一个玩笑。〃亲自为张辽解开绳子,并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穿上,再领到上座。结果当然非常美好,各方满意,张辽感动得无以回报,于是投降了曹操。
曹、刘这一个回合,都把爱才、惜才的人主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曹操既得了一员大将,还得了刘备兄弟的帮衬,实力得到了加强,美誉也得到了证明,实在是大赢家。刘备、关羽说的都是实话,但对曹操有益而无害,所以皆大欢喜。
但问题是,当这种沟通直接伤害到曹操本人,结局就完全不一样了。曹操的做法是,表面上遵守规则,不在大庭广众下做出反击,而是一忍再忍,背后则积极寻找时机,或借他人之手,或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最后还是处罚了当初使他感到不快的人。
杨修是个人才,在曹操的幕僚中属于精英人物,得到曹操赏识和器重,被委任为〃总知内外事〃的主簿,成为丞相身边的高级谋士,为曹操掌管文书账簿。有一次整修曹操府邸大门,曹操由内室走出,察看施工情形后,在门上题一〃活〃字离去。杨修命人将门拆毁,说:〃门中活为’阔’字,这是大王嫌门太宽了。〃
杨修有一次随曹操经过曹娥碑,见碑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问杨修可知其意,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要杨修先不要说出答案,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说:〃我明白了。〃要杨写下他的答案,杨修写道:〃黄绢,是色丝,合为绝字;幼妇,是少女,合为’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合为’好’字;齑臼是受辛之器,合为’辞’字(辞古字为受辛)。所以是’绝妙好辞’。〃曹操所写的和杨修一样。事后曹操很是感慨:〃德祖的智慧胜我足足三十里之远。〃
几次智力较量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妒恨,时刻戒备着他,直到后来杨修点破撤兵的〃鸡肋〃口令,还参与废立太子的事,使曹操感到这个聪明绝顶、和自己较起〃手筋〃来又无拘无束的才子,对他这个绝对权威不仅是个人才华上的挑战,而且已经构成军国大事决策上的威胁。于是,曹操借着汉中战事,随便找了个罪名就杀了他。
杨修死后,曹操为表达爱惜人才的领袖风范,又大搞了一番厚葬,赏赐了大量物品,其实是用来安抚帐下其他幕僚,遮掩天下人的耳目,让不知情者看不出半点假公济私、公报私仇的痕迹,留下杀得在理而又不得不忍痛杀之的印象。曹操之所以在戏剧里被描绘成了白脸奸雄,是这些运用得熟练顺手的套路奠定了底色。
曹操还杀过本国营垒中胆敢对抗和否定自己的祢衡、孔融、许攸,只有杨修是个例外,他并不像其他几位那样直接公然地斥骂曹操,而是和曹操玩起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智力较量,结局也还是没有逃脱挑战失败者的悲惨下场。
领导人只喜欢听好话,听不得不同的声音,这并不是古代才有的弊病。许多企业的标语口号中都写着〃坦诚沟通〃,但员工却并不买账,时时在揣摩老板的心理,宁可重复老板说过的和希望听到的话,而对于公司存在的实际问题却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员工们不是真的没有想法,因为直接和客户打交道,他们往往占有最充分的信息,也对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提升公司竞争力最有发言权,他们不想表达真实想法的原因很简单……免受伤害。因为他们知道,假如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盘托出来,特别是给上司听到不好听的话,是要冒得罪人的风险的。
然而,代价也很清楚: 沟通渠道的不畅会从根本上动摇企业快速成长、锐意创新的根基,会让企业成为一潭死水而失去活力,会阻碍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思考的人员在企业中贡献自己的才华,会让对手开怀大笑而毫不费力地得到梦寐以求的优秀人才。
沟通看似简单,似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其实这是很多人一生中最大的误区之一,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棘手问题都是源自于沟通不畅,所以,如何达到有效沟通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学问,也是现代社会人的必备技能。
首先,要培养一个积极主动的沟通意识。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主动进行沟通,那还有谁更有必要去进行沟通呢?
其次,有效沟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沟通要谦和、真诚、委婉、不厌其烦,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耐烦。沟通其实是一种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和亲和力。
第三,沟通是一定要讲究技巧的。没有技巧的沟通就像是没加润滑油的机器,很难会有多好的结果。
古语说:〃得道者得天下。〃道,即民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费尽周折,七擒七纵孟获,攻的就是民心。诸葛亮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有效地向当地人昭示了蜀国的强大和仁义,赢得了一片民心及该地区的稳定。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不妨多借鉴其有效和他人沟通的技巧。
诸葛亮还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表演堪称冠绝古今。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必须说服东吴新主公孙权联合抗曹,他用了一个常人不擅用、此时更不敢用的险招……〃激将法〃。这时的孙权表现出了一代豪杰的宽宏气度,一经鲁肃稍加劝解,便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诸葛亮发挥出高超的语言艺术功夫,听得孙权淡定如铁,彻底打消了与刘备结盟的顾虑。
当今大多数公司使用电子手段来进行迅速和有效地沟通,但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