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日本人记忆中的二战-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务的人,而实际上任何个人以及行为如果不合潮流,或不服从当权者如宪兵警察、居民组织的负责人、学校老师等,都有可能被扣上这个罪名。的标签,受到众人的责问。寻找广阔的土地以拯救农村贫民的愿望,却得到这样的下场……我真的认为那是圣战,所以,实在想弄明白这倒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做才能防止战争呢?   羽田广子 67岁 退休 八王子市   

不幸戴错眼镜
内阁总理大臣由天皇选定。下一位总理是谁?下达组阁大命之前,天皇垂问于###西园寺公,西园寺公死后又垂问于内大臣。西园寺公作为杀手锏推出的近卫公,于是作为国民之期望,神采飞扬地登场——这种人事安排真是“不幸戴错眼镜”。据《西园寺公与政局》一书,近卫公“性格非常软弱”,“没长性”,“不能始终如一”。连西园寺公也痛下针砭:“窃以为近卫公具有相当的见识,结果却显得毫无主见。实在难办。”   尽管如此,近卫公却三度出任总理大臣。第一次任期内卢沟桥事变,打算不扩大,结果深入中国大陆,不能自拔。第二次任期内缔结日德意三国军事同盟。第三次任期,在对美英宣战前内阁总辞职。他的任职去职都被批评为“违心而作,极不负责。”   其他总理也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逆天皇之意而动,没有断然阻止法西斯行为(举一例说明,任意推动军事同盟的驻意、驻德大使,为什么不立即停职),拖拖拉拉地敷衍下去。不管是哪个内阁,优柔寡断,都得亡国。   战后日本产生总理的过程也存在弊端。但是,比起天皇任命的方式,优点在于国民容易了解情况,也可以对总理人选自由地发表意见。   米本宝一 67岁 无业 熊本县   

12月7日之夜
昭和16年12月7日晚到8日早上,我在东京芝区明舟町町会消防值勤。现在日消大楼所在地,  当时是一片空地,盖了一座消防哨所。一般来说,从神谷町到霞关神谷町是使馆区,而霞关是日本政府机关集中的地区。的大路,夜里11点以后几乎没有车辆经过,到了半夜,更是连人影也没有。可是从7日晚上起这里就有很多车,天快亮时,飞驰而过的轿车来来往往,8日上午闹得更厉害了。我巡逻一圈回到消防哨,一头雾水地和同伴议论:“今天夜里可真怪。车多得数不清。尽是大使馆的高级车。”“准出事了!”   下班回家,从收音机听到对美英宣战的消息。   小泉好太郎 69岁 翻译 东京   

大众传媒煽动军国主义
满州事变爆发后,某报社立即开始为陆军军用飞机募捐。用“小学生节省零花钱为飞机捐款”之类的“美谈”掀起国民的捐款热。捐献的飞机被命名为“爱国号”,《少年俱乐部》杂志的附录有爱国号的模型,我也组装了一架,通过说明书不知不觉掌握了军事知识。   1937年日军攻占上海后,片山旅团长与××部队合影。   日中战争开始以后,又有某报社举行“有奖征集军歌”活动。入选歌词中的行军歌“手持膺惩的枪剑”、露营歌“不立军功死不休”、“视死如归”的歌词,后来在日本军队的行动中产生很大影响。与歌咏战争的悲惨和辛苦的明治时代军歌“战友”、“雪中行军”等,恰成对照。后来,报社有奖征歌还产生了“日之丸进行曲”“送出征士兵”等歌曲。   大东亚战争爆发,新生儿命名流行出征、征服的征字和胜字。这也是报纸宣传使然。直到今天,我看到四十岁左右的人叫这种名字,总是心口作痛。   要不是大众传媒、特别是报纸冲在军方前面,不用说广岛长崎的原爆,就连轰炸东京和冲绳的悲剧,或许也不会发生吧。   吉田彰男 65岁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退休职员 市川市  

导 读
任何优秀的武装部队必须严格具备两点:斗志和纪律。显而易见,训练和武器操作事关重大,但若没有高尚的道德和严格的纪律,即使拥有最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军队也会有麻烦。在对征募新兵进行灌输、并保持纪律约束过程中,任何军队都有可能出现过于粗暴、残忍和不公正。在交战地区,这类行为往往还会升格,施加到平民和俘虏身上。在二战期间,美国军人也曾违悖民主社会的教养,干下野蛮残忍的行为。虽说可能属意外事故,但这类事从一战到越南战争都有发生。但是,就其形成而言,在日本军队里,野蛮残忍却是规则而不是事故。日本军队可说是现代最后一个远古意义上斯巴达克式战团。到了二战最后那场灾难性的格斗,迷信化血性为忠勇的日本将军们不顾对方绝对技术优势,仍强调战斗精神和为天皇献身。他们就这样输掉了一场战争。   在30年代,日本军队有意强化士兵的国家民族荣誉感。 沉浸在中国战场真切胜利的热浪里,叨念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和日俄战争(1904…1905)的成功,日本公众被卷进一场不歇的战争狂热中。出席新兵出征送别式的,不仅有兴高采烈的亲人,还有高级官员。每一个家庭都被告喻,一人参军(皇家陆军和海军),全家光荣。不管自己怎么想,大家都随大流,像每次一样,最后得到报应的是日本。   然而,当新兵到达团部新兵营,开始他们第一次训练时,所有夸耀、鼓舞云消雾散。一群可能全世界最凶蛮的军士,对交到他们手上的人,不由分说,上来就抽耳光、拳打脚踢,为让你俯首帖耳。军官团的纪律实施也一样。一名高级军官当众打下级军官的耳光就像家常便饭。这不过是把人变凶狠、变成一名“皇军”的计划之一部分。   所有古代日本武士道德的荣誉都调用出来,迅即服务于一部巨大的、举国一致的宣传机器。依照传统,武士们是以自我牺牲而获得声望的。《军人敕谕》《军人敕谕》:明治15年(1882年)明治天皇给军人的诏谕,由山县有朋、西周起草,除宣扬忠礼勇信等传统封建武德外,通过强调“朕以汝等为股肱,汝等以朕为首脑”,把军队与趋于自由民主主义的社会隔绝开来,而直接置于天皇的统帅之下。明文写道,“获得此等荣誉重于泰山,肉身之死则轻于鸿毛”。正是这样的训练制造出了神风特攻队飞行员和“人体炸弹”。士兵被教导说,被俘是他们和他们家庭的耻辱。如果没有战死在战场,自决是弥补失败唯一的荣誉方式。   1938年寒冷秋季里的一天,裕仁天皇来到靖国神社,一所为祭奠日本战死的亡灵而建在东京九段坂的宏伟神道道场。在那里,神官以尖细的嗓音诵读祝祷词,超度亡灵。死者的家人和亲属聚在一处行祭奠式。当时由官方控制的英文《日本时报》对那个场面作了如下描述:   像神一样进入神社享受祭祀,(士兵们)已成为帝国守护神。他们不再是凡人。他们已经变成帝国的栋梁。当他们在靖国神社享受祭祀时,既没有军阶,也没有其他标识物。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不再是军人,而是一根根梁柱。正因为他们已经成了国家的支柱,得以享受天皇和全体民众的祭奠。   支持这类祭典的,是日本军官团对“日本精神”的笃信不移——所有的人都必须浸透在这样的精神之中。有人断言,军队有了“日本精神”,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在差不多长达四分之一的世纪,整个国家全体民众都作如是想,是很不寻常的。   当日本士兵,也即这整套宣传的对象,开始行动后,就像一只注满了情感情绪的压力锅。所有曾压到他头上的凶残和伤害,都将向敌人发泄。正是这一点造成了日本军人——从高级军官到他们的下属——施加于战俘的暴行。他们随意的、想都不想就径直发泄的凶残,在一代代西方人眼里,集中体现在巴丹半岛(菲律宾吕宋岛西部,二战战场之一)敢死队的野蛮以及缅甸铁路的恐怖里。这些都是“日本精神”,都太经常受到帝国大本营的鼓励。   毫无疑问,许多日本人对这类野蛮的军国主义表现顺从是出于不得已,但几乎没有人反抗。少数人,无论是###者还是所谓“另类”,在日本社会都很孤立。在大吹大擂的战时鼓噪中,想要站出来,就更艰难、更不同寻常。许多士兵——不仅仅是知识分子——在日记里记录下他们遭遇。但对军旅生涯之恐怖,一般讳莫如深,因为在1930年代,言论管制几乎无所不在。   当然也有军官尽自己之所能来减轻这类恐怖。他们的好处一直为满怀感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