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下-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看来,钱谦益已经是个平民,而袒护钱谦益的曹化淳,不过是个司礼太监,作为内阁首辅,要办这两个人,是很容易的。     可惜他不知道,曹化淳这个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因为曹化淳非但是太监,还有特务背景,他原本在东厂干过,到司礼监后,跟现任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是哥们,关系很铁。     而今温大人竟拿他开儀,实在是搞错了码头。曹公公勃然大怒,立刻跑到东厂,找到王之心,商量对策,毕竟温体仁老奸巨猾,无懈可击,要彻底搞倒他,必须想个办法。 
    商量半天,办法有了。 
    先去找皇帝,主动报告此事,说事情很复杂,后果很严重,于是皇帝大人也震惊了,下令严查,事情闹大了。     接下来,就是去抓人,温体仁是没法抓的,但张汉儒一干人等,随便抓,抓回来,就直接丢进东厂。     据说东厂的刑罚,总共有上百种,花样繁多,能够让人恨自己生出来,比什么测谎仪好用多了,所以但凡丢进这里的人,都很诚实。 
    张汉儒之流,似乎也不是什么钢铁战士。按史料的说法,进来的头天晚上,曹化淳去审了一次,就审出来了,除了交代本人作案情况外,连幕后主使温体仁先生的诸多言行,也一起交代了。 
    曹化淳拿到口供,立马就奔了崇祯,崇祯看过之后,沉默了很久,然后,他说了四个字:
    “体仁有党! ” 
    这四个字的意思,用江湖术语解释:温体仁,是有门派的。 
    崇祯是不喜欢门派的,作为武林盟主,任何门派他都不喜欢,像温体仁这种人见狗嫌的

家伙,虽然讨厌,但用着放心。     然而这件事清楚地告诉他,温体仁同志也有门派,虽然门派比较小,但再小都是门派。     然后,他拿来了一封奏疏。 '1735'    这封奏疏是温体仁的辞职信,按照他的传统,为了彻底表示自己的清白,他写了这封文
书,说自己身体不好,估计也帮不了皇帝了,希望让自己回家养老。     类似这种客气信件,崇祯也会客气客气,写几句挽留的话,然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然而这一次,在这封奏疏上,他只写了三个字。     奏疏送到温体仁家时,他正在吃饭,他停了下来,等待着以往听过许多次的客套话。     然而这一次,他只听到了三个字——放他去。     放他去的意思,大致有以下几种:滚、快滚、从哪里来,滚哪里去。     据说当时就晕了过去。 
    温体仁终于倒了,这位聪明绝顶的仁兄,从顶上摔了下来,他落寞地回了家,第二年,死在家乡。     明代昀后的一位权奸,就此落幕,确实,昀后一个。     天才的计划 
    温体仁下台,昀受益的人,应该是杨嗣昌。我查了一下,他崇祯十年(1637)三月当兵部尚书,温体仁是六月走人的,按照温先生的脾气,像杨嗣昌这种牛人,不踩下去,是不大可能的。 
    温体仁走了,杨嗣昌来了,不久之后,他就将进入内阁,实践自己天才的计划。     按照杨嗣昌的计划,要实现十面张网,现在的人是不够的,必须再增兵十二万,     要增兵,就得给钱,按杨嗣昌的算法,必须增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以上。     这个计划极为冒险,因为这笔钱杨嗣昌是不出的,崇祯也是不出的,唯一的来源,只能
是找老百姓要,具体说来,就是加租。     比如原先你一年交一百多斤粮食,全家还能丰衣足食,张献忠、李自成打过来的时候,你可能会出门看热闹,然后回家吃饭。然后官府告诉你,加租,每年交两百斤,结果全家只能吃糠,再打过来的时候,你就会出门,帮李自成叫声好,让他们往死里打,帮你出口气。     再后来,官府告诉你,再加租,每年交四百斤,结果全家连糠都没法吃,不用人家打上门,你就会打好包袱,出门去找闯王同志。     为了搞定西北民变,崇祯已经加过几次租了,如果再加,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很多大臣
坚决反对。     但是崇祯仍旧同意了,因为他相信,杨嗣昌的计划,能够挽救危局。 '1736'    昀后,杨嗣昌说,要实现这个计划,我必须用一个人。     崇祯同意了。     杨嗣昌推举的这个人,叫熊文灿。     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布政使、两广总督。     杨嗣昌之所以推举熊文灿,只是因为一个误会。 
    不久前,两广总督的熊文灿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崇祯的一名亲信太监来到广东探访,干啥不知道,虽说来意不明,但对这种特派员之类的人物,熊总督心里是有数的,专程请过来吃饭。 
    既然是吃饭,就要喝酒,吃饱喝足,再送点礼,这位太监也很上道,非常高兴,一来二去,也就熟了。     既然是熟人,也就好说话了,双方无话不谈,从国内形势到国际风云,什么都说,但只有一件事,熊总督始终没有套出来。     你到底来干什么的?     几天后,这位太监要走,熊总督决定再请他吃顿饭,昀后套口风。     这顿饭吃得很满意,双方临别,喝得也多,喝着喝着,就开始说起民变的事。     熊总督估计是喝多了,外加豪气干云,当时拍着桌子大喝一声:     “诸臣误国,如果我去,怎么会让他们闹到如此地步(令鼠辈至是哉)!”     他万没想到,有个人比他还激动。     太监立即站了起来,他流露出多年卧底终于找到同志的表情,热烈地握住了熊总督的手,说出了熊总督套了很多天,都没有套出来的话:     “我到这里来,就是来考察你的!回去我就禀报皇上,让您去平乱,除了你,谁还能扫清流贼!(非公不足办此贼) ”     酒醒了。     熊总督到底是多年的老官僚,听到这话,当时酒就醒了,脑筋急速运转后,凭借二十余年的功底,立即提出了五难,四不可。     所谓五难,四不可,大致就是九个条件,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熊总督才能勉为其难地上任。     大致说来,这就是一篇公文,就算让专职秘书写,也得写个一天两天,熊总督转眼就能完工,实在用心良苦。     然而太监也并非凡人,只用一句话,就打碎了熊总督的如意算盘:     “你放心,这些我回去都会禀报皇帝,但如果皇帝都答应,你就别推辞了。 ”     就这样,熊总督的一片报国之心穿越上千里路,来到了京城。 
    崇祯知道了,杨嗣昌也知道了,在那遥远的南方,有一个叫熊文灿的忠义之士,愿意为国付出一切。 '1737'    当然了,熊总督的那些条件,自然不在话下,关键时刻,有人肯上,就难能可贵了,怎么能够吝惜条件呢?     所以在这关键时刻,杨嗣昌提出了熊文灿,而崇祯也欣然同意了,他们都相信,他能圆满实现这个天才的计划。     于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熊总督接到了调令,他即将前往中原,接替无能的前任总督王家桢。     熊文灿原先的辖区,是广东、广西两个省,而他现在的辖区,包括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按说,他应该很高兴,高兴得一头撞死。 
    两广总督,虽说管的都是不发达地区,盗贼也多,但好歹图个平安,也没人来闹,现在这五个省,动辄就是几十万人武装大游行,且都是巨寇、猛寇,没准哪天就被抓走,实在比较刺激。 
    但既然来了,再跟皇帝说,其实我是忽悠您的,那天是喝多了,估计也不行,想来想去,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后世有很多人,对熊先生相当不屑,说他没有能力,没有气魄,但在我看来,熊总督并没有那么不堪。他自幼读书,当过地方官,也到过京城,还出过海(出使琉球),见过大世面,总体而言,他只有两样东西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虽说熊文灿能力比较差,比较怕事,比较没有打过仗,但他能够升到两广总督,竟然是靠一项军功。     这项军功的具体内容是,他搞定了一个许多人都无法搞定的人,此人的名字,叫郑芝龙。    郑芝龙,是福建一带的著名海盗,有个著名的儿子——郑成功。     熊总督招降郑芝龙后,又用郑芝龙干掉了其他海盗,成功搞定福建沿海,昀终搞定自己,获得提升。     但熊总督长年以来的表现有目共睹,骗得了上级,骗不了群众,所以他去上任的时候,许多人都认定,熊总督是壮官一去不复返了。     崇祯十年(1637)十月,熊文灿正式来到湖广上任,迎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