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动动手脚,就能将其彻底
摧毁。 所以,他找到了梅之焕,拉拢了官应震,开始搞小动作。 至于他搞了什么小动作,我确实很想讲讲,可惜史书没写,我也不知道,只好省略,反
正结论是三党被搞垮了。 此后的事情,我此前已经讲过了,方从哲被迫退休,东林党人全面掌权,杨涟升任左副
都御史,赵南星任吏部尚书,高攀龙任光禄丞,邹元标任左都御史等等。 之所以让你再看一遍,是要告诉你,在这几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是一个沉默的男人。 这就是东林党成功的全部奥秘,很明显,不太符合其一贯正面光辉的形象,所以如果有
所隐晦,似乎可以理解。 东林党的成功之路到此结束,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讲下一课:东林党的失败之路。 '1464' 在我看来,东林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自大、狂妄,以及嚣张,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如果要在这群人中寻找一个失败的代表,那这个人一定不是杨涟,也不是左光斗,而是
赵南星。 虽然前两个人很有名,但要论东林党内的资历跟地位,他们和赵先生压根就没法比。
关于赵南星先生的简历,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从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时代开始,他就是东林党的领导,原先干人事,回家呆了二十多年,人老心不老,又回来干人事。 一直以来,东林党的昀高领导人(或者叫精神领袖),是三个人,他们分别是顾宪成、邹元标以及赵南星。 顾宪成已经死了,天启二年,邹元标也退休了,现在只剩下了赵南星。 赵先生不但在东林党内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在政府里,也占据着昀牛的职务——吏部尚书。一手抓东林党,一手抓人事权,换句话说,赵南星就是朝廷的实际掌控者 但失败之根源,正是此人。 天启三年(1623),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是京察年。 所谓京察年,也就是折腾年。六年一次,上级考核各级官吏,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万历年间的几次京察,每年搞得不亦乐乎,今年也不例外。 按照规定,主持折腾工作的,是吏部尚书,也就是说,是赵南星。 赵南星是个很负责的人,经过仔细考察,列出了第一批名单,从朝廷滚蛋的名单,包括以下四人:亓诗教、官应震、吴亮嗣、赵兴邦。 如果你记性好,应该记得这几位倒霉蛋的身份,亓诗教,齐党首领,赵兴邦,浙党骨干、官应震、吴亮嗣,楚党首领。 此时的朝政局势,大致是这样的,东林党大权在握,三党一盘散沙,已经成了落水狗。 很明显,虽然这几位兄弟已经很惨了,但赵先生并不干休,他一定要痛打落水狗。 这是一个很过分的行为,不但要挤掉他们的政治地位,还要挤掉他们的饭碗,实在太不厚道。 更不厚道的是,就在不久之前,楚党还曾是东林党的同盟,帮助他们掌控政权,结果官应震大人连屁股都没坐热,就被轰走了。 这就意味着,汪文言先生连哄带骗,好不容易建立的牢固同盟,就此彻底崩塌。 '1465' 赵大人在把他们扫地出门的同时,也不忘给这四位下岗人员一个响亮的称号——四凶。为此,他还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四凶论》,以示纪念。
跟着这四位一起走人的,还有若干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身份:三党成员、落水狗。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既然赵大人不给饭吃,就只好另找饭馆开饭了。
就在此时,一个人站在他们面前,体贴地对他们说,在这世界上,赵南星并不是唯一的
饭馆老板。 据史料记载,这个人言语温和,面目慈祥,是个亲切的胖老头。 现在,让我们隆重介绍:明代太监中的极品,宦官制度的终极产物,让刘瑾、王振等先
辈汗颜的后来者,比万岁只差一千岁的杰出坏人、恶棍、流氓地痞的综合体——魏忠贤。 魏忠贤,北直隶(今河北)肃宁县人,曾用名魏进忠。 对于魏公公的出身,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的父母都是贫苦农民;另一种
说,他的父母都是街头玩杂耍的。 说法是不同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无论农民或杂耍,都是穷人。 家里穷,自然就没钱给他读书,不读书,自然就不识字,也没法考取功名,升官发财,
小孩不上学,父母又不管,只能整天在街上闲逛。 就这样,少年魏忠贤成为了失学儿童、文盲、社会无业游荡人员。 但这样的悲惨遭遇,丝毫没有影响魏忠贤的心情,因为他压根儿不觉得自己很惨。 混混的幸福 多年前,我曾研习过社会学,并从中发现了这样一条原理:社会垃圾(俗称混混),是从
来不会自卑的。 虽然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渣、败类、计划生育的败笔,但在他们自己看来,
能成为一个混混,是极其光荣且值得骄傲的。 因为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在混,对于这些人而言,打架、斗殴、闹事,都是美好生活的一
部分,抢小孩的棒棒糖和完成一座建筑工程,都是人生意义的自我实现,没有任何区别。 做了一件坏事,却绝不会后悔愧疚,并为之感到无比光辉与自豪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
坏人,一个纯粹的坏人,一个坏得掉渣的坏人。 魏忠贤,就是这样一个坏人。 '1466'
根据史料记载,少年魏忠贤应该是个非常开朗的人,虽然他没钱上学,没法读书,没有
工作,却从不唉声叹气,相当乐观。 面对一没钱、二没前途的不利局面,魏忠贤不等不靠,毅然走上社会,大玩特玩,并在实际生活中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性格(市井一无赖尔)。 他虽然是个文盲,却能言善辩(目不识丁,言辞犀利),没读过书,却无师自通(性多狡诈),更为难得的是,他虽然身无分文,却胸开万贯,具体表现为明明吃饭的钱都没有,还敢跑去赌博(家无分文而一掷百万),赌输后没钱给,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依然无怨无悔,下
次再来。 混到这个份上,可算是登峰造极了。 然而混混魏忠贤,也是有家庭的,至少曾经有过。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家里就给他娶了老婆,后来还生了个女儿,一家人过得还不错。 但为了快乐的混混生活,魏忠贤坚定地抛弃了家庭,在他尚未成为太监之前,四处寻花
问柳,城中的大小妓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家里仅有的一点钱财,也被他用光用尽。 被债主逼上门的魏忠贤,终于幡然悔悟,经过仔细反省,他发现,原来自己并非一无所
有——还有个女儿。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卖掉了自己的女儿,以极其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为了还清赌债。 能干出这种事情的人,也就不是人了,魏忠贤的老婆受不了了,离家出走改嫁了。应该
说,这个决定很正确,因为按当时情形看,下一个被卖的,很可能是她。 原本只有家,现在连家都没了,卖无可卖的魏忠贤再次陷入了困境。 被债主逼上门的魏忠贤,再次幡然悔悟,经过再次反省,他再次发现,原来自己并非一
无所有,事实上,还多了件东西。 只要丢掉这件东西,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太监。 这并非魏忠贤的个人想法,事实上在当地,这是许多人的共识。 魏忠贤所在的直隶省河间府,一向盛产太监,由于此地距离京城很近,且比较穷,从来
都是宫中太监的主要产地,并形成了固定产业,也算是当地创收的一种主要方式。 混混都混不下去,人生失败到这个程度,必须豁出去了。 经过短期的激烈思想斗争,魏忠贤树立了当太监的远大理想,然而当他决心在太监的大
道上奋勇前进的时候,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要当一名太监,是很难的。
'1467'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做太监,是迫于无奈,是没办法的办法。
现在,我要严肃地告诉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太监,是一份工作,极其热门的工作,
而想成为一名太监,是很难的。 事实上,太监这个职业之所以出现,只是因为一个极其简单的原因——宫里只有女人。 由于老婆太多,忙不过来,为保证皇帝陛下不戴绿帽子(这是很有可能的),宫里不能进
男人。可问题是,宫里太大,上千人吃喝拉撒,重活累活得有人干,女的干不了,男的不能进,只好不男不女了。 换句话说,太监其实就是进城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