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下-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提过,但请你联系上下文再看一
遍,因为秘密就隐藏其中。     如果你依然不得要领,那么我会给你一个提示——李成梁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一个人多年来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比如李成梁,他的习惯,是谁
露头就打谁,谁强大就灭谁,蒙古如此,叶赫部如此,哈达部也如此。     然而这个习惯,在努尔哈赤的身上,失效了。     整整十年,努尔哈赤从一个弱小部落逐渐强大,统一了建州女真,对如此庞然大物,李
成梁却视而不见,海西女真四分五裂,叶赫哈达部只是刚刚冒泡,就被他一顿猛打,压制下去。     这种举动,我认为可以用一个术语来形容——选择性失明。 
    更有意思的是,偶然之间,我还发现了一条这样的史料:万历二十年(1592)朝鲜战争爆发,李如松奉命出征,此时,一个人自动请缨,要求入朝作战,保家卫国,支援李如松,当然了,这位仁兄我不说你也能猜到——努尔哈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他们,是一伙的。     一切都从万历十一年的那场误会开始,劝降、误解、误杀,但接下来,真相被掩盖了。     等待着努尔哈赤的,并不是陌生、冷漠、孤独,而是交情、歉疚、庇护以及无私的帮助。    打击潜在的对手,给予发展的空间,得到的回应是,服从。 
    李成梁庇护努尔哈赤,和局势无关,只因为他认定,这是一个听话的亲信。 
    努尔哈赤主动请战,和明朝无关,只因为他认定,李氏家族是他的盟友。     而当若干年后尘埃落定,重整史料时,他们就会发现,一个得到敌人扶持、帮助的首领,
是不太体面的。     所以掩盖和创造就开始了,所以几百年后,历史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1383'    李成梁做了件不公道的事情,他扶植了努尔哈赤,培养了明朝的敌人。     但公道地讲,他并不是故意的,更不是所谓的汉奸。     因为在他看来,所谓努尔哈赤,不过是一只柔弱的猫,给他吃穿,让他成长,昀后成为
一只温顺、听话的猫。     这只猫逐渐长大了,它的身躯变得强壮,叫声变得凄厉,脚掌长出了利爪,昀后它亮出
了獠牙。至此,我们终于知道,它不是猫,而是老虎,它不是宠物,而是野兽。     但李成梁的观察能力,那真不是普通的差。     万历十九年(1591)李成梁退休,在此之前,他已打垮了蒙古、叶赫、哈达以及所有强
大的部落,除了努尔哈赤。     非但不打,还除掉了他的对手,李成梁实在是个很够意思的人。     十年后,李成梁再次上任,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极其壮大,但在李成
梁看来,他似乎还是那只温顺的猫,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抉择——放弃六堡。     六堡,是明代在辽东一带的军事基地,是遏制女真的重要堡垒,也是辽东重镇抚顺、清河的唯一屏障,若丢失此处,女真军队将纵横辽东、不可阻挡。     而此时的六堡,没有大兵压境,没有粮食饥荒,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不需要、不能放
弃。     然而李成梁放弃了。   万历三十四年(1606),李成梁正式放弃六堡,并迁走了这里的十余万居民,将此地拱手
让给了努尔哈赤。     这是一个错误的抉择,也是一个无耻的抉择,李成梁将军不但丢失了战略重地,毁灭了十余万人的家园,还以此向朝廷报功,所谓“招抚边民十余万”,实在不知世上有羞耻二字。
    努尔哈赤毫无代价地占领六堡,明朝的繁荣、富饶,以及虚弱全部暴露在他的面前,那一刻,他终于看到了欲望,和欲望实现的可能。     万历四十三年(1615),李成梁去世,年九十,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     建功一世,祸患千秋,万死不足恕其罪! '1384'    几个月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年号天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称天命汗。这说明他还是很给李成梁面子的,至少给了几个月的面子。 
    海西女真、叶赫部、哈达部,这些名词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女真,是唯一的女真,是努尔哈赤的女真,是拥有自己文字(努尔哈赤找人造出来的)的女真,是拥有八旗制度,和精锐骑兵部队的女真。 
    辽东已经容不下努尔哈赤了,他从来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老百姓,也不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当现有的财富和土地无法满足他的欲望时,眼前这个富饶的大明帝国,将是他的唯一选择。 
    好了,面具不需要了,伪装也不需要了,唯一要做的,是抽出屠儀,肆无忌惮地砍杀他们的士兵,掳掠他们的百姓,抢走他们的所有财富。     杀死士兵,可以得到装备马匹,掳掠百姓,可以获得奴隶,抢夺财富,可以强大金国。     当然了,这些话是不能明说的,因为一个强盗,杀人放火是不需要借口的,但对一群强盗而言,理由,是很有必要的     万历四十六年(1618)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发出了战争的宣告:     “今岁(年),必征大明国! ”     光叫口号是不够的,无论如何,还得找几个开战的理由。     四月,努尔哈赤找到了理由,七个。     此即所谓七大恨,在文中,努尔哈赤先生列举了七个明朝对不住他的地方,全文就不列了,但值得表扬的是,在挑事方面,这篇文章,还真是下了点功夫。 
    祖父、父亲被杀,自然是要讲下的,李成梁的庇护,自然是不会提的,某些重大事件,也不能放过。比如边界问题:擅自进入我方边界。经济问题:割了我们这边的粮食。外交问题:十名女真人在边界被害(这个理由好像很眼熟)。 
    其中,昀有意思的理由是:明朝偏袒叶赫、哈达部,对自己不公。     对于这句话,明朝有什么看法不好说,但被李成梁同志打残无数次的叶赫和哈达部,应该是有话要讲的。     这个七大恨,后来被包括袁崇焕在内的许多人驳斥过,凑热闹的事我就不干了。我只是认为,努尔哈赤先生有点多余,想抢,抢就是了,想杀,杀就是了,何苦费那么大劲呢?     杀死一切敢于抵抗的人,抢走一切能够抢走的东西,占领一切能够占领的土地,目的十
分明确。     抢掠,其实无须借口。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将他的马儀指向了第一个目标——抚顺。 '1385'    有一位古罗马的将领,在与日耳曼军队征战多年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他们不懂军事,却很彪悍,不懂权谋,却很狡猾。     这句简单的话,蕴藏着深厚的哲理。     很多人说过,昀好的老师,不是特级教师,不是名牌学校,而是兴趣。     但我要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在这个世界上,昀优秀的老师,是生存。     为了一块土地,为了一座房子,为了一块肉,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多活一天,熟悉杀戮的
技巧、掌握抢劫的诀窍,无须催促、无须劝说,在每一天生与死的较量中,懂得生存,懂得如何去生存。     生存很困难,所以为了生存,必须更加狡诈、必须更加残暴。     所以在抚顺战役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纵横驰骋的游牧骑兵,光明正大的英勇冲锋,而是更为阴险狡诈的权谋诡计。     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五日,努尔哈赤抵达抚顺近郊。     但他并没有发动进攻,却派人向城里散布了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的内容是,明天,女真部落三千人,将携带大量财物来抚顺交易。 
    抚顺守将欣然应允,承诺打开城门,迎接商队的到来。     第二天(十五日)早晨,商队来了,抚顺打开了城门,百姓商贩走出城外,准备交易。     然后,满脸笑容的女真商队拿出了他们携带的唯一交易品——屠儀。     贸易随即变成了抢掠,商队变成了军队,很明显,女真人做无本生意的积极性要高得多。    努尔哈赤的军队再无须隐藏,精锐的八旗骑兵,在“商队”的帮助下,向抚顺城发动了
进攻。     守城明军反应很快,开始组织抵抗,然而没过多久,抵抗就停止了,城内一片平静。     对于这个不同寻常的变化,努尔哈赤并不惊讶,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很快,他就见到了计划中的那个关键棋子——李永芳。     李永芳,是抚顺城的守将之一,简单介绍下——是个叛徒。     他出卖抚顺城,所换来的,是副将的职称,和努尔哈赤的一个孙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