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部司书让一个排长与我一起辨认我们连阵亡人员,除了战前补进的二十多名新兵认不全,共阵亡42人,包括连长黄伟。我们用心寻找刘副连长,擦净许多烈士脸上的血和泥土,说心里话,我们希望能找到他。但是没有。
司书气呼呼地对我说:“136个,3个留守3个住院,参战130个,刨去死的、伤的、收容的,其余的都上哪去了你说!刘副连长(他当时肯定是叫着刘的名字而不称副连长,但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哪去了你说!”
“失踪了。”我说了一句废话。
失踪,可能死了,也可能逃了。两个最不一样的结果,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一个“失踪”上“一视同仁”,对死去的人这是多么不公哟!连里有句话:“宁死莫要残,失踪说不清。”的确说不清。
俗语说:“哪个庙里也有几砣冤屈的鬼。”死不出一个明白的,都是冤屈的鬼。
这一仗后,还好没有把我们连的番号取消。两个排长按当兵时间长短当了正副连长,两个班长当了一、三排长,又调来一个黄埔生当二排长。我这副班长自然也提升班长。不怕你不信,那时候只要不当逃兵就算是好兵了。
有一天,排着队唱着歌来了一百多名新兵。年纪轻轻,新枪、新军装,真精神!一说都是分给我们7连的,我不知为什么,眼泪就下来了,咬着嘴唇都止不住。
日军13联队突围大半,随即加入湘北进攻行列,薛岳功亏一篑,十分气恼。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初的大云山之战,这段内容十分丰富生动的历史见诸文字时却索然无味。
“民国三十年9月7日,日军第6师团为掩护其第11军主力于岳阳、临湘地区集中,向国军第4军大云山阵地攻击,由大云山东西两侧突破,该军撤守。10日,日军进至昌水(新墙河上游)北岸并扫荡大云山区后退去。国军向大云山增援之第58军再收复该地区。13日与日军第40师团于甘田、八百市地区遭遇,发生激战,曾予该日军重创。至17日,仍相持于港口、甘田、八百市之线。”
9月16日下午4时,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接到日军在岳阳一带集结重兵的情报,情报列出的日军部队中有第6师团。杨森大惊。
阿南惟几瞒天过海,耍了一个不大不小却十分见效的阴谋。现在大云山一带摆着中国军队5个主力师,且都在与当面日军纠缠混战,一时难以抽身,而日军一场大规模进攻已箭在弦上。
杨森将敌情和自己的判断报告薛岳,同时提出尽快结束大云山作战回防湘北的意见。他提议两日内结束战斗,只留102师在大云山一带监视、袭扰日军,其余4个师于18日零点前赶到新墙河以南加强正面防御力量。
9月18日。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作战行动选在这一天开始,第一次长沙会战在湘北发起进攻的时间也定在这天,这一天恰巧还是日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的爱子阵亡的日子。
阿南惟几用一支红色铅笔,在日历上将这个日子重重地画了出来。
新墙河边至长沙城下,日军节节推进,一路腥风血雨(1)
长沙岳麓山,第九战区指挥部,9月17日。
薛岳面对案头杨森及战区侦察分队发来的电报陷入沉思。
战区侦察分队侦知,岳阳至新墙河北岸日军部队有第3、4、6、40师团和另5个支队的番号,第6师团长神田于16日下午在一群参谋人员陪同下视察新墙河北岸,神田用望远镜朝南岸守军阵地望了许久。另据在敌后窃听日军有线电话得知,11军曾通知各师团作好9月18日发起进攻的准备。
尽管日军动向如此明显,但这次薛岳认定阿南是在正面佯动,企图将战区主力吸引到正面而在两翼突破后包抄过来。他的这个想法一经形成,就谁也不能说服。
薛岳从一份介绍阿南的资料中得知,此人用兵一贯真真假假,越是明显的迹象就越是可疑。当情报显示日军连架设浮桥的器材都运到新墙河岸边时,他还对参谋长说:“不忙,明天再看。”
薛岳不知道,他已经失去了明天。
9月18日拂晓,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主持了例行的默祷仪式之后,雪亮的指挥刀指向湘北,中日两军的一场恶战拉开大幕。
阶段之一:铁军受挫
防守新墙河一线的部队为欧震第4军。这支部队曾屡屡建功沙场,北伐时期斩关守隘,赢得“铁军”美誉,抗战开始又打过许多大仗。军下辖张德能59师、陈侃90师、柏辉章102师和刚划归军指挥的60师。大云山之战,九战区和27集团军将59师和102师大部调走,60师跟随集团军做预备队,防守阵地的便只剩90师和102师一部。
18日天刚亮,新墙前沿的老兵们就感觉出一种异常。
飞机轰炸几乎每战都有,但这次数量多、密度大、重磅炸弹多。两个波次,就将南岸的工事摧毁殆尽。
紧接着是步兵进攻。小塘、四六方、潼溪桥、杉木桥等处,每处都是数十辆坦克为先导,势不可挡地向前推,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冒着守军的弹雨强行渡河。
湘北并不宽阔的进攻正面,并列着日军4个师团,如四只凶猛的野兽扑了上来。守军的老兵们很少见过这么可怕的阵势,薛岳没想到原来竟是这样,原定坚守三天的第一线阵地怎能抵抗数倍于己且炮火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只两小时,日军首先在102师防线突破,之后迅速转身包抄90师。薛岳无奈,下令两部撤至第二道防线,新墙河失守。
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此时还在大云山组织5个师兵力合围40师团重松234联队。
大云山上打来打去,两个师团变成一个。再打,一个师团变成了一个联队。杨森自1906年从军至今35年,似这般上当受骗的经历也数罕见。原想尽早解决大云山之敌回守新墙河,却被重松联队拖在深山密林中欲打不能、欲走不舍。正要加一把劲再打一两天解决战斗,却在他料定的18日,日军果然攻打湘北。
18日上午,杨森扔下这块“鸡肋”,下令放弃重松,将各师调回新墙河,但刚到9时,日军已突破一线,他急令各部队超越到日军之前拦截、侧击。一线至二线之间只有少数警戒部队而并无主力,二线部队也是按第一次长沙会战时设置,无法抵御如此集中的日军。
既然守军兵力不足不能构成逐次抵抗,那么就怪不得日军长趋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了。58军和第4军的这5个师看着地图同日军赛跑,却无论如何也跑不到日军前面。不但如此,第4军军长欧震带着军部指挥作战时也被一支穿插进来的日军咬住,追得狼狈不堪。 。 想看书来
新墙河边至长沙城下,日军节节推进,一路腥风血雨(2)
李如品,安徽泾县人,曾任第4军警卫营2连上士班长。慨谈当年,他说八年抗战就属那次打得窝囊。
军部设在新墙河以南一个叫林塘的小村庄,距离新墙河前沿阵地仅仅二十几公里。军部靠前设置,这是“铁军”的传统,是为了显示指挥官不怕危险,与弟兄们同生共死。那一仗没想到日军突破阵地那么快,打响没有多长时间,军部就要转移。我们警卫营的任务是跟随军部担任警卫。
连长常铭礼安排我们排给军部装车,抬那些一个比一个沉的大箱子时,我看见军长欧震在打电话。欧震平时话不多,好像时时在想事,对士兵很严肃,但也不像有的长官专爱训斥当兵的,在军部见过军长几次,要说印象深,就是他脚上那双皮鞋,总是亮得反光,听说他留过洋。
不等全收拾好,就听见村西南方向响起哒哒的机枪声。哨兵报告:发现日军来袭,人数不明。
当时跟随军部的是我们警卫营(4个连共600多人)和村西北角军预备队中的两个营。
我放下手中的箱子,一口气跑回连部。连部住在村里小学,村里农民早撤走了,只有两个甲长。连长已经知道了情况,他一边打绑腿一边对我说:“快带上你们班跟着副连长走,一定要把敌人挡在村外边。”
我看见现在的军官选警卫员都挑长得细皮嫩肉的,像女娃似的,不知道是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们警卫营,包括军长的贴身卫士,都是一色的黑大汉。我们班12个人个个膀大腰圆,提一挺机关枪就像一般人拿步枪。我们一个班就有3挺轻机枪,每人还有一支手枪。平时没事就练枪法、练力气,战斗力很强。那时候的警卫兵,是要能背上长官跑几十里地的,不怕死的。
我带上全班跟着严副连长冲到村西南角。村外有一片坟地,警戒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