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要的工厂和设备尽量建在了地下,周围加强了防空和航空兵力量,这里的战斗机很少出动的,只负责这一片的空域作战。这里的预备役部队也以防空防敌特破坏为主,我们不敢夸口天网不露,但也算得上可保这里不失吧!”
要在残酷的战争中保全下来,就必须要有过人的手段,否则也不会如此夸口。晚上周恩来在这里呆的一晚上的时候,才发觉了一丝的奥妙,在晚上出来的时候,只看见厂区内居民用电的微弱灯光,所有工厂均没有任何的光线发出来,远远看去就是一座座沉寂而庞大的建筑群,完全无法想象在那些建筑中,工人正全天候的加大马力生产前线所必须的各种车辆。
顾正宏告诉他,如果有敌袭的时候,只要警报拉响,整个城市的供电全部会立刻中断,居民也会根据平日的演习进入各种防空设施,各种高射炮和战斗机群都会全力戒备状态。白天如果他们侵犯的话,那么首先就会被布置在边界附近的防空部队拦截,等他们深入之后,各个航空兵部队也会抽调歼击机对他们进行大规模的拦截作战,如果他们还是突破了,就会遭遇这里完备的陆空防空火力的猎杀,即使能对我们造成损害,也是相当的有限,不足为惧。
“你们这个厂大概多长时间建成的?”李宜春想了想,“这个倒不好说了!因为我们开始建设的时候预计的规模就很大,不是简单的设置了一个目标来建厂的,有很大的发展性。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最开始一期重点建设的三吨载重卡车项目,是我们第一上的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的项目。从三三年开始建设,到三七年九月才完全完工。”
周恩来点点头,“这么说来,一个重型卡车的项目完全建设好了大概花费了四年,按照中国的底子来说,也不算太慢了。你们建设起来很困难么?”李宜春苦笑起来,“您不知道,当初我们在沈阳搞的民生汽车①,都是什么?用机床或者有的部件都是直接用手工加工的,有的主要部件还要进口,就这样也就能产个几百辆,过几年可能会有所提高,可是要搞出这么大,难!
中国懂汽车的人太少了,从工人到技术人员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搬迁到了黑龙江来的时候,在全国聘请了许多汽车修理行里的技术工人,还从外国聘请了不少汽车技术员来我们这里工作和培训我们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这些都远远不够,我们还从大学生选取了大批的学生分别送到了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的福特公司学习。另外还抽调了一部分学生进入美国和德国的大学学习汽车制造。
四年里我们向外输送了近两千人到国外进行各种长短期的学习,我们自己大学和技术学校也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全力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走出第一步难,跨出这一步后,就要好办多了。我们厂房自己都无法设计,图纸都是根据我们提出的要求让在经济大萧条中聘请的外国设计师来帮助设计建造出来的,我们预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占地也相当的庞大。
到三八年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各种专业的技术人员被输送出来,正在建设的二期和坦克工厂的困难就要小得多了。原来设计年生产二万的载重汽车,其后又增加了一些机床,加上我们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长期的三班作业,生产能力增到了近三万辆,加上其它的各型载重汽车,去年一年生产了近四万辆,还有摩托车和坦克等车辆未计算在内。”
他说的时候,周恩来都在认真的听,生怕漏调了一个字,最后说到产量的时候,还是让他吃了一惊,这个数字对于依靠双脚从南方跋涉二万五千里来到陕北的周恩来说是惊人的。这个李成坤是和苏联人和日本人打,毫无畏惧,是有他自信的本钱的。他看了顾正宏给他的行程安排,上面还有飞机制造厂,大型的军工厂和其它工厂和研究所,可以想象他们的工业规模,这是关内闻所未闻的,不到这里,不亲眼看看,真的不敢相信这一切。
李宜春把他们带进了最后的装配车间,宽阔明亮的厂房里,首先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已经成形的汽车在工人们手中安装调试完毕,顺利下线,“每天至少有一百辆汽车从这里下线运送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当然目前重点是供给给军队使用。我们还在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力求更近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二期也开始初步生产,等您过两年再看的时候,肯定又是大变样了!”
接着带周恩来看的是,零部件流水线加工,一个零件的数道工序全部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每个工人只负着一个工序的加工,并且每道工序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淘汰次品。经过数次的严格加工后,这些零件变成了汽车的标准配件,直接输送到了相应的装配车间。看着这些汽车生产被生产出来,周恩来身边从延安带来的陪同人员充满了好奇,汽车制造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不仅是没有看过,就连听都没有。
从上午九点开始参观,一直到下午三点才勉强看完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生产车间和配套工厂,周恩来记忆最深刻的是工厂领导和技术工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现在生产汽车没有什么,因为我们仅仅是掌握了别人给我们的技术,就连生产的设备也都是卖来的,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我们希望的是,以后我们可以完全设计生产自己的汽车,使用自己的生产线和机床,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值得骄傲!”
周恩来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在那些车间里摆满的各式的机床,光是成套设备就有六千台,这里决大部分都是从外国购买的。依靠这些设备也仅仅只能生产各型载重汽车,其余特种车辆制造均比较麻烦,需要新的设备,这都是中国所不能生产出来,仅能靠进口的。在没有进口这种设备情况下,这些车辆仅仅能依靠可以从现有机床上生产的零件加上手工制作不能生产的零件来制造。
这些都是这些汽车制造工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心中的痛,不能独立制造这些机床设备,就不能有所创新,即使有能力设计出优良的车,也无法独自批量生产出来,还是要依靠别人。现在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汽车制造厂,能够独立生产大批量的汽车。汽车行内有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会造卡车是小学水平,会造客车是中学水平,会造小轿车那才是大学水平呢!
要走的路还是很长的,好在五年计划中电力、煤炭和石油等能源工业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现代化钢铁、有色金属和基本化工的原材料工业建设步入了正轨,大型金属切削机床,发电设备、采矿设备的研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各种新型大型机床的研制成功,很让汽车拖拉机和航空、坦克、武器和弹药等国防工业工厂感到无比的兴奋。虽然还是有很多机床必须要从国外进口,可是这些机床的研制成功让人看到了希望。
中午和晚上时候,周恩来都是在工厂领导的陪同下和工人一起们一起进餐,菜比较简单,味道却也不差,每逢加班和节假日都会有加餐。李宜春对周恩来说:“如果是节假日来的话,还可以吃顿不错的,现在却只能将就点吃了。这方面有很严格的制度,我们也不能违背的,这可是顾副主席亲自制定出来的。”吃这些大食堂,和工人一起吃饭,这如果是共产党他还不会感觉什么,可是在这里,周恩来却感触良深。
吃过了晚饭,在天黑以后,顾正宏叫了周恩来登上了汽车,在周围一片漆黑中驶向了一条戒备深严的公路。进了一扇大门后,汽车停下了,顾正宏示意周恩来下车,带着周恩来换了一辆在这里停靠多时的汽车。周恩来知道他这样做必有深意,反正到了地方他总会加以说明的,也不急于询问顾正宏到底去那,干什么。当他想向窗外看的时候,却发现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他惊奇的发现这辆汽车根本就没有开任何的车灯前进。
“这是保密制度,没有办法的事情,日本人和苏联的谍报人员都非常厉害,很难对付的,所以我们相对应制定的保密制度也十分严格。有些重要单位路段都是分司机开的,每个司机开五至十里的路程就更换司机,很多人开几年车都是那几里路。因为保密级别的关系,我仅仅只能带你一个人进来看看,而且是晚上,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到达目的地后,他才知道为什么顾正宏这样把他带进来。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