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崖山之殇-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宗厉声道:“尔等一个阉贼,一个伶竖,安知国事乎,竟敢在此胡言乱语,真是狂悖之甚,罪无可恕。”

  陈简泣道:“那时襄樊已被困三载,城中几次遣使往返,贾太师只瞒了官家一个。后来江国老看不过,便求婕妤进言,被那贾太师知之,便使黄门吴兴诬言谗构,后来又捏了一份罪状,将他杀掉灭口,意图便是要谋害婕妤与国老,此事满朝皆知,只是碍于贾太师的威势,谁也不敢多言。那江婕妤一向清白和善,恪守规矩,大内宫禁又如此森严,若出此*之事却怎能不为人察知,何用他贾太师来报?”

  汪元量接着道:“襄樊二城苦撑六载,期间朝廷虽然发兵,那范文虎殿帅却屯军郢州,一次未出,整日饮酒狎妓,又处处掣肘李庭芝大人,此事天下皆有所闻,岂料贾太师不但不治范殿帅之罪,反与美差,四海万姓无不切齿。” 

  度宗一时无言,静静思量当年旧事,不禁越想越疑,便道:“汝等所言当真。”

  陈简道:“千真万确,当年江婕妤与国老便是正是在此翠寒堂议事,国老明知不可为,却泣请婕妤入谏,有不少宫女黄门都曾看见。”

  汪元量又泣道:“上月之时,那北虏元廷昭告天下,声言贾师宪毁约害民,已集结数十万大军,不日便会南渡而来,怕是贾太师此番又瞒过了官家。”

  度宗听罢,有如五雷轰顶一般,口中不住道:“怎会如此,怎会如此……”便不禁想到近日来种种异事,又忆起昔日江万里、江婕妤、陈文龙、黄镛、黄震诸人的进言,以及福王、太后所说种种,一刹那间,突然明白过来,方晓自己这十年君临天下恍如一梦,其实便似傀儡一般,却不知四海之内,有多少人会暗地讪笑讥讽,又惹得多少人淋漓痛骂,那北方大都朝堂之上,忽必烈君臣更不知会何等轻视不屑。

  料及此处,度宗心如刀绞,浑身乱颤,忽觉得喉头发甜,竟喷出一大口鲜血来,口中大叫道:“师相误我!”说罢仰天便道,昏厥过去。

  陈简连忙抢上,大哭道:“官家,官家!”

  汪元量亦是大惊,只不住叫道:“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是夜,度宗终因病势沉重,驾崩与大内勤政殿,时年三十岁,此时为咸淳十年七月癸未。 

  《宋史》中有评传云:“宋至理宗,疆宇日蹙,贾似道执国命。度宗继统,虽无大失德,而拱手权奸,衰敝寝甚。考其当时事势,非有雄才睿略之主,岂能振起其坠绪哉!历数有归,宋祚寻讫,亡国不于其身,幸矣。”确为度宗一生写照。

  丧后至八月己酉,礼部上谥法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立祭室于太庙理宗神位之侧。

  度宗当时遗子三人,嫡子隰,年四岁,母全皇后,长子建国公昰,年七岁,母淑妃杨氏,少子永国公昺,年三岁,母修容俞氏。 

  当时大臣多以天下时艰,请立皇长子赵昰,似道却以“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之古训为由,坚立嫡子赵隰。谢太后虽恨似道,于此议倒也赞同,于是赵隰于初九即位,拟竖年改元“德祐”,并进封太后谢道清为太皇太后;皇后全玖为皇太后;建国公赵昰为保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吉王,加食邑一千户;赵昺为保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信王,加食邑一千户;又令贾似道依文彦博故事,独班起居。

山穷水尽(一)
却说自襄樊沦陷后,阿术便奏报大都朝堂曰:“汉水已为我有,可顺流长驱,平定宋国。”忽必烈当即便找来心腹老臣,中书左丞相史天泽商议。

  那史天泽原为河北永清汉人土豪出身,蒙古攻金后,天下大乱,史氏一族趁势而起,聚集兵丁,依附于蒙古“太师国王”木华黎。史天泽与其父史秉直,兄长史天安、史天倪甘为马前驱驰,数年征战,尤其在蒲城、蔡州之役中立下不少功劳。

  金朝灭亡后,山东地方武装“红袄军”旧部起事,为史天泽率军*,并杀其首领李璮,之后,天泽已觉察到忽必烈猜忌汉人,便自请解除兵权,急流勇退,并时时以“郭子仪“自居,由此大获信任,一直做到光禄大夫、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大官。

  襄樊战事一起,史天泽曾亲临前线,指点江山,督军建造堡垒要塞,并亲定战略,授计不少给阿术、阿里海牙等人。

  此时史天泽一听阿术所奏,立即赞同,并道:“圣上如议定南征,老臣纵然马革裹尸,亦无所怨。”忽必烈大喜,当下计议已定,便增兵十万,又在汴梁造八百艘战船,增设荆湖、淮西二行省,分以伯颜、史天泽、阿术、阿尔哈雅、刘整、吕文焕等制之。

  咸淳十年六月,元廷以宋帝失德,贾似道毁约害民等为由,正式下诏*。七月,以左丞相伯颜为总帅,率数十万精兵南下,同时命蜀中元军攻宋要地,使之无暇东援。

  史天泽本来亦随军出征,行至郢州时便因年老体衰、水土不服而还,不日在河北真定一命呜呼,年七十四岁。观其一生,手染同胞无数鲜血,虽有小德小善,实是无法掩其大罪,不想最后竟得善终,又死在我华夏大英雄赵子龙之故里,也算恶人无恶报了。

  史天泽死后被元廷追赠太师,谥忠武,封镇阳王。其子史格袭父荫,继续随阿里海牙南征,此人我们后文书还会提及。

  本年九月,元军在襄阳完成集结,伯颜兵分二路,一路由自己与阿术率领,以吕文焕所部水师为前锋;另一路以中书右丞相博罗欢所率,自枣阳陆路径取淮河,以刘整所部骑兵为先锋。

  如此战略可称精妙,左路军若进取淮扬,下京口,直趋建康,由此扼住淮水与江东,便可长驱直入,南下两浙。右路军拟由襄阳而下,控制汉水及长江中游,可进逼鄂州,再由水路出击江、池二州,直至与东路军会师建康,便能轻易直取临安。

  伯颜将主力放在西路军,并再分三道,一道由唆都统领,自枣阳出司空山;一道由瞿招讨所率,自老鸦山直入荆南;自己与阿术、张弘范领本队杀向郢州。

  当时郢州亦有南北二城,州府在汉水北岸,新郢则在江南,双城互为唇齿,中间铁锁横江,战船来往不绝,水中密布巨桩,颇似当年襄樊间的形式,那郢州守将便是一代忠臣张世杰。

  世杰本范阳人,乃张弘范族兄,少时亦曾在弘范之父张柔麾下效力,后因父犯律而南归大宋,投奔吕文德,从此与家族决裂,势不两立。

  元军兵临郢州城下,弘范于城外纵马高声呼道:“快唤吾兄世杰出来回话。” 

  张世杰立在城头,昂然道:“此处只有大宋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张世杰,并无汝兄。”

  弘范笑道:“兄长何必置气,你我本就是一家之人,现下大军到此,不取江南决不回师,兄长便可趁势而起,共取富贵。”

  张世杰怒道:“狂贼休言,吾誓死效忠大宋,决不投降。”

  弘范道:“兄长,你我本是北人,又何必为南人朝廷卖命,竟如此不识实务。”

  世杰道:“吾张氏自古便为华夏苗裔大姓,大宋又是炎黄正统,吾既归父母之邦,又遑论南北,汝不必巧言令色,要战便战。”

  弘范大怒,只得用鞭梢指向城头道:“兄长休要逞强,过几日便可知道弟所言非虚。”世杰高呼:“放箭!”

  张弘范大惊,连忙悻悻回营去了。

  第二日,元将谒只里领数骑出营侦查,被宋军巡逻士卒击溃,谒只里几乎仅以身免。

  几日后,元营汉军上万户阿剌罕领兵进犯新郢南门堡,城上滚木礌石俱下,飞箭如雨,元军苦战半天,又被击退。

  其时九月已过,元军强攻不克,一筹莫展。

山穷水尽(二)
是夜,伯颜招众将入帅营,道:“郢州如当年襄阳一般,实为天下坚城,那张世杰又属冥顽不灵之辈,现下如之奈何?” 

  当下一人站起,正是汉军千户囊加歹,只听他大叫道:“我大军既已到此,何惧坚城,来日强攻便是,小将不才,愿为先锋。”

  “先锋何用千户,待小将第一个上城头,将那张世杰绑来碎剐便是。”猛将拜降满面杀气,声若惊雷。

  当时忙兀台、奥鲁赤、完者都等将一齐道好,纷纷请命,伯颜却面有不悦之色,沉声道:“都是一群莽夫,尔等以为在塞北打围狩猎么?”

  “末将倒有一计。”在座中忽然有声音响起,却是轻不可闻。

  众人循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