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充团任团长,39年东进时是东进先遣支队参谋长,686团参谋长的职务交给萧家桢了。到山东后彭雄先是任组建的东汶支队支队长,后冀鲁边7团开到鲁西,东汶支队换成石新安,彭雄任冀鲁边7团团长,后来彭雄任杨勇独立旅副旅长、独立旅黄河支队司令员,7团交给贺东生,最后7团并入686团。贺东生也在王凤鸣叛逃后接任老六团团长。彭雄调到新四军任三师参谋长过早牺
2、董尧卿旅
日军以优势兵力进攻滕县城。杨士元在泗水溃败,带余部撤退临沂。4月初,董尧卿和董一博到徐州,向苏 鲁豫边区特委汇报请示工作。是月17日; 100多架日军飞机轮 番轰炸徐州,根据特委指示,董尧卿掩护特委书记郭子化以及丛林、刘健、周南等十余人于是日晚乘车离开徐州到利国,连 夜过湖到杨村,后过铁路至南常。在南常,特委指示他继续使 用“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第一支队司令的名义,坚持活动在 临枣路南、峄县以西地区,也可以向运南、滕东一带发展,积 极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并争取孔昭同等人,做好统战工作, 坚持抗日斗争。经过发展,董尧卿部下辖三个团和一个直属营, 部队共2000人左右,分为公开武装和潜伏武装两大部分。公开 武装脱产参军,组成正式战斗系列,全部人员不过400人。潜 伏武装在敌占区、伪化区接受委任,但未公开,采取日休夜聚 的办法,进行小型、分散、隐蔽的斗争。1039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前梯队抵达鲁南。1940年1月,董尧卿的二旅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鲁南支队第四大队,董任鲁南支队副队长。这一时期,董部转战山区,山区物资匮乏,部队吃饭都很困难,有时一天甚至难得一饱。是年农历八月初四,董尧卿派本部宋福伦排长带八名战士到路南来泉庄劝征军 粮,被该村保长褚思银报信,全部被日军抓去,途中一人逃脱,八名战士英勇遇难。董尧卿调任山东抗协自卫军参谋长。
当时,孔昭同手下有3 个旅,第2 旅旅长董尧卿,在旧军队中从士兵一直当到旅长。失意后回滕县老家,结识了共产党员何一萍、朱道南、郭子化等。抗战爆发后,他与他的弟弟董一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杨士元、孔昭同的部队中工作。115 师到鲁南后,董尧卿立即与我军联系,孔昭同也派他和孔的秘书长刘元甫,带着大批慰劳品来慰问我军,要求与我军合作抗日。
115 师应董尧卿的要求,先后派了周乐亭和曹正之去董旅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曾亲自接见董尧卿,给他讲解国内外形势和我党我军政策,并通过他给孔昭同做工作。
1939年12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一直在滕县一带活动的国民党顽固派申宪武(申从周)等蠢蠢欲动。孔昭同师的第1旅旅长刘昭汉,也暗中与日伪和国民党勾结,离间孔昭同与我军的关系。这时,罗荣桓刚从湖西回到师部,他与陈光分析了鲁南的形势,决定派686团等部队,首先打击在鲁南对我军威胁比较大的申宪武部,煞煞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同时决定,将董尧卿旅先编入我军。罗荣桓亲自向黄玉昆和周乐亭布置了这一任务。
在我军严厉打击下,申宪武狼狈逃跑,他手下的两个团被董旅消灭。后来,686团与董旅合编为鲁南支队,686团团长张仁初任支队长,董尧卿任副支队长。
罗荣桓通过黄玉昆、董尧卿和彭畏三等,不断地给孔昭同做工作,使孔昭同与我军的关系日益密切。在董旅编入八路军以后,孔昭同主动取消6师的番号,决定接受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有一天晚上,他把这个决定告诉黄玉昆,并且选派了10名身强力壮的保镖,护送黄玉昆连夜赶回115师,向罗荣桓和陈光汇报。
经上级批准后,115师正式任命孔昭同为八路军115师曲、泗、邹、滕、费5 县游击司令。孔昭同亲自率领他的人马,到115 师驻地接受委任。115师召开了隆重的欢迎会,宴请孔昭同和他的部属。罗荣桓和陈光检阅了孔昭同部队,给指战员颁发了八路军臂章。 1940 年11 月,孔昭同因病逝世,罗荣桓和陈光、肖华联名送了挽联,赋词:“孔老先生热爱真理为民族为国家不惜任何牺牲英勇奋斗,齐鲁人士应该坚持反投降反内战发挥伟大力量抗战到底。”
初步打开鲁南抗日新局面,115 师在喜庆气氛中迎来了1940 年新春佳节,驻地张灯结彩,春日融融。
3、津浦支队3团
1939年7月,费县地方抗日武装合编为津浦支队第三团,续志先任团长,冯起任政委,李伯瑾任参谋长,张若琳任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津浦支队第三团调归山东纵队建制,编入山东纵队第二支队。
1938年7月;中共费县县委利用民间枪支多的有利条件;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团结和推动一些旧区长成立自卫武装,采取先联合抗日,后逐步改编的办法建立抗日武装。不久,费县一、四、五、六区动委会和部分分区委相继成立。10月;刘次恭与一分区委以地方乡公所李鹤轩的自卫武装为基础;发展成立了一区抗日游击队;李鹤轩任大队长;刘茂贞任副大队长;刘次恭任政委。张若林、李伯瑾在四区的卞桥、武安分别举办抗日训练班,协助分区委推动旧区长续志先成立自卫武装。是年冬,费县四、五区游 击大队相继成立,续志先、马健分别任大队长。1939年3月;山东纵队 命名本县境内一区游击大队为八路军山东纵队费县第一游击大队;李鹤轩任大队长,山东纵队派张镇任副大队长,刘次恭任政委;命名五区游击大队为八路军山东纵队费县第三游击大队,马健任大队长,王杰任副大队长,朱琳任教导员。继后,在八路军一一五师民运干部巩 清太帮助下,费县抗日游击第四大队在六区峡成立,唐绍鼎任大队长,鲍天仇任政委。 1939年7月;中共尼山地委为统一领导地方抗日武装开展对敌斗争; 派组织部长冯起配合县委将一、四、五、六区抗日游击队,合编为八路军津浦路东支队第三团,续志先任团长,冯起任政委,团辖政治处、参谋处、供给处及4个营;其中一区游击大队为一营;营长李鹤轩;100 多人;30支步枪;五区游击大队为二营,营长马健;120余人;60支步枪;六区游击大队为三营;营长唐绍鼎,180多人枪;四区游击大队为特务营;营长续志先兼任;随团部驻柘沟;有200余人枪。其余各营均在本区范围内活动。 三团建立后,配合主力部队,积极开创蒙山前抗日根据地,打击 日、伪、顽势力。
7月,根据尼山特委的指示,县委决定将一、三游击大队及四区大队和续志先部组建为八路军津浦路东支队第三团,续志先任团长,尼山特委组织部长冯起任政治委员,李伯瑾任参谋长,张若林任政治部主任,王瑞任供给处主任。津浦路东支队三团下辖四个营:一营营长张镇国,政治教导员朱洪;二营营长马健,政治教导员朱琳;三营营长唐绍鼎,政治教导员鲍天仇;特务营营长续志先(兼),政治教导员任一人。
1939年5月,土匪刘桂堂打着“反正抗日”的旗号开进鲁中山区后,东北军于学忠将刘部改编为国民党“新编第三十六师”,刘桂堂任师长。不久,该部移驻费县境内。9月份,刘部驻扎十八村一带。刘部此次到费县时,曾深受其害的人民群众不计前嫌,仍按照统一战线联合抗日的政策,沿途欢迎刘部回原籍参加抗日。县委还派员慰问和联络,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民运工作团、县委的领导,多次带慰劳品去刘部慰问和做统战工作。当时,刘桂堂曾表示愿意与八路军合作,共同抗日。
11月份,县委和津浦支队三团团部驻在万寿宫的仓房,三团参谋处、政治处及特务营均驻在蒙山前柘沟村。政治处驻在村东南一老百姓的菜园空房内,特务营分排、班驻在老百姓家。4日,刘桂堂秘派其一团团长刘世铭(诨号刘货郎)率部驻到柘沟村村西仅1公里的陈家庄、郭家庄。县委和津浦支队三团得知这一情报后,认为刘部已“反正抗日”,不可能对抗日武装出手,当时并未引起高度警惕,只是调一营到距柘沟1。5公里的邢家庄,做了些一般性的防御。6日晚9时,刘部一团团长刘世铭派人邀请津浦三团团长续志先去郭家庄他的团部开会,研讨解决军大衣的问题。津浦三团参谋处的干部都认为从刘桂堂的一贯人品来看,续志先不能去参加会议,以防有诈。续志先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