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年4月14日,为统一鲁南地区八路军主力部队的领导,115师师部将我686团与冀鲁边第六支队之第7团合编为鲁南支队,下辖686团、第7团,张仁初任支队长,我任支队政委,我们仍分兼686团的团长、政委。
   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日伪军八千余名分路“扫荡”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陈光、罗荣桓决定采取内线与外线相结合的方针进行反“扫荡”作战。我同张仁初团长率686团在参与鲁南春季反“扫荡”作战时,奉命转至外线作战,先在费县西北流峪和常庄地区(今属平邑县)击退日伪军八百余名的进攻,接着又在陈家庄、辄沟一带毙伤日伪军四百余名。“扫荡”的日伪军在鲁南抗日军民的打击下被迫撤回据点,反“扫荡”于5月5日结束。
   同年10月,115师师部将所属部队整编为六个教导旅。师部鉴于我686团从山西东进后连续作战中减员,部分营、连调出扩编,建制不全,兵力不足,,决定将鲁南支队第7团和蒙山大队编入686团,改称115师教导2旅第6团,张仁初任副旅长兼团长,我仍任团政委。经过这次整编,全团人员、武器大为充实。整编后,我和张仁初团长一起,按照师政委罗桓提出的“建设铁的模范党军”的要求,认真抓部队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1941年2月,张仁初同志和我率教2旅6团和第4团一起,由鲁南郯城、码头地区向东挺进,同山东纵队第2旅第6团等部相配合,开辟和扩大北起胶济铁路、南抵陇海铁路、东至黄海边的滨海抗日根据地。3月攻克江苏省赣榆县(位于陇海路北,从这时起一度划归山东)的海头、兴庄等日伪据点,攻入青口镇内,毙伤日伪军二百余名,俘伪军八百余名。这一胜利,控制了黄海沿岸的一些地区,扩大了滨海抗日根据地,打通了与华中新四军的海上联系。
  1942年,由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频繁的“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敌后抗战进入极度困难时期。在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根据地建设和精兵简政的指示时,我们团领导重视保留骨干,精简机关和勤杂人员,使部队更适应敌后游击战争形势的需要,同时带领部队,利用战斗间隙,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荒、种植、养猪、种菜、保证了供应,减轻了人民负担,为渡过难关,积蓄反攻力量,打下了物质基础。
  自1943年以后,我调到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担任政委,就和张仁初同志分开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随部队去了东北,而张仁初同志留在了山东。自那以后,我们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了。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和张仁初同志才得以在志愿军总部召开的会议上见面,那时,我是三十八军政委,他是二十六军军长。老战友见面分外亲切,但由于会议安排紧张,又没有机会长谈。后来,我调总政工作,张仁初同志担任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我到济南总要去看他,张仁初同志来北京,也总会和我见面。1964年,张仁初同志还在山东帮我找到了因抗日战争寄养在老乡家中而失散多年的儿子。我和张仁初同志是几十年的老战友了,我们见面时总是回忆起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渡过的那些最艰苦的岁月。张仁初同志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那作战勇敢,工作负责,团结同志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
   

00、张仁初:戎马生涯


作战骁勇人称“张疯子”

  前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在为描写梁兴初将军战斗生涯的传记文学《统领万岁军》一书撰写的序中就曾特别提到:“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有著名的三员战将,他们是“梁大牙”梁兴初;“张疯子”张仁初;“毛猴子”贺东生”。说起张仁初将军的绰号“张疯子”的由来,还得从下面的一段故事说起: 
  张仁初是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一九二七年参加黄麻起义时参加红军。长征途中,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以后,张仁初和由他担任团长的四方面军二九四团调入了一方面军,编为二师四团(一方面军前卫团)二营。过了草地不久,就参加了腊子口战斗。 
  甘肃岷县腊子口是红军长征走出草地后的第一道关隘,如果攻不下,则东西两面皆是优势敌军,红军只能再退回草地,那就是死路一条。腊子口战斗是张仁初率二九四团编入一军团后遇到的第一个硬仗。在红四团一营、三营,多次强攻未果的情况下,时任副团长兼二营营长的张仁初,主动请战。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由于地形过于狭窄,就那么几十米宽的一个口子,敌军又是居高临下,实在是易守难攻! 
  以原二九四团改编的二营奋勇作战,整整打了一夜。经过六次强攻,后在迂回部队的配合下,拂晓时分终于打开了腊子口。听老同志讲,是役张仁初始终在六连(突击连)坐镇,多次要亲自冲锋被拦。最后关头,张仁初光着膀子,一手拿枪、一手挥着大刀片,他负伤不下火线,同六连突击队一起冲上敌军阵地!这是一方面军的同志,第一次见张仁初光膀子、挥舞大刀片冲锋的样子。以前,一方面军也有干部带头冲锋的事,但象他这样当团长了还光膀子冲锋,则从未见过。此战,张仁初给一方面军的干部战士,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后来在直罗镇战役中,在战斗胶着的关键时刻,红四团代理团长张仁初再一次赤膊上阵,亲率突击队直捣敌阵。从此,张仁初作战勇猛,敢打敢拼在一方面军尽人皆知,他也荣获了一个既形象又夸张的绰号“张疯子”。 
  抗美援朝战争时,他早以担任军长多年了。战斗最吃紧时他还有好几次差点冲到最前线亲自打冲锋。多亏他身边的随从人员尽职尽责,关键时刻跟随他的警卫人员总是能不顾一切的将他拦住,不然的话还真不好说。听他身边的保卫人员说:在朝鲜,敌机专炸小车,有一次张军长的美吉普被敌机盯上。随行人员急的大喊:敌机来了,军长快跳车呀!谁知他双目圆睁,竟丝毫不为所动。实在无法,两个警卫员硬架着他跳了车,才脱离险境。试想,当军长的都这样勇敢不怕死,他的部下哪个不是奋勇当先! 
  当然,以上文字只是举例说明张仁初勇猛顽强,身先士卒的战斗作风。其实,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张将军早已成就的粗中有细,有勇有谋了。 

出师抗日 首战平型关

  1937年7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我党积极抗日主张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1937年8月中共与国民党达成了团结抗日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张仁初任115师686团1营营长。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1937年8月22日,115师在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举行了出征誓师大会。8月30日到达黄河西岸的韩城。31日东渡黄河,9月7日,部队由候马乘火场沿同蒲路北上。此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已退到平型关、雁门关内长城一线,企图重点防守太原,八路军为配合友军固守平型关,我115师奉命急进至平型关以西大营镇待敌。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古长城上,从平型关山口到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狭窄谷道,道路两侧壁垒沟深。八路军总部决定在此地狠狠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 
  9月2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23日,八路军总部令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运动,侧击该敌。24日,115师命令686团占领小寨到老爷庙以东高地,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敌后向东跑池方向发展。当夜部队冒雨进入阵地。25日拂晓完成战斗准备。雨后的凌晨,空气格外清新,张仁初和1营的指战员个个精神振奋,摩拳擦掌,注视着灵丘方向,决心打好这对日军的第一仗。在东方露出曙光的时候,日军第21旅团100余辆汽车,大车200余辆从灵丘方向过来了。雨后的泥泞和公路的狭窄使人、车、马非常拥挤,行进缓慢。等敌人完全进入了伏击地域,埋伏在两侧高地上的我军居高临下一齐开火,打的敌人乱作一团,晕头转向。我686团迅即发起冲锋,张仁初率1营指战员勇猛冲向公路,685团、687团分别断敌头截敌尾,使敌陷入我军包围之中。在混乱过后,敌迅速组织火力利用车辆掩护,占据有利地形进行顽抗,张仁初带领1营战士同2、3营的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