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对日军的“挑战书”
1938 年 9 月,华南方面的日军大举进攻广州、武汉。华北方面的日军也 不甘落后,向山西增兵 1 万余人,兵分两路:一路向永济、风陵渡,直奔西 安,妄图从侧面配合其正面战场作战;一路朝离石、柳林进犯,企图威胁陕 甘宁我党中央的安全,蹂躏我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日军气势汹汹,妄想消灭华北方面我抗日力量,解除其后顾之忧。
根据日军的动态,八路军第 115 师在罗荣桓、陈光的指挥下,主动出击 敌人。杨勇受命率第 686 团迅速进至汾(阳)离(石)公路东段,伺机打击 西犯的日军。
杨勇接到命令后,反复思考并与干部充分讨论如何消灭变得小心谨慎的 日军。对部队进行了充分动员,并研究了作战方案。
一天,天刚蒙蒙亮,杨勇便带领各营指挥员登上了西公岭,隐蔽在草丛 中侦察敌情,了解地形。这里真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四周峰峦重叠, 沟壑纵横,汾离公路依山婉蜒穿过。公路在西公岭爬过一段陡坡后,进入凹 地;而凹地的一段路平行排列着 4 条山沟,每条沟都长满了 1 米高的茅草和 杂树林,真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报告团长,日军有 20 多辆满载着武器装备和渡河器材的汽车将从汾阳 开出,旅首长命令你团相机截击!”一个跑得气喘吁吁的传令兵向杨团长传达作战命令。 杨勇受今后,正考虑如何设伏,立即有几个人建议说:“团长,就在那
儿设伏。”说话的人手指公路凹地段。 好几个干部表示同意,唯有侦察队长刘善福却呆在一旁不吱声。杨勇正
想听他的意见,他却不表态。杨勇知道刘善福对这一带最熟悉,在哪里设伏 他最有发言权,就主动问他:“刘善福,你的意见呢?在哪儿设伏好?”
“这里的地势很好,就是那个碉堡太讨厌了!”刘善福的意见终于说出 来了。
刘善福说的很有道理。日军对这段路十分警惕,早在对面的制高点修了 一座碉堡,从碉堡里可以监视和控制这一段凹地及附近的路段。
刘善福一个星期前就已深入这里侦察了敌情。他补充说:“据我观察, 每当敌人运输车要通过这里时,他们总要先派出巡逻队搜索山沟,尔后控制 碉堡,掩护车队通过。”
情况已经很清楚,怎么办? “干脆提前炸掉碉堡!”有人提议说。
“这不等于告诉敌人我们要在这里设伏吗?这种打草惊蛇的事做不 得!”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时间紧迫,不能再犹豫了。
这时,杨勇眼睛正盯着另一个不吱声的炮兵连连长吴嘉德。吴嘉德见团 长望着自己,便将心里的话倒了出来:“团长,打碉堡的任务交给我!我已 计算好了,保证 3 炮炸掉碉堡。部队出击时,不等碉堡内的敌人有反应,我 就把碉堡轰掉了。”
真是两全其美的事。杨勇高兴地点了点头,表示完全同意吴嘉德的意见。
作战方案就这样定下来了。
9 月 14 日早上 7 时,侦察员送来情报:驻汾阳的日军汽车队已经出城。 杨勇指挥第 686 团早已进入伏击阵地,正待敌人进入伏击圈。敌人汽车 通过西公岭前,在离西公岭 10 多千米的王家池加水、加油。日军从那里派出一支巡逻队探路,占领西公岭的碉堡,以掩护其车队通过。
日军巡逻队已出现在杨勇等视线之内。只见敌人一面搜索,一面进行火 力侦察,走走停停,缓慢前进。敌人未发现与往常不一样的情况,便唱起了 日本歌。不知是自娱解闷,还是为了壮胆,反正那声调不好听,像凄切的哀 歌。
日军巡逻队发出了“平安无事”的信号。不一会儿,日军车队一辆接一
辆地开过来,毫无戒备地开进了第 686 团的伏击地带。 在伏击部队发起冲击的同时,炮兵连第一发炮弹就打中了碉堡,接着又是两发。碉堡里的日军连碉堡一起报销了。此时,八路军一排排手榴弹飞向 敌汽车,机枪、步枪一齐射向敌群。在几千米长的路面上,敌人的汽车陆续 起火,在狭窄的路上相互挤撞,燃烧,爆炸??
车上的日军,有的跳下来同八路军搏斗,有的趴在车厢边射击。因为硝 烟弥漫看不清目标,他们只能乱放枪。许多受伤的敌士兵,手捂着伤口,嘴 里叽里叭啦地说着什么。
伏击的八路军战士顺势向下冲,离公路越来越近,火力也越来越猛,打 得日本兵抬不起头来。最后,战士们冲上公路,与躲在汽车旁的日军格斗起 来。
经过近 1 小时的战斗,第 686 团一举歼灭日军 200 多人,生俘 3 人,缴 获两辆没有炸坏的汽车和一批军用物资。余下开不动的车,统统付之一炬。 与此同时,旅补充团在彭雄团长的指挥下,在油房坪伏击日军香月军团司令部无线电队的 20 辆车,歼其一半,将汾离公路切断。 由于汾离公路不能通车,驻扎在黄河边上的日军第 108 旅团的供给发生了困难。日军的 50 辆运输车损失了四分之一。山口旅团长心惊胆战,被迫沿 公路向汾阳回撤。
“杨团长,西犯的日军企图撤退。你们要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迅速准 备再战!”陈光代师长打电话给杨勇。他知道第 686 团连续战斗减员不少, 便接着说:“我把 685 团 2 营和师部特务连临时调给你指挥!”
杨勇接受任务后,考虑了许久。他清楚这一仗不太好打,一因日军在汾 离公路连吃败仗,行动更加警惕,伏击不易达成突然性;二因这次目标不同 以往,过去几次都是打日军的运输队,而这次是由山口少将指挥的战斗部队, 难以全歼。要使战斗取胜,设伏点必须选在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段,以达到突 然性。
杨勇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将设伏点放在王家池。 他把这个想法向营里干部传达后,有人提出意见说:“敌人在王家池吃
过亏,已在那里安了个据点。现在要在敌据点附近设伏,困难多,风险大。”
杨勇解释说:“过去我们几次远离敌据点设伏,这似乎是我们设伏的规 律。敌人已注意到我们这个规律。我们要改变这个规律。在王家池设伏,是 有些冒险,但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好,设伏点出敌意料,就可以达到出奇制胜 的目的。”他决心导演一出新戏。
9 月 20 日天亮前,杨勇率部悄悄地摸到王家池附近隐蔽起来。
凌晨,日军垂头丧气地由离石出发,向汾阳撤退。对于沿途游击队的袭 扰,山口少将采取“不恋战,快速前进”的策略。他怕与游击队纠缠发生不 测,但万万没有想到,等待他的是杨勇布好的口袋。
山口率部完全进入杨勇设下的伏击圈后,突然被分割成几段,每一段都遭到各种火力的猛烈打击。敌人失去统一指挥,处处被动挨打,很快被第 686 团等参加伏击的部队各个歼灭。
此次战斗,共歼灭日军近千人,山口少将也被击毙,陈尸公路边。
八路军在汾离公路连战连胜,轰动了整个吕梁山区,杨勇因此威名远扬。 这大大激怒了侵华日军前线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他破口大骂山口旅团无 能,给日本皇军丢了脸。
驻临汾的日军联队长更是气急败坏,在为战死的日军召开的“哀悼”大 会上,由他提出,经与会的军官通过,给杨勇写了一份“挑战书”。日军找 到一名送信人,还把他家人扣作人质,逼他把“挑战书”到杨勇手中,由杨 勇签了字,回来才放人。
日军的“挑战书”大意是:
左地区队长兼政委杨勇麾下: 前与贵军交战,因地形不利,三战不决,遗憾千古。实为大日本皇军不宜山
地作战,而善大平原战。愿约贵军到兑九峪平原一带再战,以决雌雄??
杨勇看完“挑战书”忍俊不禁,对身边的人说:“打仗嘛,就是要以己 之长,击敌之短,这是一封蠢猪式的‘挑战书’。”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杨勇为送信人解困,给日军写了一封回信。信中除痛斥日军侵华血腥罪行外,还讽刺了日军一顿,说日军胆小如鼠,不敢到山地较量,算不得军人?? 经侦察得知,日军发出“挑战书”后,真的调集人马驻进兑九峪一带, 等着与杨勇交战。他们看到八路军没有上当,就用大炮向吕梁山轰击了两天
两夜。
东进讨逆作战
陈光、罗荣桓奉中央军委命令,于 1938 年 11 月率领第 115 师师直属队 与第 686 团东进,由晋西开赴冀鲁豫平原,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这次行动 跨地区较大,由国民党军的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