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预备队341团3营支援580高地。当晚,一一二师山炮营因炮弹打光,也抽调100名没有枪支的炮兵携900枚手榴弹上了阵地,稳定了防御阵地。
2月16日中午,“志司”通报我们军,东线反击胜利结束,三十八军可以撤到江北,全军遂于16日夜至17日,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通过冰封的汉江迅速转移江北,结束了战役第一阶段。
丰碑立在人民心中
18日,汉江全线解冻,冰块的撞击声彻夜不绝,传达数里。朝鲜老乡惊叹:志愿军真是神兵。为掩护我战略预备队第19、第3、第9兵团开进,按照“联司”命令,我三十八军于2月18日占领上八堂至曹佐里正面三十一公里,纵深三十公里的防御地段,要求在此迟滞敌军,逐渐将敌诱至清平川一线。此时梁兴初军长回国养病,我与江拥辉副军长负责组织部队防御作战。我们军从入朝开始,连续参加四次战役,时间持续半年有余,未经有效地休整,这在我军历史上是少有的。鉴于部队的情况,我们决定兵力部署如下:一一三师在杨平至月汐线布防;一一四师沿北汉江南广大地区构筑工事;一一二师转移文湖里、道牡里、琴南里地区休整补充。
部队经过汉江南岸22昼夜的顽强守备,各连队人员大为减少,最多的只有五六十人,且非常疲劳,我在组织勘察地形,构筑工事、安排兵力、兵器配备同时,要求各级政工干部抓紧宣传胜利,进行再战动员,通过传唱我三十八军军歌:“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颂扬我们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传统顽强精神,继续完成防御任务,体现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部队本色。恰好我们接到许多从祖国和社会主义友好国家运来的慰问品,也成了我们再战教育的好题材。全军的士气重又旺盛起来,投入到日夜构筑工事中。
3月7日拂晓,美第25师分两路强渡汉江,向我342团陵内里,340团两水里阵地发起攻击;美第24师在十余架飞机、30余辆坦克掩护下,向我337团、三三九团阵地猛攻。美军攻势一开始就十分凶猛,炮弹像雨点一般倾泻在我阵地上,步兵一次又一次发起集团冲锋。337团一线阵地被敌突破,该团1营顽强坚守二线阵地,掩护全团转移阵地。3月8日,该营在被敌合围情况下,粉碎敌5次进攻,消灭300余敌人,自己仅伤亡7人。当夜全营300余人顺利突围。我们军其余各部采取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方法,顽强抗击,誓与阵地共存亡。
3月9日,“联司”为节省兵力,减少伤亡,缩短供应线和保持主动,今我们军从10日起以4至5天的时间,将敌诱至清平川以北地区。我与江副军长研究后决定:以一一三师、一一四师现有阵地抗击两天,而后以一一四师继续抗击两天,再以一一三师及一一二师335团节节抗击3天,尔后将阵地移交给二线部队。
为争取主动,待机歼敌,中朝军队于3月14日晨主动撤离汉城,3月15日,美3师和南朝鲜军1师占领汉城。
我们军按预定计划把敌诱至清平川后,奉命将阵地移交26军,于3月16日撤出战斗,北上休整并担任西海岸防御任务。这时四次战役还在继续中。三十八军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于汉江南北岸英勇阻敌50天,毙、伤、俘敌10800余名,有力地配合了东线主力反击作战,掩护了二线部队的集结,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彭德怀司令员当面表扬。
1950年6月,朝鲜战争转入双方在“三八线”附近的相持阶段,美军在我连续打击下,被迫同意谈判,前线战斗趋于平缓。当月,我三十八军转入整训。整训中,全军自下而上地开展了评选英雄部队、评功庆功活动,共评出四个战役中涌现出的三个英雄营,十二个英雄连和大批英雄人物。7月11日,军召开“英雄部队授旗典礼大会”,我主持了会议,会上发布了军嘉奖令,将有“英雄部队”的奖旗授予英雄集体。我在会上历述了三十八军在四个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和荣誉,指出这些英雄单位是战斗的旗帜,是各部队学习的榜样。最后,我代表军党委号召部队,创造更多的英雄部队,为三十八军增添新的荣誉!会后,各师庄严举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烈士追悼大会”,并用图片宣传烈士业绩。通过一系列的荣誉教育和活动,激发了部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了争夺战争最后胜利而奋斗的决心。
为加强朝鲜与东西海岸防御,防止敌人在我侧后登陆,中央军委于1951年9月17日决定,分别成立东西海岸防御联合指挥所。我三十八军和第39、第40、第50军以及人民军第1、第4军团隶属西海岸指挥所,由韩先楚任司令员,人民军第4军团长任副司令员。
1952年5月,我奉调回国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工作。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由于我三十八军的出色战斗行动和辉煌战果,我受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接见,并被授予朝鲜国家一级国旗勋章。
七、将帅回忆
1、 回忆抗日战争中和张仁初同志在山东的岁月
刘西元
作者简历 :刘西元,1917年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桐坪社上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直属队青年干事,红军学校政治部青年干事,红一军团第4师青年干事,1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鲁南支队政治委员,教导第2旅6团政治委员。1943年任滨海军区一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通化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辽东军区独立第2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副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47军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委。1952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主席。1964年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1969年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72年任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樊坝战斗后,陈光、罗荣桓命令杨勇率686团第3营和团教导队扩编为独立1团(不久改为独立旅),留下坚持着鲁西抗日斗争;重组686团领导班子,由原副团长张仁初任团长,张提出团政委一定由我担任,否则他不当团长。
张仁初是湖北省黄安(今红安)人,原在红四方面军,是一员猛将,外号叫“张疯子”;我是江西省吉安人,原在红一方面军,过去我们俩并不熟悉,但在4至5个月前即1937年11月广阳战斗中建立了友谊。
当时张仁初担任3营营长,和我搭挡,我们相互配合得很好。在广阳战斗中,他负了伤,我一面安慰他,找医务人员替他包扎治疗,一面又善意地提醒他在勇猛的同时,在战术上要注意改进,才能更好更多地消灭敌人。我这次提醒,张仁初心悦诚服,认为是对他的真诚帮助,是对他政治上的莫大关怀,从而成为我们新搭挡的思想基础。陈光、罗荣桓采纳了张仁初的意见,决定由我任686团政委。
1939年4月,张仁初和我率686团随115师师部由鲁西郓城地区进到运河以东、泰山以西地区,同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之津浦支队和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会合,巩固与扩大了泰西抗日根据地。
日军对来自山西的老八路扩大泰西根据地惶恐不安,从泰安、肥城、东平、汶上、宁阳等城镇调集伪军八千余名,附坦克、汽车一百余辆,火炮一百余门,由日军驻山东最高指挥官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官尾高龟藏指挥,从5月8日起分九路出动,围攻泰西抗日根据地,采取步步为营、拉网推进的战法,于10日向中心区推进,紧缩包围圈。陈光代师长令我686团掩护机关、部队分路突围。当夜,除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由于地形熟悉顺利突围外,师部及我686团、津浦支队和中共鲁西区委、泰西地委共三千余人未能突出包围,被围于肥城县的陆房周围纵横各约10公里的山区内,形势极为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