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热血男儿★与狼共舞:祖上光荣-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联战士的吃苦耐劳确超乎了太爷爷的想象,“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冬季情景他没见到,可“出就打鬼子,入则抗蚊虫”的丛林鏖战,他倒是亲眼所见并亲身体会,那时的他们,宁肯去打鬼子,也不想忍受蚊虫叮咬,解放后来东北垦荒的兵团和锻炼的知青,也有深切体验,且有形象描述:“蚊子瞎蒙和小咬,一天三班倒!”反正不分白天黑夜轮番进攻,一叮一个包,一咬一个坑,身上皆血淋淋。抗联战士们不但休息不好,还常处于忍饥挨饿的状态,粮食本来就不多,身上的粮袋子又要坚持一段时间,每顿都是和着野菜煮稀粥喝,
  但更让太爷爷吃惊的,是抗联战士打起仗来的不要命,他和潘大姑娘亲眼看见他们中的一个,身上捆了一捆的手榴弹,滚到鬼子的装甲兵车下面,然后就炸响了。打上山打鬼子那天起,太爷爷和潘大姑娘也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但像这样随时就豁出命,还是让他们瞠目结舌。还有一次,杨靖宇的几千人和一千多鬼子兵遭遇,杨靖宇就想吃掉他们,可打着打着,敌人忽然派来十几架飞机增援,一时间抗联战士死伤惨重,杨靖宇便下令与鬼子兵拼刺刀,战士们便愤不顾身地怒吼着冲了上去,鬼子的飞机就束手无策了。
  那真是一场野兽般地撕咬,大刀砍去了半拉脑袋,砍瞎了眼睛,刺刀捅进了胸膛,捅进了喉咙,就连嘴巴都用上了,咬下了半个鼻子,吞下了一只耳朵,看得战壕里的太爷爷和弟兄们热血沸腾,不寒而栗,是杨靖宇没让他们上,知道他们没有拼刺刀的经验。太爷爷当时也很困惑,他看得很真切,在抗联战士上了刺刀的同时,鬼子兵也上了刺刀,而且还把子弹都退了膛,抗联战士当然没子弹退膛,所以冲到近前一排枪打去,鬼子兵就倒了一片,然后才会冲进去展开白刃战,这一点上,鬼子兵倒不像孬种,难道真是他们信奉武士道的缘故?
  事后,太爷爷跟杨靖宇提起他心中的困惑,杨靖宇就给了他一个答案:“不完全是武士道精神,绝大部分鬼子兵配备的武器都是三八大盖,这种枪虽然性能安全可靠,射程远,精度也高,但它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发枪时后坐力太大,射速较慢——每次单发前要退出弹壳再上膛,也就是拉一次枪栓才能再打一枪,鬼子兵喜欢严守教条,其步兵操点规定在六步内不许射击,只能拼刺刀,因为在六步之内,若遭遇了长枪刺和大刀片,退膛上弹很可能已来不及了,恐怕脑袋就被削掉了。”
  太爷爷对抗联队伍的节省也印象深刻,他带着弟兄曾和第一方面军的一个营去劫鬼子兵的运输车,这方面他和潘大姑娘倒有丰富的经验,进行的很顺利,但他们很失望的是,他们劫下的是两车鬼子兵的衣服,按以往的习惯,对鬼子兵的制服他们是不屑使用的,准一把火烧掉,可同去的抗联战士却高兴得不得了,非要运回去,说又可解决一部分冬季棉衣的料子了。还有就是弹药的使用,抗联的很多装备都是苏联给的,但根本不够用,那时黑市的子弹价格又很最高,有十块大洋一颗的记录,他们根本买不起,所以靠从敌人手里夺的同时,他们也千方百计地对子弹进行深加工,提高利用率,他们的举动,连经验丰富的潘大姑娘看在眼里,也自叹弗如。
  大半个夏天,太爷爷和孙姑娘就带着百十来号弟兄,夹杂在杨靖宇的抗联队伍里,在吉林的地面上呼啸着来去,你不能说他们没发挥作用,没有一点功劳,只不过一块金子掉进金子堆里,就怎么也显摆不出来了,何况他们也没再赶制一面“忠侠军”的大旗。所以在不名就里的老百姓眼里,他们没了一点消息,就好像突然消失了,就连一直在苦心搜索的井上垣也糊涂了,他不知多少次命令和催促马宝库和陈宝,派特别行动队下力气查访,他甚至还通过吉黑两省境内的军警探听过,仍一无所获。发现不到猎物的猎手往往很空虚,井上垣因此就觉得自己这个宪兵队长很窝囊。
  那几个月到底打了多少仗,太爷爷没算过,但肯定自他当了伪军兵,又做了山大王,他都没打过那么多仗,而且在抗联战士们照应下,他的队伍伤亡也很小,只死了两个弟兄,但也添了两个弟兄。一个弟兄是在他们攻占一个镇子时捡的,硝烟弥漫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火药味,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乞丐,就畏缩在墙角,满脸的惊恐,他就是后来孩子一样跟在太爷爷的身边的小六子。小六子孤儿,双亲和五个哥姐,不是病死,就给日本人修要塞,没活着出来,是杨靖宇让他进了队伍,太爷爷做过乞丐,也是个没娘的孩子,看着心疼,就要了过来。
  小六子乖巧,又鬼机灵,鞍前马后地很会来事儿,还常给太爷爷和潘大姑娘端端洗脚水,捶捶骑马累得酸疼的腰,两人对他自然也是非常喜爱,尽管年龄都比他大不了一旬,却愿意拿他当儿子看待,他正长个儿的年纪,吃得多,两人也就常省下一口倒进他碗里。太爷爷有时就不叫他小六子,半开玩笑地唤他儿子,他也满心欢喜地答应,太爷爷一高兴就会教他打枪,还把缴获的高森那把勃郎宁手枪送给了他。小六子身上的衣服,潘大姑娘也都亲手洗洗缝缝,她还利用作战的空隙,给他纳了一双新布鞋。
  另一个新添的弟兄,其实不能算作弟兄,因为它是一只野狼,而且还是一只母狼,也没参加“忠侠军“,但太爷爷愿意把它看作弟兄,谁要是有异议他就会跟谁急。他咋会认一只野狼为弟兄呢?
  那已是八月了,太爷爷和抗联队伍一起攻占了那个镇子后,马上又转移了,那时因为条件和实力所限,抗联队伍攻下的城镇不少,可真正长久占领的不多,队伍转移到一座山前,就按情势的需要,分开驻扎在了山的两侧。第二天,还没到晌午呢,杨靖宇就派了人来,叫太爷爷和潘大姑娘过山那边一趟,原来是消失了好长时间的彭亮回来了,让他们过去一块儿吃顿饭,潘大姑娘有些不舒服,就没去,太爷爷是带着柱子,和那个来通知的抗联战士一起走的,大白天的,在山道上,他们就遇见了狼。
  那狼不是静悄悄地跟在三匹马的身后,而是一路低鸣着追过来的,所以三个人很快就发现了,却都没害怕,因为他们一回身就看见了仅是一只狼,而他们都有枪,还没等太爷爷有啥反应,柱子拉了一下枪栓就打了一枪,没打着,那狼就低鸣着转身跑了,三人也没当回事儿,就继续赶路。可不大一会儿,那狼竟又追了过来,还是一路低鸣,柱子就回身又举枪,却被太爷爷一把拦住了:“别打它,我看它找咱们是有事儿!”太爷爷已听出了,那狼的低鸣里似乎有哀怨和焦急,那个抗联战士显然也听出来了,就点了点头。
  果然,那狼见三个人没再打它,就转过身走了几步,然后回头看着三个人,见三个人没反应,它就又走回了原地,接着又转身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三个人,太爷爷就明白了,它是想让他们跟着它走。“走,咱们跟着它去看看!”太爷爷说着调了马头,柱子就忙说:“大哥,它是一只狼啊!”意思是连狼你都相信。那个抗联战士也说:“杨大哥,它万一把咱引狼群里咋办?”太爷爷犹豫了了一下:“大白天的,不会,再说,你看它那样子,是在求咱们!”太爷爷此时已揪了心,他打马跟了过去,两个人也只好在后面随着。
  在林子里穿来穿去,来到一个小山谷中,太爷爷老远就听见一个孩子似的哭声,等近了一看,一条小溪旁的大石头缝儿里,正夹着一只狼崽子,挣扎着撕心裂肺地叫,而石头旁另一只狼崽子也急得团团转,见来了人,就跑开了,跑到了远蹲的母狼身边。太爷爷把马缰绳交给柱子,凑近了,跃跃欲试了半天才敢下手,他也怕救的时候反被咬一口,那个抗联战士也很紧张地警戒着,可太爷爷手快碰到石头缝儿里的狼崽儿时,它竟变得很温顺了,一动不动,一声不吭。太爷爷小心翼翼地费了一番劲,终于把狼崽儿救了出来。
  太爷爷把狼崽子放在地上,它就迫不及待地跑向了母亲,可能是四肢长时间受缚,它跑起来有写摇晃,有两次险些跌倒,还没跑到,母狼和另一只狼崽子就迎了上去,尽管尾巴夹着,可仍能看出它们欢欣雀跃的样子,不停地用鼻子相互闻着嗅着,就那样亲近了一会儿,母狼看了看还站在那儿的太爷爷他们,然后才带着两个崽子走了,它是几步一回头地消失在林子里的。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