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是在以后她和蔡锷相熟相知的日子里,絮棉被一样一点点把棉花铺垫好才行,断然不会如此急不可耐地滔滔不绝,说出这样一番仁人志士的革命理论来。特别是那“国将不国”的话,怎么听,怎么像是鲁迅先生当年说过的话。
我也相信蔡锷将军会用放浪形骸的方式,作为一种伪装,掩饰着内心的焦灼和无奈,掩饰着无力改变又渴望改变现实的思想矛盾与冲突。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人,是一个从封建社会里走出来的人,在那个时代到风月场上排遣心绪,发泄郁闷,则是士大夫的一种普遍认同的行为方式。而且,他家中尚有两房夫人,在和小凤仙交往的时候,他和另外一名童伶关系也异常密切,一脚同踩两条船。为此,气得老母和他的大太太与他闹翻,先后离开了北京,回云南老家去了。完全滤掉了情色,而将蔡锷和小凤仙头一面的对话弄成众里寻他千百度一般的革命者的对话,实在有些像笑话,有点儿弄巧成拙,在情色之上镀上了一层历史和革命的亮漆。
有这样一说,倒是值得相信:蔡锷很想娶小凤仙,曾经专门请曾朴做媒,来说服小凤仙。蔡锷算是找对了人,曾朴是《孽海花》的作者,自己写过的赛金花是妓女,自己娶过的姨太太也是妓女,对妓女当然很是了解,说得上话;更重要也更巧的是,小凤仙十三四岁落魄的时候,他曾经买过小凤仙当保姆,还曾经和小凤仙有染。世界就是这么点儿大,风月场和官场文场连得就这么紧,事情巧得莫说曾朴不敢相信,就连小凤仙也不敢相信。不过,这一节外生枝,倒让小凤仙确实看到了蔡锷对自己的一片真心,不是真爱,蔡锷断然不会娶自己的。我想,上面的那段对白,他们起码应该放在这时候说,才会水到渠成,稍微合适些。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不少书中用传说的方式,说蔡锷将军在云吉班初次过夜的时候,看到床上落红点点,被褥都被染出朵朵梅花,原来小凤仙居然还守着一副处女之身,专门在那里守候着蔡将军的到来。这就更有些离奇得离谱了。如同赛金花说自己在嫁给洪钧之前,还只是一个清倌而已,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只待知音。这无疑是有些美化青楼女子了。这样的美化,也自有道理,在小凤仙献身革命同时也献身英雄的传奇中,重视如此的可读性和世俗性,更重视包括在其中的纯粹性,是既包含着精英的理想,也包含着大众的趣味在内的。
不过,当小凤仙和蔡锷相熟之后,有一天,蔡锷在云吉班兴之所至,书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小凤仙,我倒相信是确有其事的。
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
自古佳人多颖悟
从来侠女出风尘
这副对联写得不错,吻合小凤仙的身份和性格,也流露出蔡锷的心情和感情。蔡锷曾拜过梁启超为老师,文采还是有的。他将小凤仙比作侠女,内心里已经把她定型,匡定了她与自己不仅仅囿于儿女情长,而是和革命大业有密切关系。一个侠女的侠字,如此的超尘拔俗,剑胆琴心,便让小凤仙和赛金花拉开了距离。当然,小凤仙和赛金花都属于乱世佳人,且两人都有胆有识,但在胆识之中,如果说赛金花是属于那种智慧型的,是一名说客;那么小凤仙则属于那种义薄云天型,是一名侠女。同时,如果赛金花和瓦德西真有什么关系的话,毕竟瓦德西是68岁的糟老头子了,而当时蔡锷风华正茂,两相比较,人们更容易接受英雄配美人,而不大接受老少恋的。蔡锷和小凤仙正符合人们这种宝剑赠英雄、宝马配美人的传统心理构架。
红颜祸水是怎样变成巾帼英雄的(4)
据说当时蔡锷在这副对联的上方题写一句:“凤仙女史灿正”,但下面没有署名。小凤仙有所不满,对他说:“你我虽贵贱悬殊,但又何必隐姓埋名?”
他才只好写上了“松坡”二字。松坡是他的字,小凤仙立刻明白了,眼前跟自己一直缠绵悱恻而又多有心思契合的壮士,就是大名鼎鼎的蔡锷将军。当场,小凤仙便把自己的舌头咬破,血滴对联之上,以示自己对蔡锷绝对的忠诚,将会和他一起为倒袁大业共赴生死,在所不辞,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侠女。
我对这一场景,虽也起疑(特别是小凤仙咬破舌头、血滴对联的情景,实在有些像《桃花扇》),但还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因为这很符合小凤仙的侠女之性格,面对对联,尚且能够咬破舌尖,到了需要她的时候,“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她是一定能够豁出性命,和蔡将军同走黄泉的。在众多的贵妇名媛面前,小凤仙冷艳逼人的形象,在这里才被真正树立起来。
袁世凯称帝,蔡锷亡命日本前夕,曾经特意跑到陕西巷的云吉班,寻求小凤仙的帮助和掩护,那天正好云吉班里有姐妹过生日(有说是蔡锷自己过生日,不可信,因为太巧),她故意把窗户打开,将蔡锷将军的大衣和帽子挂在衣架上,来了个瞒天过海之计,让人误以为蔡锷一直在艳窟香窝里沉湎,谁知在一片钗光鬓影和软语娇香中,小凤仙早已经趁着热闹的乱劲儿,拉着蔡锷将军走出大门,躲过暗探的眼睛,不显山不显水地陪着蔡锷到了前门火车站,逃将出去。
也有另一说,那一天,不是过什么生日,而是正值大雪纷纷,小凤仙携蔡锷兴致勃勃出了云吉班大门,对外声称如此难得大雪,要一起去郊外踏雪赏梅,情意绵绵,兴致好生了得,惹得云吉班众姐妹一阵羡慕。其实,这是他们故意放出的口风,迷惑袁世凯安排在云吉班四周的密探。车子驶出八大胡同,根本没有朝郊外去,刚刚路过前门火车站,他们就跳下车,随进站的拥挤人群混进车站,逃将出去。
后一说,说得小凤仙诗意浓郁,俨然大家闺秀,如同巴金《家》中的梅表姐了,多少让人起疑。前一说,则太像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里林道静帮助革命者卢嘉川虎口脱险的逃跑场景。如此雷同,同样让人起疑。
不过,有一点确实是事实,那就是在小凤仙的帮助下,蔡锷将军逃脱了袁世凯的耳目。而且,确实是小凤仙陪同蔡锷一起,逃出云吉班,来到前门火车站,在车站跟接头的人拿到了梁启超早替他们买好的火车票,跑到了天津,然后立即转往上海,渡海直奔日本去了。
这是1915年的12月1日。将近一百年前的冬天,和现在冬天的天气一样吗?无论北京、天津,还是上海,云吉班的老楼和老窗还在,老的车站和码头也还在,却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
小凤仙和蔡锷将军是在天津分手告别的,现在已经不知道,告别之际,是种什么样的凄恻场面了。只知道蔡锷对小凤仙说,倒袁成功时一定接她团聚。自古多情伤别离,据说,小凤仙为蔡锷唱了三段岔子曲,作为离别的礼物。虽然,我并不相信真有其事,小凤仙能文能诗,填写个曲词,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大难当头,有人盯视跟踪的时候,还有心思唱小曲,总让我觉得像是话本评书或影视剧里有意的安排(电影里,张瑜是弹的古琴),故意在紧急关头宕出一段时间,让主人公来缓缓抒情,一展襟怀。但是,这唱词表现了小凤仙同蔡将军一起视死如归的精神,还是吻合她的性格的,也足以令人感动。即使是后人特意填写添加上去的,也不妨当作她的心曲的袒露,值得我们一听。
三曲如下:
《柳摇金》:骊歌一曲开琼宴,且将子饯,你倡义心坚,不辞冒险,浊酒一杯劝,料着你食难下咽。你莫认作离筵,是我两人大纪念。
《帝子花》:燕婉情你休留恋,我这里百年预约来生券,切莫一缕情丝两地牵。如果谋未遂,或他日啊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前生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红颜祸水是怎样变成巾帼英雄的(5)
《学士中》:你须计出万金,力把渠魁殄灭。若推不倒老袁啊,休说你自愧生旋,就是侬也羞见先生面。要相见,到黄泉。
蔡锷从日本暗渡陈仓回到云南,组织了“护国军”,竖起讨袁大旗,打响讨袁第一枪,起兵征伐,轰动全国。这里面,应该也有小凤仙的一份功劳,当时有人就说:是小凤仙间接推翻了袁世凯。一个妓女,有如此之大的功力,实在是奇迹。
袁世凯终于在全国人民的###中,没有做成几天的皇帝梦,下台死去。但蔡锷将军因病魔在身,又操劳过度,终于坚持不住,大树一般倒了下去,他被送往日本医治,死在日本的福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