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井帝国在行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界对当代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体制的模糊认识,表现出对日本经济体制的强烈质疑,由此激发出我写作本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袁璐和张凌这两位助手的协助下,2008年4月我终于完成了本书的初稿。
  与《三井帝国启示录》着重疏理三井财团的历史、文化和经营理念有所不同,《三井帝国在行动》这本书主要通过一些实战案例,讲述了以三井物产为首的三井财团企业群是如何针对中国市场,彼此相互配合进行全球战略布局的。书中很多内容可能比较敏感,容易刺激中国人的神经,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商战手段,希望读者能等闲对待,重要的是希望中国企业能从与日本财团(穿西装的军队)合作与搏弈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2007年12月27日晚, 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飞抵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4天的正式访问。第二天,福田康夫在北京大学发表了演讲,其中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他说:“我国被称为比社会主义还要社会主义的平等社会,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最近收入差距的问题也变得逐渐严重,今天###总理告诉我,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目前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抱有坚定的信心。”中日关系经过十多年来的波折,似乎正在步入平稳发展的轨道上。
  过去3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和日本这两个邻国必须相互真诚而坦率地对待对方,不再只存在友好的幻景,而更应建立一个新的合作框架。正像在全世界的普通双边关系中一样,竞争、分歧和摩擦将继续存在。然而,一旦友好的假象消除了,建立新的、更加注重实际的、健康的关系就将是可贵的。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与摩擦、不断扩大共识和共同利益的过程。中日企业之间的关系也亦如此。
  2008年5月12日
  

前言(1)
三井的角色
  三井物产(Mitsui)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商社,而且又是先驱者,有着悠久的历史。1993年,三井物产排名世界500强第一,在其后的10年间也都基本排名500强前10位。2003年以后,三井物产将能源部门等重要产业机构独立核算,并且在全球设立独立法人公司,使得自己在《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排名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其真正的实力和活动被隐藏起来,不为外界所注意。
  事实上,三井物产不是制造厂家,它最大的财产是人,其价值无法简单用西方式的财务报表来衡量。作为综合商社,三井物产并不直接拥有生产设备,整个企业活动所依赖的资本就是“人”。1979年,八寻俊郎就任三井物产社长,积极推进“RDS运动”,其主旨是把三井物产的经营原点恢复到“人”,比起纵向组织来,更加重视横向组织的力量,消除官僚主义,使公司重新成为能动的、充满活力的、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组织,“人的三井”由此得名。
  不少中国企业都在梦想跻身世界500强的行列中,然而,三井物产对500强排名从来都不屑一顾。三井物产作为三井财团的母体已经培育出众多世界级的企业,三井财团体系内的500强企业更是有一大把,其中就有丰田、东芝、索尼、三井住友银行、商船三井、三井造船、石川岛播磨重工、三越百货等知名企业。三井物产向来是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中国人对它知之甚少。三井物产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似乎是个全球性的谜。
  历史沿革
  三井家起源于平安时代(794—1192)的关白(辅佐天皇的丞相)藤原道长,其后代离开京都,定居于近江国(今滋贺县)“三井寺”地区,开始以“三井”为姓。据《三井帝国启示录》考证,“三井寺”得名于中国浙江天台山(位于温州、台州和宁波地区)的“三井潭”,而日本近江国的居民被认为是中国汉代最后一个皇帝刘协(181—234年)的后裔。近江国是日本出产商人的地方,这些商人在唐宋时期就与中国浙江商人密切交往,如出一家。
  17世纪中叶,正是中国明朝后期的徽商从鼎盛走向衰落之时,三井家的后人三井高俊举家从近江国迁往伊势国的松板,放弃武士地位,成为酿酒商人。1673年,三井高俊的四子三井高利开设名为“三井越后屋”的吴服店(今三越百货)。之后,三井高利又在京都、江户(东京)、大阪、长崎等地开设名为“两替屋”的钱庄,从事兑换、放款等金融业务,即为现在三井住友银行的起源。三井高平继承家业后,在长崎开设吴服店的分店,宝永年间(1704—1711年)开始与外国交易,此为“三井物产”的远祖。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以太谷、祁县、平遥等晋中商人为代表的山西商业票号,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闻名于中华大地。然而,晋商最终随着突如其来的战乱在清朝末年时衰败了。此时,三井家族为倒幕势力提供巨额资金,是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的功臣,成为“政商三井”。由此,三井家族与明治政府发展出了一种互相支撑、互相利用的互惠关系,推动日本的经济与社会变革。1876年,三井家族开设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三井银行”,并成立了当时规模为日本第一的“三井物产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当局认为日本的财阀是军国主义的根基,将包括三井、三菱、安田等在内的几大家族财阀解体,三井物产这家综合商社也被分割成170家小公司。1952年,由于政策上的缓和,加上日本政府强有力的商社培植措施,原三井物产系统的公司不断合并,于1959年完成合并后又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综合商社。此时,原三井财阀的众多企业重新聚拢起来,形成新的三井财团体系。
  2001年4月2日,三井财团的樱花银行(原名三井银行)与住友财团的住友银行正式合并为三井住友银行。值得一提的是,住友商事是住友财团的综合商社,经营规模紧随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之后。中国人熟知的NEC(日本电气)、松下、三洋这3家企业是住友财团的成员或重要关联企业。2002年12月,三井住友银行通过股份转移方式设立三井住友金融控股公司,标志着三井—住友大财团体系的进一步统合。。 最好的txt下载网

前言(2)
新家族经营主义
  在很多中国人甚至欧美人看来,丰田汽车、东芝电气、松下电器等耳熟能详的产品及其企业才是日本竞争力的象征,很多企业管理书籍谈及的也是这些企业的管理经验。然而,国人全然不知日本大企业成长的幕后推手,以及主导日本经济的内在力量,其实真正来自三井物产等日本财团的综合商社。在中国翻译出版的美国经济学教科书,连提都不提有关财团的问题,只在日本和韩国存在的被称为综合商社的企业组织更没有介绍。
  近十多年来,日本国内经济陷入低迷,加之中日关系出现裂痕,研究日本经济体制的中国学者几乎绝迹。中国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普遍接受西方经济学和MBA教育,忽视了对日本经济的研究。美国企业背后的文化是个人主义,崇尚独立性,利润第一。当危机来临时,美国公司总是企图摆脱和剔除其陷入困境的产业和部门,而日本财团更加注重建立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度危机,共求发展,共同抵御外部侵略。
  事实上,三井财团就是一个新型的家族企业,它不再依靠自然人的血缘关系界定家族成员,而是以企业法人之间的资本关系形成新型的命运共同体。三井财团企业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在维系财团体制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三井财团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稳定、从事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相互紧密依赖、有共同文化理念的人群的集合体。
  在这个新型的、现代化的家族式企业集团(财团)中,主办银行(或金融集团)扮演着父亲的角色,通常决定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和姓氏归属,是家庭成员稳定的经济来源。而综合商社自然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她负责生育儿女(众多制造业),照顾家庭成员的起居,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施加影响,为子女长大后外出求学与发展谋划(获得情报),甚至为子女选择对象和操办婚嫁(创办合资企业)。
  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中,子女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丈夫是否事业有成,更多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贤妻良母对这个家庭成员投入无私的照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