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司的人都出国多年了,看到领馆的领导这么热情,这么亲切,都很激动。
“你们也许不知道,我们中国外交战线上许多同志都是军队干部出身,我们的老部长陈毅就是位将军,我自己也是当兵的出身。所以我想给你们讲一些我们战争年代的事。”张副总领事忽然转了话题。
三个搭档 二十一(2)
一听这话,曹竞辉差点没皱起眉头,楚冰也冲陈义明偷偷地吐了吐舌头。这些“革命历史”和我们的雨伞生意有什么关系啊?他们心里转着念头,又做出认真听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原则。很多人以为,这就是说,如果敌人有一个师,我们就围上去一个军,把敌人给消灭掉。错。敌人是傻瓜吗?会坐在那儿等我们集中兵力去消灭他?我就讲一个典型战例:孟良崮战役。当时,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只前出战线十公里,而在方圆一百公里之内有国民党军队四十五万之众。这是什么概念?我们今天开车从领馆到你们公司都不止十公里。这时候我们怎么‘集中优势兵力’?我们在一点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用四五个纵队十万人对张灵甫三万两千人。但是,如果在四十八小时内我们不能结束战斗,敌人的四十几万兵力围上来,就得包我们的‘饺子’。这样的战机可以说是稍纵即逝,咱们开个玩笑,你曹先生如果早上接到情报,说七十四师前出十公里。你考虑了一上午,下午和你的搭档商量,第二天早上,你们要做决定了,结果一看战报,敌人的战线已经拉平。也就不会有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了。当时,粟裕司令员认定这是一个战机,毫不迟疑,把几个纵队一下子围了上去。只有这样具有非凡眼光的指挥员,才能够捕捉到战机,完成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张副总领事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吸引了每一个人,大家都睁大了眼睛听着。
“人常说商场如战场。我讲这个战例是要告诉你们,如果把你们比作战场上的指挥员,你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素质,一是要有捕捉战机的眼光,二是要有极大的勇气,三是要有科学计算的能力。内地产品走向世界是个不可逆转的方向,现在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什么中国制造的产品,再过十年,也就是下个世纪初,很可能你们在美国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制造’。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这些走在前面的公司是大有作为的。但我也必须说,这是个战机,你们要能够抓住它。这个战机不可能长期存在,长则五六年,短则两三年,大量像你们这样的公司就会成长起来,国内的公司也会成熟和壮大起来。那时候,你们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建议你们要鼓起勇气,尽早迈出这一步。当然会有困难,要重视困难,领馆也会支持你们,商务处可以介绍一些国内有实力的企业与你们合作。最重要的,还是把在国外的先进管理运用到实践中去。有人把当兵的叫成‘大老粗’,那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战场上的科学计算一点也不比自然科学中的计算简单。”
“这又是哪儿跟哪儿呀?”曹竞辉他们又交换了一下眼神,被张副总领事看到了。他笑了笑说:“你们知道什么叫作战效率吗?简单地说,就是多少颗子弹可以消灭一个敌人,多少时间、以多少兵力可以歼灭对手。说回孟良崮,张灵甫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算错了,他以为他的三万两千人能够在四十八小时内顶住我们十万人的进攻。而粟裕将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速战速决,使四十几万大军成了一个零蛋。开发内地产品,特别作为先驱者,你们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你们一定要讲求科学,讲究效率,不要像孟良崮的张灵甫哟。”
张副总领事总算把自己的意思讲了出来,虽然不很贴切,却也给了曹竞辉他们很大启发。
送走了领馆的人,陈义明舒了一口气说:“看来我们的内地产品真得尽快上马了。”
曹竞辉充满期待:“要是商务处真的能向国内推荐我们,那可是天赐良机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有了这股东风,真该大干一场。”楚冰也是兴奋不已。
“陈义明,你盯着领馆,一定要把推荐信尽早拿到。我马上再飞香港注册公司,协调内地出货。楚冰以后要走起来,我们的工作重心要往洛杉矶转移……”
“机遇。张副总领事没说错,现在真是个历史机遇。”楚冰感到这趟跑洛杉矶不虚此行。
“我们这样干下去,你们就等着见总统、见主席吧。”曹竞辉得意地说,“不能老盯着眼前的得失,要想得大,看得远。”
陈义明说:“张副总领事讲的科学计算也很重要。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我们基本上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规划、计划都不细致。要到内地开发产品,恐怕还是要好好安排一下,一步步地来,一开始货量不能大。”
“我同意。你们都知道当年我的一个货柜,把我搞掉半条命。要不今天我也上不了这条贼船。”楚冰开玩笑说。
听到“贼船”的玩笑,曹竞辉脸色不太好看。
知道自己玩笑出了格,楚冰连忙认真地说:“要讲‘计算’,先得从财务上算起。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系统,又怎么谈得上‘计算’?所以,我也想和你们商量一下,纽约那边我想增大一点财务预算,招两个专职财务人员,把账好好做起来。”
“咱们要做的事,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哪一件都重要。但眼前最重要的还是把资金转顺。‘阳光’这边要付得好,香港进货全要信用证,开发内地也不能空着手去,我都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曹竞辉不高兴地说,“我是负责进口买货的,资金的压力我体会最深。我看还是先在洛杉矶请一个财务主管,其他地方先缓一缓吧。”
看到楚冰还要说什么,曹竞辉抱着头说:“好了,我的头都要炸了,我得回去睡觉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个搭档 二十二(1)
几天后,带着洛杉矶领馆的推荐信和陈义明准备的公司照片、市场资料和各种图表,曹竞辉经由香港再进内地。
经过一些朋友的指点,曹竞辉已经知道,“县官不如现管”,不能光盯着大城市、“大首长”,在小地方,事情可能更好办些。
经人介绍,曹竞辉认识了宁主任。
宁主任四十出头,几年前他们这个县升格为市,他被提拔为外经贸委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第一把火,就是建立了一个“经济开发区”。本来的设想是要引进外资、炒热地产,创造就业机会。可他们这个市,远离上海、广州,也不在沿海,外资根本摸不进来。本来还想找一些港资,可阴差阳错,也没弄成。开发区冷冷清清,宁主任心急如焚。这一次,在上海,一位老同学给他介绍了一位从美国来的客人,这位美国客人的公司在美国的几个中心城市都有自己的分公司,当地的中国领事馆都去他的公司参观过,当地的电视台还播过专访他们公司老总的节目。宁主任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宁主任和曹竞辉一见如故。虽然他也到美国进行过考察,可那样的考察实在是走马观花。即使见一些客商老板,由于语言的限制,根本无法交流。这回,通过曹竞辉的介绍,他对美国市场的开发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曹竞辉讲,他的目标是三年之内,出口金额达到上亿美元。这个数字让宁主任心中存疑,但是哪怕去掉一半水分,也是个巨大的数字。这五千万中,能和他合作百分之十,也是一个亮丽的成绩单啦。全市一年的外贸出口不过几百万美元,如果一个客人就能做出这么大数字,那可是抱回了一个大金娃娃。
当宁主任把银行行长和工厂厂长叫到一起吃饭时,曹竞辉真正体会到了“事半功倍”这个词的含义。
几个月后,曹竞辉组织的第一批内地货柜,就声势浩大地涌向洛杉矶。
“金老板,看,内地做的伞。”董老板带着一把刚拿到的伞,送来给金老板看。董老板是金老板的同乡,也是台湾来的,是金老板的老主顾。金老板是洛杉矶最老牌的进口商,听说内地的伞要进来,就告诉董老板,如果他从“新盛”进了内地货,先拿来给他看看。
“噢?让我欣赏欣赏。”
金老板把伞打开,轻轻一抖,上下一看,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从兜里摸出一张二十块钱,往桌上一摆,对董老板说:“咱们来打个赌,这把伞张合五下,如果它不破,这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