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鞔蛳铝思崾档奈难Щ !!∽詈玫膖xt下载网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4)
张舜徽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靠自学成才,著有《积石丛稿五种》等多部著作。他认为,要立志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一定要勤奋。在他长期自学过程中,充满了勤奋的汗水。少年时期,读古书时,他经常手抄熟读。在19岁时阅读《资治通鉴》,他一天读一到两卷,就这样,连续用7个月的时间将294卷的书读完了,并做了读书笔记。后来,他又立志通读《二十四史》。他不怕困难,无论春夏秋冬,从不懈怠。从《史记》到《隋书》,他都用红笔圈点,从《唐书》到《明史》,也自始至终读完。最后,历时10年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有3259卷之巨的浩繁的著作。张舜徽后来的诸多著作与其平时勤奋与积累有重要关系。他自己总结到:我一生治学,没有急于求成的思想,总是从容不迫,埋头苦干,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等到积之既久,果然水到渠成。中学生朋友们,我们是否应该能够从张舜徽的体会中悟出一些道理呢?
以上我们举了不少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例子,最后,我们举一个中学生的例子。饶京翔是北京四中高三毕业生,他荣获了第2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奖、实验题解题金牌奖、理论题解题银牌奖、实验第一题最佳解题奖。在这些闪光的奖牌后面,不知道流下了他多少勤奋的汗水。据说他的学习计划是十分严格的。在计划中,他规定了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多少分钟,休息的这些时间里每一分钟做什么都事先安排好了。至于读书则有更严格的规定和计划。他的计划不是给别人看的,别人也看不懂,只有他自己能够明白。他把学习看成了一场战斗,在战斗中他争分夺秒,十分坚决地执行着自己的计划。在他读高一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个朋友从外地来,请他们全家去一家高级餐馆去吃饭。去高级餐馆吃饭对于一般的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他却不肯去。尽管妈妈爸爸劝说,他还是不愿意去,最后他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因为他每分钟都有着自己的计划,他不愿意为了到高级餐馆去吃一顿饭而打乱自己的计划。
他考上四中的时候,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但是他不气馁,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刻苦勤奋地学习着。慢慢地他赶了上来,学习成绩成了班上的第一名。他从高一开始,读了许多数理化的课外书,先后学完了大学的微积分、行列式、普通物理、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他看书,做笔记,做题……平时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也增强了他在大赛上获奖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不少学生想寻求学好各门功课的所谓“窍门”、“诀窍”或“捷径”,幻想花比别人少的力气而获得比别人好的成绩。读了以上的几个故事,读者或许应该能够从中体味到勤奋在一个人成才道路上的作用了。亲爱的中学生朋友,要取得好成绩,勤奋才是你成功的秘诀。在此,我想引用鲁迅对勤奋的精辟论述与大家共勉。鲁迅曾经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但是,在勤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向他人或前人学习经验,走捷径,而且我们自己也应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捷径。在学习功课的过程中,应该向他人学习一些技巧,或者自己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完成作业的方法、记忆知识的方法或者某一科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确实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效率高的目的。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5)
总而言之,为了学业的进步,为了事业的成功,首要的是需要自己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应该做到苦干加巧干,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你认为学习有捷径吗?如果有,请你列举出来吧!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担心脑袋就像机器那样,越用磨损越多?脑子累坏了怎么办?其实,大脑跟机器是不一样的,只要注意用脑卫生,科学用脑,学习不仅不会损伤大脑,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健康发育,这就是大自然中“用进废退”的规律。
为你支招:如何合理运用大脑
为了充分运用大脑的潜能,我们首先应该摸准大脑的“脾气”,讲究用脑艺术,提高用脑的效率。
◎脾气之一:要有充足的营养◎
大脑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由饮食提供的能源和各种营养。当这些营养缺乏时;大脑就会变得迟钝,因此保证营养、不偏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提醒各位学生和家长的是要重视早餐。有的同学因为时间紧张;早上就简单应付;甚至不进早餐;这样就难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从而影响上午的学习;甚至整天精神不振。
另外,氧气是大脑一刻也不能缺少的东西,因此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新鲜的空气,如大自然中的空气,使人精神振奋;污浊的空气使人昏昏欲睡。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一定经常开窗换气,保证屋内空气的新鲜。课间十分钟也应该到教室外活动一下,呼吸新鲜空气。
◎脾气之二:不喜欢长时间固定地从事一种工作◎
大脑皮层不同部分执行着不同的任务;有很细的分工;当人们从事一种工作或学习时;相应部分的细胞群处于兴奋状态;其他部分则处于抑制状态。用脑时注意工作区与休息区不断轮换;这样可使大脑持续保持高度的工作能力。因此;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脑力和体力活动交替。当你感觉累的时候,到户外活动一下,或者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既帮助了父母,又得到了休息,真是“一举两得”。
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的学习方式轮换进行。如:数理化与语文轮换学习,背诵和解题交替进行,这样不仅不易疲劳,还可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有些同学复习功课经常一坐就是半天;或整天复习一门功课往往是事倍功半。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摸索个人的大脑活动规律;逐步调节自己的学习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脾气之三:不喜欢垂头丧气,忧愁烦恼◎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可提高大脑利用效率。道理很明显:整天紧张或消极,就会使人吃不香,睡不稳,还会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出汗,疲惫无力,最终还可能导致生病。一切负性情绪如过度紧张、焦躁、忙乱等不良情绪;都会使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记忆效果差。
◎脾气之四:要求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怎么休息,我们后面会详细地讲,这里就不详述了。
另外,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即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等方式来学习。此外;比较归类法、提纲摘要法、列表法、图示法、形象法、特征法、最初印象法等学习方法和技巧也都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的规律,对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益都有一定的帮助。
你了解了大脑的脾气后,你自我检查一下,你有“违背”大脑的脾气“惹”大脑生气的时候吗?你以后打算如何更合理地运用大脑呢?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6)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的是一只小鹰的故事。有只小鹰因为某些原因,是由鸡孵大的。后来小鹰和其他小鸡一起成长,它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普通的小鸡,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像鸡一样,它在土里刨食,从来不远飞,而且翅膀扇动起来也很难看,只能飞起几尺高。
有一天,小鹰看见一只矫健的大鸟在空中翱翔,它那金色的翅膀是那样有力,一振就能直穿云霄。
“多美的鸟啊!叫什么?”小鹰向身边的小鸡问道。
“那是一只鹰,是鸟中之王,”那只鸡回答说:“但你再羡慕也没用,你永远也不能像它那样飞翔。”
结果那只鹰再也没有想过这类事,它从未试图高飞,尽管它和身边的鸡一点都不一样,它慢慢老了,死了,到死心里也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只鸡。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是真正的鹰,但他们自己却没有觉察到,胸无大志,无所进取,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进取的动机。结果,到头来,他们只是小鸡,这是多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