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言:青春的生命之歌
什么是“青春期”?这是一个不能简单回答的问题。有人把它看作是“急风暴雨期”;也有人把它视作是反抗或逆反期的确立,学者们称之为“心理离乳期”;但也有不少人把它讴歌为人生最灿烂美丽的一段日子,因为它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题材。
实际上,“青春期”是一个专业用语,它指从身心发育开始到能够承担成人责任为止的一段时期。青少年既不是小孩子也不是成熟的人,少男少女的性冲动也许比他们的父母更强烈,身材也比父母更高大,但他们却不被允许做许多事,例如,寻找工作,抽烟酗酒,不到“法定年龄”不能结婚等。这些信息清楚地表明:成年人认为青少年容易冲动,所以为了他们的成长需要对这些“孩子”严加管教,这就使得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或师长经常发生冲突。
中学生处在青春岁月的前期,其标志是以第二性特征显现(如女孩出现第一次月经,也就是初潮;男孩出现第一次*等),即以生殖潜能开始出现的“发身期”作为发展的阶段。许多少男少女在青春前期就表现出对性的渴望,而并不是等到青春后期才出现,但一些与性相关的行为本质上不是性行为。例如,青春前期的中学生一般会有一些关系密切的“最好”朋友,他们相互信赖,一起分享双方之间的秘密。这些朋友通常与他(她)是同性别的,而且他们也倾向于在异性群体里形成更大的“朋友圈”,这不能简单地看作“早恋”。
随着青春前期的少男少女迅速地成长,他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意识。同龄人的压力迫使他们穿着打扮相同的服饰,说着他们认为“合适”的流行语,形成他们对时尚、明星或爱情的一致看法,他们认为即使不被成人社会认可也不是一种什么大不了的惩罚。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情绪变化有时为父母和师长不理解的缘故。
当然,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会有好多的苦恼,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例如,学业的压力、交友的问题、情绪的起伏,特别是随体内性激素分泌的升高而增强的性驱动力以及由于性主题泛滥的社会媒体刺激,出现的精神不安定、困难和障碍等,当这些问题转化为心理不健康症状时,统称为“青春期危机症候群”。
“危机”(crisis)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来的意思是“分离、区别、判断、决定”等,后来的含义为“重要的变化产生的转折点,面临选择或决断的歧路或境界点”。就如一个还未成熟的、青涩的苹果一样,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是一个发展阶段终了,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中间过渡期。此时原有的心理体制无效化了,而新的心理适应机制尚未构建,在这个过渡期中,是青少年精神不安定、心理情绪最容易出现危机的时期。
简单地概括一下:“青春期危机”的本质在于中学生对“成熟的渴求”或“苏醒”,与现实生活中的“停滞”或“障碍”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所产生的心理不适应问题。
青春期的危机有时是“急风暴雨”式的,不安定的,危险的;但另一方面却具有新的飞跃,新的发展的可能性,犹如处于暂时的“休止”、“茧蛹”期,羽化和新生的阶段就快到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也是“转机”,是发展变化的转折点。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这样说过:“青春期的成熟危机,是成熟过程中必然相伴的产物,除非敢于面对,勇于正视以及去克服危机,否则一个人是难以自立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危机、克服危机,我们才会成熟……”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是一套以少男少女的“成长心事”为主题的教育科普读物,它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青春的意义,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学会包容、接纳和欣赏自我和他人;它启发生命的智慧,体现全人教育的理念,引导青少年不仅成为成熟的个体,更成为具有和谐群性、健康向上的社会人。整套丛书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青春困惑进行指导,并做好自我保护,防止隐性伤害;二是传授和训练青少年的情绪智慧,提高中学生人际沟通包括与异*往的能力;三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教会中学生处理好学业成绩与身心锻炼、娱乐之间的关系,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四是增强青少年的自我责任感,提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观念,中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须从完善自我开始。
本丛书是四年前出版的“中学生健康成长丛书”的修订版,此次修订有两个重要特色:一是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气息,回答了许多中学生在青春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二是更加注重心理辅导的方法,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丛书的各位执笔的作者,设身处地从青少年伙伴的角度出发,循循善诱,行文生动有趣,各册内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可读性;科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精心编排了本丛书,并配上许多生动、精美的插图,给青少年带来阅读科普读物的知识享受。本丛书也可供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父母、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工作者以及从事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
青春是一种人生的成长与挑战,也是一首生命如花的赞歌,愿青少年朋友们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为自己开启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
徐光兴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1)
对中学生来说,一提到学习,同学们马上想到的可能就是学校里的课堂学习。我们每天都要预习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下课后又要复习所学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似乎没完没了的考试……如此周而复始。所以,对于“学习”和“考试”,同学们头脑中更多涌现出来的是“辛苦”、“困难”、“不想学”这类反应。这不仅是学生的看法,甚至一些成人都这样认为。那么,以这种状态来对待学习,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呢?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迅速高效地掌握知识。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那么,人在终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最佳时期呢?有的,就是中学时代。
中学生正处于从童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长才干、立志向、树理想的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求知欲强。在这个时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中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最有特色、最有潜力的时期。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这个时期的学习,他们身体力行,成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古代书圣王羲之在少年时期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不但每天在规定时间内练,而且在吃饭、走路及与朋友闲谈时也总是用手到处指指画画。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他拿起馍馍把墨汁当蒜泥蘸着吃,弄得满嘴乌黑竟还没有觉察,可见
他练字有多么专心致志。此外,像高尔基、鲁迅、杨振宁等著名人物,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更是有口皆碑。既然中学阶段的学习如此重要,那么中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掌握知识呢?这就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那么,首先让我们来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吧!
为你支招: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学习是一种求知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的确如此,人要生存就必须学习,我们要生活,吃饭、穿衣、走路、说话都是很重要的,而掌握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最直接的结果。馅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必须要用劳动来生产、来换取,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本领才能谋生,而这谋生的本领正是从学习中得来的。
我们的求知欲就是求得知识、求得智慧、求得生活的真善美的渴望,这是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的根本所在。托尔斯泰曾感叹到:“没有智慧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