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要真正做个“人民公仆”的好官,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做了。只可惜,好像这种官,实在又不是太多。真有几个人能达到,“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境界呢?
可他,确实没有做官的命,就他那性格,生活理念,为人处事风格,真的不适合做官,假如他真的做了官,没准,输掉的,很可能是性命。他主要是,没深刻领会民族文化“精髓”的含义。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失必有得,人生的挫折,往往也能让人,明白许多道理。人要想改变环境太难,要去适应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有句话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本来也有点道理,最起码,经过磨、爬、滚、打,能锻炼人的意志。
然而箫支平,后悔五年,也一无所获。就连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愿望,都被破灭。还落下了无法治断根的胃病。
退伍回家后,当然没人瞧得起他,他只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秋白梨”。回到原单位继续当工人的他。当然也不会就此消沉。他明白,必须学会,如何适应生存环境。
当兵前,已有两年工龄,有点文化的他,在单位还挺吃香。原本也是单位领导看重的苗子。入伍前,在单位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有点文化的他,领导团员、青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出墙报,搞得是有声有色。虽不属于脱产干部。但很少在生产车间,干体力活。
回来后,他被冷落了,已经不属于上帝的宠儿了。无人器重和问津他了,20多岁的他?就甘愿这样,做一辈子的工人么?虽说那时工人阶级还是领导阶级,还蛮吃香的。可毕竟干的是体力活,累人呀!
虽说当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收入上,差别不大。可脑力劳动的人,毕竟还是受多数人尊重呀?
他绝对不会甘愿做一名,被单位领导遗弃的人。他开始复习,参加成人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上了,本省一流大学业余走读班,攻读律师专业。
三年后,十七门功课全部合格,拿到了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成为一名,业余兼职律师。
投机取巧
当一个人身兼两职,当然就会考虑,孰轻孰重。无论从心态、收入、名誉等角度考虑,箫支平,理所当然的喜欢脑力劳动,而不会选择体力劳动。这体力劳动者,给人的印象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可不愿做一辈子平平庸庸,有其名、无其实的“领导阶级”。
可八小时锁定的体力劳动工作,咋可能让箫支平,既要做“倒爷”,又要做“律师”呢?
唯独办法,就是装病。好在“部队”吃的那几年苦,稻草没捞到,还弄出肠胃不好的毛病。瘦不拉几的他,一眼看去,就是“病怏怏”样子。
起初,他三天,五天的打打病假条。这方法还真的合算,既不要上班,工资还照发。这也不能怪他“道德败坏”。谁要制度有那么多的弊端呢?能占便宜,傻子才会不去占呢。
可这,三天,两头的去开病假条,确实也挺麻烦。认识的医生毕竟有限,你也不能,老在一、二位医生手上,开病假条,对不?
一个偶尔的机会,让箫支平茅塞顿开。在一次跑“单帮”业务中,他认识了一位朋友,胡佳贵。
胡佳贵比箫支平年长近10岁,三十五、六的他,长得是一表人才。颇有美男子之风。是让不少女性见了,就会有种飘飘然感觉的哪种男人。
他原在某设计院,从事后勤总务工作,社会圈子范围比较大。在那生活作风,并不属于生活小节问题的年代里,男女关系复杂的他,很难在单位混下去。只好装病在家,也做起了,倒卖计划材料单的“倒爷”行当。
一天要抽两包香烟的他,竟然会是,以“肺结核”病的名誉,常年在家休病假,拿国家60%的工资的人。
碰巧,年轻好胜,具有不服输性格箫支平,在一次和同学聚会的宴会上,和彼此颇有成见的同学拼酒。结果,喝的是,胃出血。
本来住个把星期就能出院。结果,他找人疏通,住了几个月。反正那时,住院支付费用,又不需要自己掏腰包,全是凭张,既没有照片,也没有性别的卡记账。就是冒名顶替,也不会被人发觉。七弄八弄,也弄了个病全休,拿60%的工资,不用上班。
这次,这位一直挺欣赏箫支平的朋友,胡佳贵,又遇上了一项发大财的好机会。邀请箫支平加盟。老胡邀请小箫的加盟,一方面是想要箫支平集资,当然,更主要的是,看重他,敏锐的眼光、雄辩的口才和洞察、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次加盟团队的人员,可不是一帮等闲之辈。他们有干部子弟,老红军后代,当然,肯定是离距二线老干部,是有职无权的人物。要不然,也不一定,会与萧支平这类“贫民百姓”为伍了。
在这帮人群中,就年龄而言,箫支平,还是个小老弟。可就能力而言,所有人,都不敢小视他。
老胡领着小箫,在高档宾馆,与京城来的两位,一男一女、不速之客会晤。一见面,给箫支平的感觉,来者也算是位,上档次的人物。五十挂零,戴副金丝边框眼镜。就是无法分别,是近视眼镜,还是老花镜。
总之,来者,给人予肃然起敬的感觉,他们详细介绍了,这次来省城的意图。他们来省城目的,是来筹建“中国国际财务公司本省分公司”,相当正规的打印、盖好公章的红头文件,齐全。
可干手是沾不了芝麻的,当务之急,是要本省的“有志之士”,筹到10万元现金,在京城的老总,要急等着这笔钱,去海外引资呢。
在八十年代中期,还没脱贫的人们,10万元,可是笔巨款,马虎不得。像箫支平这样,让人刮目相看的万元户,所有家底加起来,也只不过有两万来块钱,拿当时来说,算得上够牛的富翁了。
可这“财务分公司”也太吸引人了,一干人决定,亲临北京,探个究竟。……。
一大帮人进京,并非是,显示人多势众。而是,在最高面额10元的年代,10万元人民币现金,可得用两只密码箱来装呀!
初显才华
一班人,浩浩荡荡开赴京城。做梦都渴望进京,看看天安门的萧支平,平生还是第一次乘坐卧铺,异常兴奋。没有一点睡意,他都觉得有点后悔,大家没有必要去花,比自己半月工资还多的卧铺票钱。
在车上,通过这位京城“钦差”的自述,大致了解到,这位让箫支平仰慕,而又崇敬的“老先生”,也是有过辉煌经历的人物。
“钦差”原籍山东人氏,姓韩,名正。没想到,他曾还是位不小的官,军人出身的他,原是上海警备区,副师职干部。由于没认清形势,站错了队,被贬。好在没列入“黑干将”名单,才没被关进“提篮桥”。
有着五年军旅生涯的箫支平,也是在南京军区,某野战军服役,同属一个战斗序列,这似乎让他们,有着战友般的感觉,这一老一少非常谈得来。尤其是,箫支平、那严谨的工作作风,着实让老韩,刮目相看。
伟大的祖国,确实是地大物博,出省城上车时,还穿着衬衣,火车36小时到达北京站,天空竟然飘着鹅毛大雪,好在北京湿度不大,穿上两件羊毛衫,就不会觉得冷了。
他们一行人,在老韩的带领下,来到新街口宾馆。宾馆并不雄伟,六层的高楼,电梯上下。从进门开始,整幢楼,全是绿色地毯铺设。
那时,宾馆的价格,真的很便宜,带卫生间的双人标准房,每天只要11元,尽管价格低廉,箫支平他们,还是舍不得入住,这有卫生间,浴盆,全天候热水供应的双人标准间。
好在宾馆每层楼的东边,有间12张床的大房间。照样是地毯铺设,很干净,每晚只要5元。大家都住这种房间,还挺好,每层楼都有公共浴室和卫生间。反正宾馆有暖气,夜间起来撒尿也不会着凉。只是包里的钱要小心看管。
这宾馆真的不赖,伙食也便宜,早晨五毛钱的自助餐,中午、晚上,每顿饭,只要七毛。
这董事长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来北京的第一天,董事长日理万机,忙的很。老韩没有安排成,立即与这位神秘人物见面。
来京后,通过老韩口中,似乎更多的了解些,有关情况。董事长姓吴,湖南平江人,尊称孟老,据说,湖南和平起义时,是陈明仁手下的一位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