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油真相-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在眼里,很难消灭。可是联合国可以再在伊拉克整出来个“西瓜换石油”的计划来。于是消灭伊拉克这个“石油换食品”的必要条件。世界石油交易回到WTI和BRENT计价体系。于是就保留了金融石油套利的赌规和赌场。石油价格才好从2007至2008乘坐翻滚过山车刚刚好遨游了一圈。(图9…9艾伦·格林斯潘)
  花开两头,各表一朵。这油价受“石油换食品”计划影响持续走低的时候,英美石油大公司就没有得到好处吗?得了大好处!
  在此期间欧美大型石油公司利用油价比水还低的时机纷纷进行了目的在于整合资源的大规模的产业重组。石油的“老七姐妹”中埃克森兼并美孚,改称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整合了阿莫科(AMECO)、阿科(ARCO)、嘉实多;雪佛龙则先后兼并了七姐妹中的海湾石油公司(1984年)和德士古石油公司(1999年) 。这一系列的重组为消灭“石油换食品”计划之后,石油贸易回到欧美主导体系中做了极为完美的铺垫和机构准备,虽然强调了反垄断,但是通过各大公司不同分工和其各自强有力的竞争力保证了“垄”而不“断”的国际综合竞争实力。
  另外还有一个人也反对“石油换食品”,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拉登。
  其实,早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前,拉登就已经多次计划并实施了针对美国的恐怖行动。
  2000年10月12日,在也门亚丁港制造了美国“科尔”号军舰袭击爆炸案,造成17名水手死亡、众多人员受伤;
  1998年8月,策划内罗毕和达累斯萨拉姆美国大使馆爆炸案,致使257人死,5000余人受伤;
  1995年11月,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中炸死5名美国人。
  拉登之所以痛恨美国,是因为他认为“石油换食品”计划是由美国首次攻打伊拉克驻军沙特使然,结果大幅降低石油价格,伤害拉登祖国利益。这给拉登的祖国——石油输出大国——沙特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做为一个原教旨主义###狂人,拉登不能容忍美国的所作所为。

第三节 武力打出实力(4)
在小布什上台之后,美国政府更加加强了对于伊拉克主权资源的控制,其攻打伊拉克的又一个原因便是通过战争达到捂盘效应,一方面可以推高油价,另一方面则可以大量消耗沙特的主权石油资源,变相的整合了沙特的资源。可以说在这一轮博弈中,美国无疑是胜利的一方。
  战争客观上拉动了消费最终成为金融海啸的震源之一
  美国军队现代化改革立足于社会化服务。 就是取消原有的保安,运输,炊事,司务,被服等所有后勤兵种,使之全部由公司承担进行社会化服务。一个美元的战争消费带动了数个美元或十几美元的社会服务消费。原有的正规军复员后参加相关的服务工作从事相关的专业服务收入待遇成倍增加。美国自IT泡沫破裂后经济除了次级贷款支撑的房地产以外,战争消费是支撑市场运作的重要支柱。美国所掌控的石油资源和金融发债的机制为这一消费埋单延缓了金融危机乃至海啸的爆发,而这场耗资达近万亿耗人过四千的战争最终也为形成金融海啸功不可没。
  顽童不自觉想起来了陈毅元帅的名言: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千百万支前的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
  二、石油浇在火药桶上——格鲁吉亚冲突缘出石油
  8月8日,就在倡导和平的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格鲁吉亚军队开始进攻,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遭受了战争的重创。逾半日的交火,令这座城市几近摧毁。南奥塞梯境内的战斗还危及驻扎在当地的维和部队兵营,并造成了人员伤亡。其中,3名俄罗斯维和士兵不同程度受伤。南奥塞梯当局新闻部门表示,“南奥塞梯人民请求俄罗斯总统和领导人给予帮助”,希望俄方采取即时措施,保卫南奥塞梯的俄罗斯居民,以及避免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在格鲁吉亚攻入南奥塞梯不久,俄罗斯立即派兵增援南奥塞梯首付茨欣瓦利。随后双方展开激烈交火,格鲁吉亚部队丢盔卸甲最终被打退,南奥塞梯当局恢复的对城市的控制。
  美国总统布什从北京奥运赛场回到华盛顿在8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要求俄罗“必须遵守撤离格鲁吉亚的诺言。”他严肃的表示,“美国会坚定的站在格鲁吉亚民选政府一边,并且坚持认为格鲁吉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当得到尊重。”他甚至说要“团结全世界来保卫格鲁吉亚”。赖斯也在当天发表强硬讲话称:“现在不是1968年前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了。那时候苏联可以威胁邻国,占领他的首都,推翻它的政府,而不受到任何制裁。现在不一样了。” 美国总统竞选人奥巴马也在当日表示,由于俄罗斯对格动武,应重新考虑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此话一出立即引起俄罗斯强烈反应,但大多数俄罗斯专家认为,加不加入世界贸易对俄罗斯来说没有多大关系。俄罗斯独联体研究所副所长扎里欣则说,加入世界贸易并不是佩戴勋章,而是要承担义务的。俄罗斯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出口比重并不大,所以加入世贸的必要性并不是那么紧迫。
  南奥塞梯的冲突实质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较量。美国和俄罗斯分别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的两个关键支持者。美俄的政策影响着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局势的走向。
  1、深究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顽童认为,造成美国支持格鲁吉亚挑起战事的主要原因有四。

第三节 武力打出实力(5)
第一,俄罗斯掌控石油定价权重塑帝国大厦。
  普京怀抱着重塑帝国大厦的野心,想重建超级大国的地位,而普京看透了美国超级经济体系SuperEconomy的基础,看透了唯有以文化导向引导消费和控制金融的能力和以武力为支撑的历史博弈力才是真正的实力,是超级实力,于是,他开始了身体力行的实践。
  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基础资源,俄罗斯开始倡导新的交易计价体制。俄罗斯创建了圣彼得堡石油交易市场,推出URALS这一石油新的交易品牌(图9…11)。并开始推广以卢布为支付结算的货币。这些则构成了俄罗斯帝国大厦的钢筋。普京可是很好的发挥了“师夷长技以治夷”的精神,复制着美国打造石油计价支付体系,反过来威胁着美国。想想萨达姆石油换食品计划和欧元石油交易计划给他带来的灭顶之灾。俄罗斯普京简直是看样学样找挨打。
  普京石油计价体系
  长期以来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大国,却不能掌握石油的定价权和外汇的交易结算权。以往URALS是作为BRENT的附属计价交易产品进行国际买卖的,由此,俄罗斯每年将遭受40 亿美元的损失,俄罗斯岂能容忍此种现象长置久存?虽然俄罗斯具备了向欧洲供应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地理优势和基础设施条件,但计价权和外汇结算交易权势必是俄罗斯重塑SuperEconomy的必争堡垒。于是,在2007年11月14日,普京宣布在圣彼得堡建立石油交易所。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首先做为俄罗斯国内石油产品的交易平台,承担着俄罗斯石油产品1/4的交易量。俄罗斯国防部、农业部和国家控股的石油公司以及26家非国家控股的石油公司已经在此交易所注册登记并承诺相当规模的交易量。2008年3月3日,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正式开盘,已经扭转了俄罗斯国内石油产品的交易依赖国际石油交易体系的定价机制。将国内石油产品交易的定价机价权掌握在俄罗斯手中。以此为基础,俄罗斯得陇而望蜀,正计划推出原油国际交易的计价定价体制,把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打造成国际石油商品交易所,从而掌控俄罗斯原油出口和相关交易的定价计价权。于是,俄罗斯将把“俄罗斯混合原油期货(REBCO)”从纽约期货交易所NYMEX撤出,而使此期货在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进行交易。俄罗斯因此立法,只允许俄罗斯银行和石油大公司参与REBCO的期货交易。而把NYMEX的主要交易商和美国石油公司帮助俄罗斯开发设计REBCO的事实忘到了脑后,并命令把非俄罗斯公司拒之于圣彼得堡石油交易所门外。NYMEX和设计REBCO的美国石油公司的义愤并非空穴来风。美国人从来不会甘吃此类哑巴亏,而不向美国政府报告,他们岂能不请求采取相应措施。
  俄罗斯此蜀未达又思下蜀,在2009年正式启动REBCO远期原油期货交易之后将计划设立国际天然气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